活动效果越来越差,运营人如何高效提升实现增长?

访客4年前黑客工具1255

活动策划与运营对端运营人来说,算是家常便饭了,不过在流量红利枯竭,增长乏力的当下,利用活动保证用户增长与留存的效果越来越差,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进行活动运营,高效实现成果呢?本文将为你揭晓答案。

活动效果越来越差,运营人如何高效提升实现增长?

谈到活动策划,运营小伙伴们,尤其是负责c端的运营同学,肯定是在熟悉不过了。

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活动策划来说,情人节、周年庆、双十一等营销节点可谓是如数家珍,现金、优惠券、折扣券等活动运营工具更是信手拈来,哪怕是当下火热的用户裂变,也早已烂记于心。

但是,细心的大家有没有发现,现阶段用户对于活动的兴趣貌似在削弱,过往一个普通撒红包活动就能吸引众多用户参与,但是现在同样的福利,用户貌似越来越不感冒了?活动效果连同用户活动参与度都在变弱,仿佛一切都在印证着用户流量见顶,用户增长乏力的“现实”。

但现实归现实,总还是需要解决问题的。通常运营团队在面临以上活动效果减弱的情況,还是会有一些诸如以下的经验性解法

活动效果越来越差,运营人如何高效提升实现增长?

比如,面对活动效果差的境况,我们首先会想的就提高活动奖励金额(由原先满100减20变为满100减50),提高活动举办频次(三个月一次变为一月一次,増加销售人员的微信/ *** 营销频次等),亦或增加渠道推广预算(把渠道推广返点提高2或3成)。

通常这么一来,在此三种 *** 的加成下,产品销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完成了既定的活动KPI。

但这不是万事大吉,此三种解法在完成有效销量的同时,也是带有强烈副作用,是部分运营管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的。

奖励金额的提高,使得产品利润收窄,产品虽然卖了很多但盈利却没有显著增加。

更有甚者,部分产品是在大力补贴用户的基础上进行,效果越好、补贴的金额就越大,如果平台不能有效的转化这批活动新用户,挖掘后续的持续购买力,一旦新用户转化不及预期或流失,那对于平台而言将是灾难。

提高渠道的返点和推广预算,使得产品营销成本同步规模增加,如果平台的营销渠道有限,平台将对部分付费渠道的依赖程度加深,推广费只能有增无减,若渠道投产比不达标,对于平台而言无疑是成本的大大浪费。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活动,都是需要耗费不少资源和人力的,不改变营销策略而单纯提高活动频次,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挑战,如果活动效果不佳,活动相关人员定会怨声载道。同时为了增加销售力度,更是让销售或员工在微信朋友圈多次推送活动信息,造成不少员工排斥情绪,且频繁的广告推送,还会造成用户的反感,得不偿失。

综述可见,以上的三种常规的经验性运营解法,在过往的营销中,的确起到了不错的作用,但是其副作用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用户增量见顶(新增用户变少,行业进入存量争夺)、产品日渐同质化、用户营销过载的今天,此种运营解法就显得太简单粗暴了。因此,作为运营的我们就需要思考,在用户增长乏力的今天如何科学、高效的进行活动运营?

一、善于运用“杠杆化思维”来更大化活动效果

活动运营,归根到底这么受到营销人员的热捧,究其原因就活动运营的爆发性,其能通过活动瞬间聚集成千上万的用户流量,进而进行集中式的营销和获客,其讲究的是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是其他诸如内容运营和用户运营所不能够达到效果。但是在现阶段,活动运营却被越来越多的运营人员玩成了转化率游戏,使得活动运营的“杠杆”特性大大丧失。

以我们比较常见的一个电商平台活动为例——老用户购物享满减券活动(每满100元减10元)。

对于这个活动而言,其活动转化效果就是一个简单的转化率漏斗:存量老用户数×用户转化率,在存量老用户数是固定的基础上,此次活动的关键因子在于用户转化率。

简单粗暴,但这不是我们理想的活动形式,因为其缺少核心的活动杠杆基因。

如果我们对此活动形式进行一个简单改造,老用户购物享抽奖活动(每满100元抽奖一次,奖品为更低为10元),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此两种活动形式所展现的效果:

活动效果越来越差,运营人如何高效提升实现增长?

由上图对比可见,抽奖活动在类比优惠券活动时,在成本一致的前提下,抽奖活动显著增加了用户预期收益(更低10元)的同时,也大大的增加了用户的活动参与感,这是优惠券活动所不能及。

此种调整,就是活动的杠杆性改造,也即用最小的成本,更大化活动效果。

在这个案例中,就是利用运营活动中的人性心理杠杆—抽奖的赌性来撬动活动转化率,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玩转化率游戏。

相关文章

多元决策模型,帮你作出更深层的决策

多元决策模型,帮你作出更深层的决策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决策是非常关键与重要的能力素质,那么产品经理该如何修炼,作出更加深层的决策呢? 【定义】产品经理:在商业环境里,在业务线上的决策者和推动者。 好,今天重点来谈一谈「决策」这个事。尤...

产品分析 | 姗姗来迟的美团买菜,能否跟上巨头步伐?

产品分析 | 姗姗来迟的美团买菜,能否跟上巨头步伐?

作为吃喝玩乐的终身实践者,买菜做饭是常有之事。在深度体验了美团买菜APP之后,作者对产品的核心功能模块、产品迭代、运营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能为美团买菜的产品迭代提供参考...

微信视频号,持续打造“稀缺性”优势

微信视频号,持续打造“稀缺性”优势

经济学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占据稀缺性,总是可以掌握话语权的,微信自身对于世界来说,就是一种稀缺性,这种稀缺性可以召唤那些高价值的稀缺用户,为它注入新鲜血液,从而继续增强它的稀缺性,让它变得更加难...

转岗453天后晋升,产品助理的协作能力最重要!

转岗453天后晋升,产品助理的协作能力最重要!

产品思维是认知用户,创造价值,并且落地迭代的工作方法论。就像自己转岗产品经理时的想法,认知用户 + 落地迭代,可以加强商业敏感度,更好追本溯源,做出有用户价值的产品。 从事互联网金融产品工作453天...

调研「月子会所」市场发展现状,发掘机会点

调研「月子会所」市场发展现状,发掘机会点

一、调研目的 快速了解月子中心(月子会所)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月子中心管理软件的现状,寻找发展机会。 二、调研手段 主要过网上研读相关文献报告、公开数据(36氪、艾媒网、前瞻产品研究院)进行分析,并完成...

微信视频号的市场分析与体验总结

微信视频号的市场分析与体验总结

最近关于微信视频号的讨论又重新卷土而来,而笔者也针对视频号展开市场分析与体验总结两方面展开探讨。 2018年,微信上线“看一看”刚上线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是微信准备用来对标抖音、快手的短视频信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