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厨房商业化探索(中):电商带货潮

访客3年前黑客资讯570

从美食KOL带货,到品牌入驻电商化,到知名厨神直播授课,我们都可以看到,下厨房不再是那个以UGC(用户生产内容)分享美食为单一资本的内容平台了,它的杀手锏越来越丰富,也初具成效。下厨房系列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KOL篇、电商篇与直播篇,与大家共同探讨。本文主要讲电商篇。

下厨房商业化探索(中):电商带货潮

打开下厨房APP,在菜单栏的第二项,我们可以找到「市集」栏目。「市集」是下厨房里的食品电商平台,汇集了各种美食以及烹制美食所需的器具。

「市集」里面有13个品类,只有「器具」类售卖下厨房的自营商品,其他12个品类均为第三方品牌合作。下厨房就像个美食类的 *** ,吸引众多供应商在这里开设店铺。

下厨房商业化探索(中):电商带货潮

1. 下厨房的品类规划

在自营品类的推出上,下厨房显得十分克制——品类不多,单品数量也非常有限,并且采用了与第三方品类不同的运营模式。

自营品类:以具有统一市场标准、规格化的标品为主,比如锅具、厨具、家居清洁用品、保鲜收纳盒等等。它们不易损耗,对保存条件要求不高。自营意味着,选品、采购、物流、 *** 、售后都需要一手包办,选择标品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及难度。

自营商品相对容易把控发货进度、商品价格,所以下厨房为购买自营商品的消费者提供24小时发货七天保价(即商品下单7个自然日内降价可补差额)等服务。

第三方品类:包含标品及蔬果、生鲜等非标品,它们易损耗,对保鲜要求较高。下厨房主要负责平台搭建与线上用户体验工作,从中收取佣金;仓储、物流、包装等部分则交由供应商自己承担。

对于第三方品牌商品,下厨房没有提供24小时发货的承诺。由于第三方商家来自于全国各地,下厨房难以统一把控其发货时间,也就流失了对商品 *** 时间有时效性要求的客户。

下厨房商业化探索(中):电商带货潮

2. 下厨房里的爆款品类

小铃铛对所有品类进行销量统计,按13个品类进行分层,每个品类抽取10件商品,共抽取130件商品来统计销售量。

结果发现:米面粮油、方便食品、腌腊制品平均销量更高。米面粮油平均销量近2万件,其中不乏爆款产品,比如五常稻花香大米销售11万件,网红螺蛳粉销售8万件,荔浦芋头销售近6万件,带有地方特色的食材,在下厨房都拥有不错的销量。

下厨房商业化探索(中):电商带货潮

下厨房商业化探索(中):电商带货潮

在平均月销(近30天销量)上,同样是方便食品、米面粮油、腌腊制品占据前三位。方便食品和米面粮油月销均为500多件,比如朴誉混合芋圆月销823件,黄米年糕月销485件。

下厨房商业化探索(中):电商带货潮

(数据截止至3月16日)

而评分率(评分人数/总销量)与销量有所区别。评分率更高的前三位分别为:厨房电器、烘焙、南北干货,评分率均为20%以上。商品销量与评分率有差别的原因在于,下厨房里的米面粮油、方便食品、腌腊制品等商品复购率较高(评论中有不少客户表示多次购买),而厨房电器、烘焙、南北干货等产品更多为初次尝鲜体验,用户评分意愿更高。

下厨房商业化探索(中):电商带货潮

3. 脱颖而出的长尾品类

打开 *** APP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下厨房更能引爆小众长尾品类。以下厨房里贵财家的五常稻花香大米为例,月销805件,总销量达到111,172(11万)件,评论中有不少用户是回头客。

相关文章

下厨房商业化探索(上):KOL出圈记

下厨房商业化探索(上):KOL出圈记

从美食KOL带货,到品牌入驻电商化,到知名厨神直播授课,我们都可以看到,下厨房不再是那个以UGC(用户生产内容)分享美食为单一资本的内容平台了,它的杀手锏越来越丰富,也初具成效。下厨房系列将分为三个部...

下厨房商业化探索(下):直播进行时

下厨房商业化探索(下):直播进行时

打开下厨房APP,在底部菜单栏点击「教室」,就进入了付费教室页面。付费教室有「直播」与「录播」两种形式,这是下厨房贸易化变现的第三种模式。 品牌相助菜谱,是面向B端收费;市集电商卖货,是在B端与C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