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市场人员,我们不仅需要快速了解自己的行业,了解自己的竞品,快速搞懂一家公司也是我们日常的重要工作之一,只有快速搞懂你才能了解竞争对手的商业模式,段位在哪里?
移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你想快速了解一家公司相对比较容易,但是“搞懂”却没有那么容易,记得有位大师说过营销的更高段位是框架思维,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最近在研究的今日头条,如果用框架思维快速去“搞懂”这家公司。
“置身”行业趋势和宏观环境去看雷布斯有句经典的话“站在风口上猪都飞”,确实如此!这里所说的风口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大的时代背景,任何行业本质上都是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要跟时代的大趋势 *** 。像今日头条,就是在移动互联网信息冗余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数据AI精准推送的产物,不可否认的是他就是移动互联网资讯分发的时代产物。
另外一个维度就是分析公司对宏观经济的敏感度,对宏观敏感型的公司,分析它的基本面,就要分析宏观经济,像房地产、汽车、资源品。对于宏观不敏感的公司,你也可以“无视”宏观扰动而直接去了解行业和公司的特性。对于中间部分的,跟宏观有联系却又没有那么密切,它们受宏观的影响往往是不对称的。所以对于它们的宏观分析,要着重考察大环境的波动可能造成的风险因素。
整体上,宏观很重要,但并不是让你成为宏观经济学家,毕竟整个宏观经济的分析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工程。“不忘初心”还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大部分公司,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些颗粒度很粗的宏观背景即可。
看公司所在行业的空间、阶段和竞争格局在了解宏观视野之后,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所处行业的“赛道”到底有宽,有多长?所在行业的空间、阶段和竞争格局等。行业的空间而往往是由提供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所决定,比如移动互联网行业,它是改造传统行业?替代传统行业?还是创造了新产品?所谓改造,就是改善原有行业里某个环节的效率,例如节省交易成本,改造产业链、去中介化。
所谓替代,就是把线下的东西往线上搬,比如今日头条替代了报纸、互联网电影票替代了传统影院售票等等。
另外一种情况是创造了新的服务或产品,或者发现新的商业模式。
定义了行业是做什么的,以及了解了它目前是供给驱动还是需求驱动之后,就可以来判断行业空间了。行业空间也就是行业规模,最简单的算法就是销量乘以单价。
了解行业的空间,和行业增长的驱动要素,是接下来吃透一家公司的基础。因为不同的行业空间,决定了公司未来能达到的高度。
除了了解赛道的宽度,从赛道的长度我们需要了解所处的行业阶段是什么?
一般分析行业所处的阶段,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算是比较经典的 *** 了,不过小编比较喜欢的是“创新的扩散过程”和“技术成熟度曲线”
图注:技术成熟曲线图
图注:创新扩散曲线图
比如说,我们本文研究的对象今日头条。在去年10月字节跳动本轮融资金额为40亿美元,软银、春华和KKR领投,从资本的投资状态可以判断其是处在上升期、平稳期,还是衰落期。另外,要判断它在当前的位置可能还会待多久,是什么因素会导致下一个转折出现。
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及护城河企业的价值可通过创新创造,但是,创新者能积累多少价值部分要取决于竞争对手模仿创新的速度。创新者必须阻止竞争才能收获自己创造的部分价值。在各种情况下,这些阻止竞争的方式被称为进入壁垒,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或者通俗地说就是护城河。而企业的护城河主要围绕四个点来展开:无形资产、商业模式的 *** 效应、用户转换成本和产品成本。
护城河的之一大要素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就是无法简单用钱来衡量的东西,最主要是品牌和专利。好的品牌能让用户更方便地找到你,最极致的情况就是,一个品牌和一个行业划等号,比如可乐里的可口可乐,剃须刀里的吉列,搜索引擎里的Google。品牌不仅降低了公司的营销成本,甚至能帮助公司的产品实现更高的定价。
编辑导读:每小我私家都是唯一无二的个别,这个表示在于我们的名字、性格、身份证号等等。在互联网世界,如何确定我们的独一性呢?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差别”辅佐定位来历工具。本文将从产物设计的角度,对独一性展...
李嘉诚曾经说,买房投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地段。类比互联网行业,流量就相当于“地段”,是第一要素!对任何互联网企业来说,流量都是基本,套路和模式是企业赚钱的基础。用各类营销方法轮替轰炸客户,在此进程中操作...
当提到品牌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呈现的是什么? 随之呈现的是不是这些logo。 一个老梗: 美国适口可乐公司前任董事长罗伯特.士普.伍德鲁夫曾说过:只要“适口可乐”这个品牌在,纵然有一天,公司在大火中...
一场疫情却正在加快裸泳者现形,有业内人士认为“美团只是平台,没有生态,注定走不持久”,而始于家政、兴于家政的58抵家,在内忧外患之下,最终也或将只剩家政。 抵家处事炸了。 受疫情影响,当地糊口处事的...
通常说到增长,都必需得提起Facebook这个开山鼻祖。本文作者曾经是Facebook Core Growth团队中一员,现从自身实际履历出发,团结案例分享了Facebook做增长的很是有代价的步调要...
本文跟大家聊一聊蘑菇街的故事:公司为什么会裁员、为什么在走大家眼里的下坡路,以及蘑菇街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4月17日,蘑菇街发布内部信,宣布了新一轮裁员计划,内部信称,约有140位员工在此次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