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七年老员工的自述:蘑菇街如何与上千亿擦肩而过

访客3年前黑客资讯475

​本文跟大家聊一聊蘑菇街的故事:公司为什么会裁员、为什么在走大家眼里的下坡路,以及蘑菇街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一个七年老员工的自述:蘑菇街如何与上千亿擦肩而过

4月17日,蘑菇街发布内部信,宣布了新一轮裁员计划,内部信称,约有140位员工在此次调整中受影响,此次裁员比例约占整体员工的14%。

这封信由创始人陈琪发出,陈琪在信中强调了三点:一是蘑菇街聚焦电商直播业务,有部分业务和核心业务偏离;其次今年疫情对时尚消费打击巨大,需要开源节流;最后,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有为股东创造利润的责任。

“曾经在蘑菇街工作过的员工都很优秀,我们非常感谢他们在公司发展进程中的贡献,也已经联合猎头机构帮助员工定向推送,祝愿他们未来会做得更好。”陈琪表示。

舆论并不是一片悲观,事实上,宣布裁员后,蘑菇街楼下的咖啡厅是生意更好的一天,蘑菇街被裁的员工都忙着庆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蘑菇街给出的补偿非常慷慨——N+1.5,哺乳期2N+1.5。甚至有内部员工调侃,被裁员的员工比没被裁的员工幸运。

这可能和公司管理层的性格有关系,接近CEO陈琪的人说,陈琪是一个比较亲和、情商很高的人,也愿意跟大家在一块分享很多东西,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金钱方面的利益。

但对于蘑菇街来说,过去的10年则在不断转型、试错,然后完美错过了一个个风口,像是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掉进了西西弗斯陷阱。

蘑菇街成立于2011年。最早靠社交起家,给 *** 站内导流,但随后被阿里封杀,另起炉灶做起了电商生意。在漫长的电商赛跑里,蘑菇街先后错过了海淘、社区和微信,而取而代之的是网易考拉、小红书、拼多多。2016年,蘑菇街与美丽说合并,合并后一年整体交易额仅为90亿元。2020年财报显示,调整后净亏损为9560万元,市值距离更高点也缩水了30倍。

邵伟11年实习就进入了蘑菇街,12年入职,18年末主动离职——在纽交所的敲钟声中提交了辞职书。他几乎见证了蘑菇街大半个历史——从辉煌到没落。

我们采访了元老级别的前蘑菇街员工邵伟,听他以一个局内人的身份,聊一聊蘑菇街的故事:公司为什么会裁员、为什么在走大家眼里的下坡路,以及蘑菇街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01 草莽时代的蘑菇街

早期的蘑菇街自带一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邵伟回忆,蘑菇街刚创立时老板陈琪才30岁左右,刚从阿里出来,卖了杭州一套房开始创业,公司刚起步,同事大部分都是毕业一两年,刚刚步入社会的新人,团队只有几十个人,没有太多层级划分,也不懂什么办公室政治。大家就坐在一起工作:“沟通靠喊,喊一声,大家就跑过去交流工作了。”

邵伟说,刚开始公司其实只是一个分享社区:“用户是一群女孩子,都少有成年女性,大多都是学生,在这里分享购物的一些东西。”一年之后,也就是邵伟入职的时候,公司业务逐渐清晰——开始做导购,做 *** 客。这也为后来的封杀埋下了隐患。

那时候 *** 还没有个性化算法推荐,但那时蘑菇街有一个绝技——用爬虫技术或用户自己上传进行人肉算法推荐——大家越喜欢一件商品,它的排序就会越靠前,就成了爆款。这种社会化的导购转化率很高,所以就能拿到很多 *** 客的佣金。在12年到13年期间,蘑菇街收入非常高。

那是 *** 客比较火的时候,但好景不长,14年 *** 开始警惕蘑菇街,原因在于蘑菇街成了 *** 的流量上游——当时一度流行先上蘑菇街逛,再去 *** 下单。阿里封杀 *** 客后,蘑菇街不得已,被迫转型自己做电商。

其实在 *** 对蘑菇街下手之前,蘑菇街就已经对局势有所察觉,开始谋划转型,但并不成功。

邵伟表示,做电商之后,要关心的东西就比较多了,不仅要关心用户流量,同时要关心商家的货:以前只要把推荐做好,技术上搞定,再有一些社区氛围就可以了。而蘑菇街一开始销量还是不错的,但后来发现,流量越来越贵了。特别是从PC端到手机端之后,流量获取越来越难。

另一方面,商家资源也是问题。阿里限制 *** 客之后,也开始限制商家在入驻 *** 的同时脚踏两只船。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内,蘑菇街的商家资源都是 *** 上淘汰下来的商家,这些商家势必会带来商品的良莠不齐。

“所以如果你去微博上搜一下一些比较旧的用户的评论,他们会说,我在蘑菇街买过东西,但质量很差之类的。但我们也没办法。那些质量好的商品都在 *** 那边, *** 是不可能把它们放出来的。所以这也是在阿里的阴影之下,那些中小电商公司遇到的最麻烦的问题。”

相关文章

过去的未来:成为用户体验设计师

过去的未来:成为用户体验设计师

成为一个用户体验设计师,这个过程经历了4个阶段:设计执行者、设计思考者、形成设计思维、不断跨界探索。 现如今,在互联网领域,用户体验逐渐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关键词,用户体验设计师也逐渐成为产品开发设计...

拆解产品:小米有品——品质电商之路

拆解产品:小米有品——品质电商之路

编辑导语:2017年4月6日,在“消费进级”、“制造业转型”、“新零售”、“新中产阶层崛起”的大情况下,小米有品正式上线并迅速成长。据七麦数据显示,小米有品下载量为5.6亿。在已经有淘宝、京东等大电商...

品牌破圈,必先入圈:一个前提、两个判断、三个原则

品牌破圈,必先入圈:一个前提、两个判断、三个原则

大部门品牌的“破圈”不是品牌方本身的意淫,就是品牌方的一厢情愿。真实环境是:大部门品牌连圈没有,又何来破圈?本日我要拆解一些出圈的人和事,从中发明破圈的纪律。 在各类营销类文章里,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标...

SaaS场景化之私域直播:从业态创新到场景再造

SaaS场景化之私域直播:从业态创新到场景再造

编辑导读:2020年上半年,电商直播火了。个中,私域直播以其垂直性更强、黏性更强的特点,引起了许多店家的留意。而SaaS则饰演个中的桥梁,辅佐私域直播更好地成长。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针对SaaS对私域直...

只会调查不会研究,营销实干派怎么办?

只会调查不会研究,营销实干派怎么办?

随着权力和理想的提高,理论这种“务虚”的能力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你觉得理论没用,要么是你的理论应用水平一般,要么是你发展得不够壮大。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营销实干派要怎么做呢? 这几年商业媒...

新经济形态下, 为什么要重视「服务营销」

新经济形态下, 为什么要重视「服务营销」

处事营销是一门独立且严谨的学科,无法通过一篇文章全面的叙述其全部。这篇文章的目标在于唤起营销人在新的经济形态下对付处事营销的认知和重视,它的合用性不只在处事行业,更是在产物同质化和消费进级的趋势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