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响应 *** “少聚会、少外出”的号召,生鲜电商使用人群得到持续渗透。由于全国大范围实行在家办公和返工的时间不确定性,生鲜电商在此期间利用低成本收获不少流量增长。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突然来袭,正临近春节假期,通常春节期间由于物流运力不足,大量的线上消费会转入线下,但随着疫情的扩散,大众的消费习惯也被这场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改变了。口罩、酒精、消毒液、预防药品成为春节期间的抢购爆款,为避免交叉感染,原本线下的聚餐被大量取消,买菜做饭“宅在家”成为民众的首选,生鲜电商行业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显示出了巨大能量,给行业带来新的流量增长。
疫情期间响应 *** “少聚会、少外出”的号召,生鲜电商使用人群得到持续渗透。由于全国大范围实行在家办公和返工的时间不确定性,生鲜电商在此期间利用低成本收获不少流量增长。
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1.24-1.30)生鲜到家零售平台的平均日活人数达到879.1万人,相较假期前7天平均日活人数提升了8.8%。后续伴随生鲜电商企业启动紧急预案和社会化用工的投入,2月2号后又出现大幅度提升,数据显示假期后七天相较于春节期间提升了14.5%。预计在疫情未完全消除前,生鲜电商DAU还会保持增长态势,而增幅与企业供应链运营和履约能力息息相关。
从阿里新零售的排头兵盒马鲜生,到京东的7fresh、美团的小象生鲜和美团买菜,生鲜领域从来就不少苗红根正的互联网大咖。生鲜承载着巨头互联网公司流量拓展和业务创新的重要任务,通过建立线下门店或仓,打造“3公里半径”生活服务圈是有资本和资源的大厂常用的入局方式。
在疫情期间,生鲜到家业务的订单意外爆发,苏宁易购紧急上线“家乐福1小时达”服务,并与苏宁小店和苏宁菜场构成1小时场景生活圈,从而获得不凡的增长。而从另一个方面看,以商超为主的零售连锁企业,也在加速互联网转型,以高频消费的生鲜为切入口,借助线下布局的先发优势积极抢占“社区化服务”新场景。
通常在年末本应是生鲜电商平台的淡季,但是伴随疫情袭来,2010年1月/2019年12月的MAU和DAU都得到巨大的提升,且DAU提升幅度更大,用户的活跃度被大幅度激发。分电商平台看,盒马、叮咚买菜、多点的环比DAU增速更高。
生鲜电商根据履约模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中心仓”、“前置仓”、“店+仓”三种,而“店+仓”的模式跟据又可分为自营型和平台型两种。对比发现不同模式的生鲜电商在疫情影响下呈现不同的特点。
首先 “前置仓”模式DAU(2020年1月/2019年12月)环比增幅更大达到51%,疫情对于“前置仓”模式影响更大。这是由于“前置仓”模式完全依赖于线上场景,而在年末一般又是生鲜品类的淡季(DAU处于低位),面对大量用户需求涌来DAU得到快速提升。但是因为只能靠“前置仓”+“运力”去吸收,因此“最后一公里运力”决定其营收天花板。
而具有线下门店场景的厂商,特别是自营型厂商在年末还能保持较好的增速。当大量订单涌入时,虽然也会受到运力的限制,但是同时可以通过运营手段让用户到门店采购或自提的方式进行流量疏导,在运力相同的条件下,疫情期“店+仓”模式的能承载订单能力更强。
而对比“仓+店”模式下的自营和非自营品平台,从DAU环比增上看,自营平台的表现会相对较好。京东到家表面上看其是“仓+店”模式,但是实际论本质是一个众包配送平台与美团、饿了吗相同,更多的是以运力输出+平台服务为切入点。
编辑导读:受2020年疫情影响,我国生鲜电商行业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各巨头纷纷入局。风口之上的生鲜电商,还存在着哪些问题?本文作者从成本、产物、供给链和三农四个视角出发,环绕生鲜电商展开了接头,与各人...
编辑导读:生鲜电商近几年成长迅速,本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成长速度更似坐上了火箭。想要将生鲜快速送到消费者手里,不只要依靠物流,供给环节也十分重要。本文对电商中供给商打点系统举办了阐明先容,对每个步调模块...
曾经火爆的互联网电商,虽仍在增长,但红利不再,唯独生鲜品类一枝独秀。 叮咚买菜于2017年正式上线,成立于全国生鲜电商竞争最激烈的上海,短短两年的时间,在上海、杭州、苏州等长三角市场稳坐第一把交椅,...
在我进入工作之前,“生鲜”对于我来说是模糊的。随着逐渐地对行业资讯,以及流通链路中的关键环节、行业大佬进行采访,逐渐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我将从生鲜行业的消费市场开始讲,然后溯源至供应链及源头...
编辑导读:受2020年疫情影响,我国生鲜电商类APP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到2020年生鲜电商市场有望打破7000亿。生鲜电商风口之下,不绝有新的破局者和裁减者。本文作者从行业近况出发,对生鲜电商的成长...
编辑导语:由于本年年头的疫情影响,生鲜电商在这一段时间里成长迅猛,生鲜电商行业的竞争也很是剧烈;其实生鲜电商早在零几年就开始了,也就是其时的易果生鲜,但因为成长原因最终照旧没挺已往;本文作者阐明白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