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高损耗、季节性、区域性等特点,生鲜这个品类做电商在盈利方面难度很大。那么,生鲜品类做电商到底有没有可能盈利呢?基于对国内外生鲜电商平台的深入研究,我认为盈利的机会是非常大的,以下根据我的研究成果将总结的两个盈利模型进行分析。
国内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截至2018年底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45亿,2013~2018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4%。
随着生鲜电商基础设施的完善、用户习惯逐步养成、市场发展成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20年预计达到4040.7亿元。
生鲜行业线上渗透率低,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受毛利率低、冷链运输成本高、用户习惯难以养成等因素影响,导致生鲜线上渗透率远低于服装、3C家电等行业。
2019年生鲜电商渗透率仅为6.3%,随着技术的更迭和消费者线上购买生鲜的习惯培养,以及此次疫情的叠加影响,生鲜电商的渗透率有望加速上行。
但由于高损耗、季节性、区域性等特点,生鲜这个品类做电商在盈利方面难度很大。
那么,生鲜品类做电商到底有没有可能盈利呢?基于对国内外生鲜电商平台的深入研究,我认为盈利的机会是非常大的,以下根据我的研究成果将总结的两个盈利模型进行分析。
一、密度模型生鲜电商密度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供应链密度、物流密度、用户密度和数据密度,这四个密度是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在两年多的实践后提出的。
我深入研究“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这两个平台,目前还不能证实是否实现了盈利,但是将其进行深入研究并画了一个模型图之后,认为单一品类的生鲜电商盈利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生鲜电商密度模型图
1. 供应链密度:SKU密度、生产商密度和买手密度SKU(库存量单位)密度:在生鲜电商领域,最关键的其实并不是精选,而是精选之后的采购能力。
为了平衡周转和毛利的矛盾,叮咚买菜严格把控前置仓需要的SKU数量,将前置仓面积设置在300平米左右,保持生鲜的高周转。
其中,肉禽蛋占比20%+,蔬菜豆制品占比20%+,水果占比10%+,水产海鲜占比10%+,其他包括米面粮油、乳品烘焙、方便速食、酒饮零食等,共计占比20%+。
以相对较窄的品类结构切入,抓取购物频次更高、导流优势最强的“黄金品类”。
生产商密度:通过零费用、零账期、零退货的方式对接生产商来降低商品的价格,生产商密度与用户密度、物流密度等数据相关联。
这个数据很简单,就看商品摆在货架上用户买不买,买了以后复购率如何,通过数据来决定生产商密度。
买手密度:每日优鲜在全球拥有数百名的专业买手,都是懂种植、懂电商的复合团队。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0余个买手,50%的蔬菜、70%的肉蛋和90%的水果实现了产地或者工厂直采。
2. 物流密度:城市密度、前置仓密度和配送密度。城市密度:根据城市社区和办公区域情况进行前置仓和推广,并且围绕多个城市进行设点。在一个城市实现一定密度之后,再向其它城市拓展。
前置仓密度:每日优鲜按两万人共享一个仓的密度进行配置,夜间配服务的覆盖也以此为基础。
2019 年 2 月起每日优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升级 2.0 版前置仓,2.0与1.0相比,SKU从1000多个增至3000个。
在原本的冷藏、冷冻、常温区外,增加小红杯咖啡、活鲜等功能区,可以为用户提供现磨咖啡、活鱼活虾等商品,仓均面积从150平米增加至300-500平米。
升级之后前置仓订单量大幅增长,日订单峰值为2000单,年坪效达到 10-12 万,是传统线下门店的5-6 倍。
叮咚买菜则采取“前置仓+到家”的模式,将前置仓布局在供应链末端最靠近消费者的一个节点,周边住户数量在两三万左右就能开仓,以此让生鲜离消费者更近,配送效率更高,最快29分钟就能送货到家。
截至2019年12月,叮咚买菜在上海拥有254个前置仓,覆盖崇明以外上海全部区县。
如果老仓日均单量达到1500~2000单,就将它拆分裂变成2~3个新的前置仓,这样可以让前置仓之间互相分享订单量。
从美食KOL带货,到品牌入驻电商化,到知名厨神直播授课,我们都可以看到,下厨房不再是那个以UGC(用户生产内容)分享美食为单一资本的内容平台了,它的杀手锏越来越丰富,也初具成效。下厨房系列将分为三个部...
在《B站会成为“两微一抖”后的新一极吗?》中,我做了一个设问:“两微一抖”后的新一极会是知乎还是B站?无论是从公共话题的参与能力,还是用户自发的传播意愿上来看,这两个社区的传播外延都在向平台外溢出。...
定制尺度也是一门技能活,并非纯真摆列条款那么简朴。本文作者用一个内容尺度的实例来跟各人表明,看奈何的内容尺度才是及格的,一起来看看~ 有一条视频描写了这样的场景:在某综艺节目中,一个篮球明星演出踢足...
一场成功的大促活动一定不只是以KPI目标为第一导向。创新模式的推进应用,危机公关下的团队响应,作为零售巨头在行业上以及社会上承担的责任和担当,这些或许会比KPI来的更有价值! 四月初,不平凡的初春开...
C2M是消费者与制造商的好梦,自然也是种种中间商的梦魇。 关于C2M实践进程中的一种要领论 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 电子商务模式的乌托邦,消费者与制造商的梦幻模式...
如安在预算不足的环境下完成“本土化”的增长呢?本日就给各人带来一个精益激活模子。 “增长黑客”对付互联网圈的小同伴来说必然不生疏,尤其是前几年,许多人也看了来自海外经典案列,好比网飞(Netf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