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每日优鲜为体验对象,从配送服务、商品、客户售后、细节、功能等内容进行了体验与测评,并针对不足之处给出了优化建议。
本文是对2020年1月到4月里iOS App store中每日优鲜app的应用评论进行分析。给每日优鲜的优化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初次分析,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一、选择样本信息周期:103天(v9.8.3-V9.8.36)
数据量:1215条
选取数据量:770条
数据来源:iOS app store
由于103天的信息周期涉及了8个主要版本的更新,反馈数据量比较大,因此选取的数据量是通过剔除无效数据以及小信息量数据后得来的。关于功能反馈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缩小数据量。
该周期内用户评论共有1215条,其中差评有394条,好评有821条,这个阶段的好评率为67.57%,差评率为32.43%。
二、设计分组经过整理,本次分析将用户反馈的问题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配送服务类:主要反应商品配送过程中的问题
商品类:主要反应商品品质,价格,品类等
*** 以及售后服务类:主要反应用户申请 *** 服务以及售后服务时的体验
细节反馈:主要包括了用户反应在使用app的过程中遇到的bug,用户对功能使用的反馈,以及用户提出的建议等。
三、用户反馈统计与分析分析过程已经将用户反馈进行汇总统计,下面只给出汇总结果。
1. 配送服务反馈1.1 好评反馈
经初步通读样本评论并总结后,好评中,关于配送问题共有以下几种反馈:
1)配送速度反馈
用户反应送货快,送货及时,给他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获得了用户极大的好感。
2)配送员服务反馈
配送小哥有礼貌,有素质,服务周到,给了用户非常好的收货体验。
3)配送费用反馈
少数用户,因购买少量商品也能够免配送费而对产品产生好感。
4)配送时间反馈
用户反应,能够预定配送时间为他们省去了很多麻烦,晚上时间晚了也能配送给了用户不少惊喜,这些都对增加用户的忠诚度有一定帮助
5)配送范围反馈
部分用户因配送范围扩大了,立即给出了好评。
6)其他
因春节前后,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用户表示对每日优鲜仍然正常配送表示感谢。
具体统计分析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用户主要因送货速度快与服务态度好而给出好评。
1.2 差评反馈
从用户反馈中可统计出用户对配送服务的差评反馈主要体现在对配送速度,配送流程的失误,配送员态度的不满。
配送速度:
绝大多数用户因优鲜超市业务的物流太慢或长时间不发货,以及极速达业务配送超时或长时间不配送两个因素给出差评,部分用户是首次体验,而绝大多数因多次遭遇配送速度过慢的问题而影响了用户对产品的好感度。
配送流程失误
许多用户因配送过程中,一直未收 *** ,或平台未经用户同意自动退货或自动签收,而导致用户给出差评。也有部分用户因运输过程地址配送错误,或运输途中出现物品损坏或丢件而表示不满意配送服务。
配送员态度
少数用户因配送员的态度恶劣,服务不周到而影响了用户体验.
1.3 总结
根据关于配送服务的好评与差评反馈的分析与统计,可以看出用户的主要需求是配送及时。
如何完善配送流程,从而保持配送速度的稳定,对提高用户粘性有极大的帮助;另外对于因遭遇配送超时,配送流程出现问题的用户进行主动的安抚也十分必要。
2. 商品类2.1 好评反馈
由下图可见,关于商品的反馈,超一半的用户因商品新鲜,品质好而给出好评;其次,因商品价格合理,水果类商品,以及品类多,使用户对每日优鲜好感倍增。
2.2 差评反馈
从用户反馈中可统计出用户对商品类的差评反馈主要体现在商品品控差,收到腐烂过期商品,对价格不满意等方面。
旅游人是否要转型做微商,一直有很多的讨论和争议,对和不对、该和不该的简单结论,已经不能全面地的回答这个问题。旅游人这个阶段转型做微商的基本逻辑是什么?旅游人真正考虑转型微商之前至少要想清楚什么? 2...
编辑导读:一个优秀的产物操盘手,对付产物的各个环节必然是清楚而且能落地执行的。本文作者从一次足疗店的体验之旅出发,对店家的销售环节举办了梳理阐明并总结了关于产物运营上的一些思考,一起来看看。 体验是...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平台规范中的弹框类型,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在哪些场景中需要用弹框?需要的话又需要哪种类型的弹框?针对这些疑问,笔者将展开进一步分析。 上一期我们讲解了平台规范中模态、非模态框的类型以...
编辑导读:自2016年“新零售”观念响起以来,抵家场景就成为全渠道成长配景下的要害一环。而互联网抵家业务的“头号种子选手”58抵家却表示平平,更名天鹅抵家能挖掘出几多贸易代价?抵家业务处于奈何的成长状...
编辑导语:许多产物司理往往将精神重点放在了开拓和设计上,从而忽略了需求阐明这个进程。对付产物来说,用户的需求和行为是极其重要的,在没有举办严谨而精确的用户调研的环境下,盲目标去设计产物,反而容易背道而...
敏捷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普遍与流行,那么对B端产品来说,是否可以运用敏捷开发模式呢?如果可以的话,又有哪些注意要点呢?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流行之前的2011年以前,B端软件的研发大多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