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设计追求的并不是形式的简单,而是在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之后做出的一系列设计。简约设计本质上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忽略问题。
本专题的内容,从我们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来,是属于产品设计的系列专题,并且是脱离了基础设计层次的进阶系列。在这个“简约至上”、“极简主义”、“少即是多”等理念大行其道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领悟这些理念背后的深意呢?更多的设计者们,或许只是把这些理念当做自己的偷懒的挡箭牌,再或者只是追求表面的简单而已。如若不弃,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由我来为您讲述这段“简单”的故事~
前言“设计”从来都不是一个狭隘的概念,也从来都不是设计师的专属名词。一个产品固然需要专业的设计,但例如我正在写的这篇文章,运营着的微信公众号,或者是我们工作中准备的一次演讲,整理的一个PPT,乃至于我们出门之前的梳妆打扮,等等,难道这就不属于“设计”的范畴了吗?
答案是当然属于。简约至上的设计理念,适用于包括设计师在内的绝大多数人。
一、人们总是追求简单追求简单是人类的本性,无论是我们熟悉的互联网产品,还是建筑行业,抑或是汽车行业,简单始终都是赢得用户的关键。
那么复杂性就一直是人们所厌恶的吗?肯定也不是的,如果人们从始至终都在摒弃复杂性的话,那么可以试想一下,我们现在哪里还会穿着衣服鞋子,仍旧保持着远古时期,使用两片树叶来遮蔽身躯的方式,这该是多么的“简约至上”啊。
那为什么我们现在总是在追求简单,厌恶复杂呢?我们可以从四个不同的维度来回答:
1. 时代的维度任何的内容,如果脱离了时代的背景单独去探讨,都将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刚才也说了,复杂性并不是一直被人们所厌恶的,那有没有人们追求复杂的时期呢?当然有,大家请看: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物质也变得越来越富足。人们被复杂性所吸引的最经典案例,莫过于在21世纪初期,美国汽车制造业的潮流是生产和销售大型、笨重、昂贵、高油耗的汽车,而且需求量极大。
2006年,技术专栏作家大卫波格把这种现象称为“夸耀效用原理”:人们喜欢自己被包围在不必要的功能中。
然而到了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大萧条改变了这一追求复杂的时代主题。大多数人手中缺少了多余的资本,人们不再愿意为不必要的功能买单。
简单实用自然过渡成为了新的时代主题。
2. 人性的维度我们再从人性的维度来探讨一下。
人的本性是贪婪的,也是懒惰的,趋利避害,这是物竞天择,自然演化的结果。人们会本能地追求简单的快乐,追求短暂的 *** ,多巴胺、荷尔蒙、肾上腺素等等,这些才是我们生物层面想去追求的东西。
这也就是我们刷抖音能刷到凌晨仍旧不知疲倦,然后学习十分钟就睁不开眼的原因。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从内心深处来说,谁又不愿意去当个“废物”呢?
因此,追求简单是人的本性。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同样可以从人性的维度,来探究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喜欢“复杂”。
当简单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演变成了“无聊”,所以一旦越过了生存的底线,人们就在躲避“无聊”的驱动下给简单的产品拓展各种功能,让其变得相对“复杂”一些。
虽然“无聊”也是问题,但是相比于“有聊”(有意义)来说,人们只需要达到“不无聊”的程度就可以了。
3. 数学的维度我们再从数学的维度来考虑一下。
假设一个人一辈子平均活80年,每天醒着的时候大概16个小时。也就是接近17亿秒。我们用这17亿秒在不断地感知着这个世界中的物体,事件,情感。我们的分母就是这17亿秒。
在以前,例如500年前,资源没有那么丰富,产品的设计者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去设计一个产品,例如工匠可以花一整天的时间来 *** 一个凳子,而产品的使用者也有着充裕的时间去研究怎样使用这个产品。毕竟当时瓜分我们时间的分子项,并没有那么多。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现在每天都需要面对着海量的信息,而且有很多信息,我们也不得不去处理。可以看出,变化的是瓜分我们时间的分子项变多了,而我们的分母仍旧是这17亿秒,我们每天也只有这大概的16个小时。
所以说,复杂的东西在当代是非常奢侈的,因为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理解它,于是简单的东西就成为了更“合适”的设计追求。
4. 产品的维度最后,我们再从产品本身的维度来探讨一下。
产品越复杂,就越难发现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东西,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会下降。
而且增加复杂性还意味着遗留代码越来越沉重,导致产品维护成本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难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写在前面 红红火火恍含糊惚,本人是一位2020届本科结业生,校招意向互联网产物类。此前有过产物相关的项目&角逐,大三暑假、大四别离在两家腾讯系公司从事产物筹谋&运营实习。 经验了半年...
从1.8亿销售额的开门红,到小米、一加等多位老伴侣来相会,到因为各类“翻车”、“变乱”几回登岸热搜,跌跌撞撞中,老罗直播间终于迎来了“满月礼”。 但万万没想到,在“满月礼”上,老罗团队又双叒叕翻车了...
作为一款主打UGC的产品,皮皮虾凭借其缤纷多样、趣味十足的内容让用户“上瘾”,并赢得了不少用户的好评与持续性使用。那么这款产品背后的产品架构与逻辑又是怎样呢?他们是如何支撑起这款有趣的产品的呢?笔者将...
在这个投放成本越来越高的时代,为了获取用户,让产品与企业存活下去,一种纯人工揽用户的用户增长模式开始出现并取得一定成绩。虽然这种方法不高级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它确确实实能帮获取一定的用户量,帮助企...
TO B模式是在单位每天工作8小时并完成任务,单位承担个人风险和福利,而TO C模式是指将自己的技能单独或者组合起来进行出售,与社会的需求对接。想要更好体现个人价值,将技能TO C化才是更好的方法。...
编辑导读:疫情的原因,许多企业和小我私家意识到了私域流量的重要性,不断地在伴侣圈里打告白。可是,告白越多,订单量却越少,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展开阐明,但愿对你有辅佐。 自从我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