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非常时期,办公协作产品成为了重要的企业经营工具。而非常时期下的特殊环境,也为观察这办公协作和远程办公协作的场景和相关产品,提供了样本。具体是怎样的呢?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继续往下读读看。
“开工是不可能开工的,这阵子不可能开工的。”
正月初十的时候,一个朋友如是说。他自己有一家小公司,几个核心员工都是湖北籍,短期内别说返京,离开湖北都很困难。
在经历一个加长版的春节假期后,复工复产成为和抗疫同等重要的话题。以科技企业为代表的大量企业,采取线上复工或者错峰现场办公,办公协作产品成为恢复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疫情终会退散,企业经营将恢复常态。但长期来看,办公协作和远程办公协作,仍会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场景。近期特殊的环境,正好为观察这一用户场景和相关产品,提供了样本。
春节期间的远程协作经历这个春节,基于我所在的Yo!群成员成立的“支援湖北”志愿者组织,用一周时间募集和捐出近五十万元的善款和物资,对接超过110家医院。
参与者位于国内外的不同地点甚至不同时区,其中25位核心志愿者分为资源组、医院组、财务组、物流组,需要高频交流和协同工作。活动虽然较为圆满的结束,却也暴露出办公协作的一些痛点:
1. 弱工具场景下,对参与者的要求高相信大家都体验过在微信上处理工作的无奈和艰难。微信作为一个IM通讯工具,并不是为办公而生,这种“弱工具”的场景,对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我们这群人都是资深的互联网从业者,彼此又非常熟悉和默契,但相信大多数办公协作的团队,不具备如此高的起点,则以微信作为平台,效率和效果往往很难令人满意。
2. 沟通+共享文档+日程协同,是办公协作的三大核心场景当下的办公协作,往往是IM+在线文档+团队日历这样的实时系统。这三大系统各自的产品成熟度,和彼此之间的耦合度,决定了办公协作的效率。
如果选用两个或者三个独立产品来分别满足三个场景,这种彼此割裂的体验非常糟糕。
3. 敏感业务的安全性问题涉及到资金流动、物资采购和发放,仅靠微信交流,其实是有风险的。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对财产、物资和信息交换的安全需求,使得大众的、非私有部署的平台,更加不适合敏感业务。
办公协作要注意哪些问题?前几天,我参加了职业社区“职人社”举行的线上沙龙,主题是“如何高效地开展团队远程办公”。三位分享嘉宾分别位于新加坡、巴黎、杭州,同时也都参与了前述春节期间Yo!群的志愿活动。分享中,嘉宾提出了几个办公协作普遍存在的需求,与解决思路:
信任的建立,是协作的基础。“见面三分熟”是人性使然,涉及会议和重要沟通,视频好过语音,语音好过邮件和IM。
小范围讨论,大范围执行。讨论沟通的分级分层,以及形成决策后的文档传递下发,是决策和执行的保障。
远程协作会丢失大量信息,如语气、语境,因此充分的信息铺垫,和恰当的传达手段,是很重要的。
团队的状态、进度是需要“对齐”的,通过工具而不是口头协调日程,是“对齐”的关键。
文档的版本管理、权限控制、高亮变更、批注,项目进度记录的更新、项目管理手段的线上化,是在线办公工具需要支持的。支持多人协同编辑、实时在线共享,已成为在线文档必须完美支持的功能。
由于内部与外部(客户、供应商、协作方、 *** 机构等)的信息化水平差异,尤其涉及与传统企业的对接,文档交换和信息格式转换的效率,需要提升。
用 *** 、微信“土法治大病”大多数企业对办公协作的理解,还停留在“协作=拉群”的阶段。十多年前到现在,很多传统企业的协作,依赖于 *** 和 *** 群,因为其提供临时对话、群文件、群内音视频会议+文档共享,能满足许多基础的协作、会议、培训需求。2017年我所在的某科技企业,办公协作也是以 *** 为主。而在微信时代,仅提供群内聊天和九人通话的微信群,用于办公协作就显得极为勉强。
与在PC上演进多年的 *** 不同,微信是一个原生的移动产品,为迁就手机应用场景,砍掉了大量的冗余功能,仅保障了聊天沟通的基础体验。电脑才是典型的生产力工具,微信原生于移动的设计理念,削弱了其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场景。
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员工意识到了微信办公的低效,以及工作生活不分对两者的负面影响。
钉钉、飞书、企业微信的对比以Slack、Notion为代表的国外产品,很难满足IM+在线文档+团队日历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且由于并非原生的中文产品,对国人友好度较差。
对B端产品经理来说,日常工作中的流程一般是什么呢?工作的时候又要注意哪些要点,避开哪些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大家分享以上问题的答案。 写在前面 经过了几个月的产品实习,感慨万千,十分想将自己...
此次疫情催化了市场对在线教育的需求,众多家长和学生将课外辅导的需求统统转移至线上, 并推动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 01 全球病毒肆虐,在线教育的良机 教育信息化在中国已发展了将近20年,K12教育信息...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许多产品都实现了从0到1的过程,渐渐地,很多产品的重心,都转移至如何实现从1到100,到10000的过程。而AARRR模型作为一个经典的增长漏斗模型,也时常被人所提及讨论,本系列...
3、4月份是每年互联网公司的春招/暑期实习招牌忙碌期,大部分应届生都在这个时候忙着投递简历、面试。而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应届生找工作也变得困难。我将在这片文章中总结我在腾讯面试的经验,聊聊我对校招的一些...
前端时间,微信在腾讯服务中上线了“智慧零售”小程序,笔者在一番体验与操作后,发现这个小程序不仅不太“智慧”的亚子,甚至有些“反智”。 “前段时间刷朋友圈,看到了一条腾讯智慧零售的广告,带着疑问点了进...
在产品经理笔试/面试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功能分析类问题,比如说:“在微信的使用过程中有没有感到超出预期的新增feature,分析其背后的设计决策依据。” 这类题目一般会问“为什么要做XX功能”,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