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对美团的一个产品经理面试题进行了拆解,并分别从「产品思维」和「管理经营思维」两个角度对题目进行了思考。与大家分享~~
这是一道美团产品实习生二面的题目。其实,这道题挺开放的,既能考查你的思维,还能考查你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考查了你的应变能力。本文分别从「产品思维」和「管理经营思维」给出思考,供你参考。
产品角度不一定非要按照「用户-场景-需求」去解答,只要在你的分析过程中体现了「需求分析」和「针对不同情况的差异化解决手段」即可。今天,我们用更简单的方式来解决:
明确问题:确认是否是事实
分析问题:确认事情的影响范围
解决问题:给出更优解决方案
这道题的背景其实并不充分,映射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你需要找老板了解清楚背景。这一步是为了让你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免“会错了意”。
在给出解决方案之前,你需要先确认以下五个问题:
老板是亲眼所见,还是听别人说的?
员工拷贝的是什么类型的资料?
员工在自己电脑拷贝还是在他人电脑上拷贝的?
只有1个员工,还是多个员工都有此行为?
资料被拷贝后有无实际损失或影响?
上面已经列出来的五个问题,对你的解决方案有关键性影响。
比如,如果真相是“一个员工拷贝了微信上别人发给自己的私人资料”,你就三下五除二开发一套安防系统,未免太“小题大做”,不仅解决问题的成本高,也会让老板怀疑你的判断力。
2. 分析问题我们挨个来看下这五个问题
问题一:听说 vs 亲眼见
如果是听别人说的,这个人的可信度有多高?如何描述的?和当事人之间有无过节?是否存在打击报复行为?如果涉及到恶意举报,更要谨慎处理,避免这种“歪风邪气”在公司蔓延。
如果是亲眼所见,是亲眼看见他拿u *** 拷贝资料?还是亲眼看见他拷贝了机密资料?两者的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
问题二:私人资料 vs 机密资料
如果员工真的有拷贝的行为,他拷贝的是自己存在电脑的私人资料(比如在百度网盘下载的)还是公司的品牌宣传资料?还是公司的机密资料?
如果是之一种情况,其实没必要大惊小怪,可在公司提醒不允许使用u *** 拷贝任何资料,个人资料尽量不要保存在公司电脑。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如果这个人不是品牌部的同事,可以了解一下他是否有意向客户咨询?是否是帮忙修改格式或调整样式?拷贝是“公用”还是“私用”?
不论公用还是私用,品牌宣传资料一般不会带来负面影响,这种情况可在公司提醒:非个人团队资料,需要找各部门对接人,私人不得随意拷贝至私人电脑。
如果是第三种情况,跟当事人确认事实或有证据证明拷贝行为真实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之一步:要求对方立马删除私人存储的机密邮件
第二步:直接给予当事人惩罚
第三步:视情况选择是否在公司内部公开处罚
第四步:公司内警告以及针对此类行为的惩罚措施
问题三:自己电脑 vs 他人电脑
假设拷贝的是机密文件,这两个行为都不好,但后者的行为更恶劣。
如果资料是在网盘里,所有人都可以拷贝,员工自己访问并拷贝,可以设置内网网盘权限,仅可访问公开文件和本部门文件,且不可拷贝。
如果说在自己电脑上,也许是“不小心”、“没想那么多”,但打开其他人的电脑在其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拷贝就属于“偷资料”了。可采取问题二->第三种情况的措施,同时视情况和影响看是否报警。
问题四:个例 vs 多例
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只有1个员工有此行为,而且拷贝的是公司的机密文件,属于个人品德问题。但也需要了解他拷贝的目的:是要回家自己研究学习?还是有其他的举措(如分享给朋友,或拿去获利)。
如果是多个员工都有此行为,更要关注他们行为动机?是集体道德的沦丧?(竞争对手高价收买)还是集体无意识拷贝?
如果是后者,需要重点在公司声明哪些资料不可拷贝;如果前者那种存在恶意竞争的关系,就不止是对内采取措施了,也要对外寻求法律援助,同时还需要调查是否还有其他窃取行为。
问题五:有损失 vs 无损失
笔试、面试作为校招求职者的重要门槛,企业通过考查求职者知识储备、能力、潜力、素养、交际协同等多方面能力,为企业选拔较为匹配的同学。 为了更加快速、直接的考查学生的产品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常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