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象破灭,瑞幸到底做错了什么?

访客4年前黑客文章996

文章梳理了瑞幸咖啡的发展历程,抽丝剥茧地为我们分析了瑞幸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并进行了总结。

幻象破灭,瑞幸到底做错了什么?

或许,你看到瑞幸22亿财务造假可能会直接否定这家公司

但其实,瑞幸的商业模式挺NB的。而且,这家公司的执行更NB。

按理说,这完全具备了成功企业的必备条件,那么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幻象破灭,瑞幸到底做错了什么?

瑞幸上市

01

业界说瑞幸是画饼大王、故事King,但是这个饼本身的确是够大,够有想象空间。

需求端,咖啡本身具有成瘾性,粘度高,且毛利丰厚,意味着可以在单个用户身上赚取很多的钱;

而供给端,供应链和 *** 工艺成熟,可以标准化的供应,意味着可以规模化经营。

需求端+供给端=市场巨大

相比较欧美日韩等成熟咖啡市场人均一年300杯的水准,中国市场的人均简直低到令人发指。

有人说欧美国家的国情不同,但如果连同属于儒家文化的日本和韩国咖啡市场都这样,那么中国市场估计未来也很难逃脱真香定律。

一个很直观的证据是,在瑞幸成立之前,中国咖啡市场以年均10%的速度在增长。

不要说普及全中国人,光是让未来三四亿的中产阶级,一年人均100杯咖啡,市场已经很恐怖了。

中国是更大的消费国,咖啡人均低,增速快,简直一片蓝海。更关键是,这个行业的互联网程度普遍不高。

用闪电式扩张迅速去抢占巨大的增量市场,用互联网技术去改造传统行业

瑞幸的故事,正是这么开始的。

幻象破灭,瑞幸到底做错了什么?

瑞幸logo

02

瑞幸不仅仅想要让全中国人喝上咖啡,它最终想要做的,是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什么叫生活方式?简单点理解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可以近似理解为新基建或品类代名词。

新基建比如说微信、 *** 、移动支付、外卖等;品类代名词比如说咖啡品类的星巴克、奶茶品类的喜茶、火锅品类的海底捞等。

作为消费品,瑞幸要成为的就是品类代名词,而且它要成为的不仅仅是【咖啡】的代名词,而是【生活消费】的代名词。

为了这个终极目标,瑞幸打造了三级火箭模式

之一级,通过咖啡这个高频的消费品来获客,并储蓄自己的流量池;

第二级,将瑞幸从卖咖啡的工具拓展成平台,承载人们的生活消费;

第三级,通过平台去落地更多可变现的商业场景,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所以,为什么瑞幸一开始就要自建流量池,用户必须要通过APP和小程序来下单,就是因为这个目的。

瑞幸后来拓展品类,卖奶茶、鲜食、坚果等,也都是围绕着这个三级火箭来打的。

基于三级火箭模式的互联网打法和神州系的路径依赖,瑞幸改造咖啡这个传统行业的做法就变得无比的简单粗暴了。

以【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为战略准星,咖啡要打造成为全民级别的流量入口,就必须要把中国人获取咖啡的成本降下来,让咖啡像互联网产品一样,不仅低成本,还要简单、方便、易获取。

于是,瑞幸提升咖啡性价比,降低顾客购买成本,打造平民咖啡(这里的价格指的是原价,而不是补贴后的价格,补贴是为了获客和培养用户习惯)。

然后疯狂开店扩张,充分覆盖用户的购买场景,让用户更方便快速的获得咖啡,更好是所想即所得。

无论是到店消费、自取、还是外卖,只要用户想要喝咖啡,瑞幸都能满足你。

敢于用这么快的扩张速度去解决咖啡“太贵、购买不方便”这两大痛点的,也只有一出生就带着互联网基因的瑞幸了。

传统咖啡企业并非不想快点解决这些问题,而是没办法这么快。

因为它们往往只是单纯的卖咖啡,就是一锤子买卖,交易结束就是结束了,企业后续是无法再次触达用户的,也就无法通过其它服务来赚钱。

价格降低意味着毛利降低,开店扩张意味着成本增加,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扩张节奏过快,是很容易死掉的。

因为瑞幸自建流量池,具备了触达用户的能力,用户买完咖啡后不是交易的结束,而是服务的开始。

再通过三级火箭模式,前期的巨大投入在后期能赚回来,才使得疯狂扩张成为了可能。

很多人以为,瑞幸打造性价比和便利性,是为了干掉星巴克,其实不是。

星巴克主打的是轻奢、体验式的咖啡,瑞幸主打的是全场景、平民式的咖啡。瑞幸纯粹就是碰瓷星巴克而已。

幻象破灭,瑞幸到底做错了什么?

瑞幸vs星巴克

03

提起瑞幸与星巴克等传统咖啡企业不同的地方,就不得不说,瑞幸是一家真正的移动互联网企业。

与其它互联网+的传统企业不同,瑞幸并非只是单纯用互联网的方式卖咖啡,而是它本来做的就是互联网服务,只是这个服务刚好是卖咖啡而已。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相关文章

公信力缺失的时代下,如何给你的产品镀金?

公信力缺失的时代下,如何给你的产品镀金?

为什么国家要不断加大对极限用语虚假宣传的打击?概因我们生存在一个缺乏公信力的时代。 近年来我的直观感受是整个经济形式都面临着挑战,焦虑的媒体不断报道着资本寒冬和经济低点,风口上的猪纷纷落地。不再是随...

新形势下,企业需利用“特种兵”思维取胜

新形势下,企业需利用“特种兵”思维取胜

2020年开始,由于收到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不过危机背后是机遇,大多数企业可以通过“特种兵”思维在险境中获得重生。 2020新年开工以来,很多公司依然笼罩着淡淡愁云:...

产品体验报告:爱奇艺,用内容实现“一起爱”

产品体验报告:爱奇艺,用内容实现“一起爱”

本产品体验报告将从产品现状、目标用户及场景、关键功能体验与分析、产品运营分析、竞品分析五个维度对爱奇艺进行深度体验与分析。 本文思维导图: 一、研究背景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

解析微信读书的“每日一答”功能

解析微信读书的“每日一答”功能

本文以微信读书“每日一答”功能为例,分析了它能为微信读书这款产品带来什么价值,并深入这个功能,分析了它背后的流程与设计原理。 最近看产品心经一书,里面有说到,设计功能的时候要想,如果你是腾讯的产品经...

聚焦社区的全品类零售电商超级平台 | 每日优鲜产品分析报告

聚焦社区的全品类零售电商超级平台 | 每日优鲜产品分析报告

此文就每日优鲜app产品从产品功能框架,市场、用户、产品功能细节等4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每日优鲜的发展现状作出总结。产品结构复杂庞大,笔者初入门产品,或有思虑不周,不足之处,欢迎探讨与指正。 本...

如何使用弹框,让它弹得「有理有据」?

如何使用弹框,让它弹得「有理有据」?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平台规范中的弹框类型,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在哪些场景中需要用弹框?需要的话又需要哪种类型的弹框?针对这些疑问,笔者将展开进一步分析。 上一期我们讲解了平台规范中模态、非模态框的类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