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们的融合通信,可能用户真的不需要

访客4年前关于黑客接单430

融合通信是运营商们自己心目中的产品,但并不是用户需要的产品。

运营商们的融合通信,可能用户真的不需要

融合通信(Rich Communication Suite,简称RCS),是指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简而言之,就是5G时代的短信。

之一次看到这个词,是在周四夜晚看股评公众号的时候,RCS板块异军提起,概念股纷纷暴力涨停。但看过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布的《5G消息白皮书》后,感叹运营商们还是在做自己心目中的产品,而不是用户需要的产品。

一、社交生态

5G短信概念一出,网上已经逐渐出现一些高呼“微信危矣”的文章。其中,中移动的和飞信发展史被每一篇文章引用,从而渲染出淡淡的复仇一战气息。作者们的分析角度和从前一样,用新产品的功能设想去对标用户对于微信的期待,从而得出微信要被颠覆。但最终的结局,大家甚至连那个产品的名字都记不住。

原因在于社交 *** 的构建成本远高于新产品挑战者的设想。

1. 社交 *** 的建立

我们都知道 *** 的构成在于点线连接。

所谓点,就是个人用户。在无论在实现世界还是互联网世界,用户都在建设自己的个人身份;点与点之间不断进行信息发送与接收,从而形成社交关系;在点数量和连线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关系面开始卷起逐渐形成关系体,从而发展为关系 *** 。

个人身份 × 社交关系 × 关系 *** ,最终建立起社交 *** 。

微信的关系 *** 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源于当年导流的两张表,手机通讯录和 *** 好友列表,天然地继承了短信时代和PC时代的积累。

手机通信录是现实中的熟人关系, *** 好友列表更多的是 *** 好友关系。而且 *** 是很多人之一次触网的社交工具,个人人设天马行空,并且当中有很多混乱的好友,较难维护。在微信中,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重新构建一次个人社交身份和可维护的关系 *** 。

在过去十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少平台和产品能够借助微信实现用户的持续沟通,不断暗中增加与用户之间的粘性。

当然,也有非常多的产品尝试建设基于自有平台的全新社交 *** 。新社交产品不乏重新创建人设的能力,但是要挑战用户在微信中积累的个人身份和关系 *** ,成本之高并不是金钱能够计算的,而是时间。而且,新产品在建立社交 *** 过程中,微信依然是无法回避的信息传递关键路径。这个问题新产品不能解决,则完全没有一丝机会。

2. 信息传递的质量

三大运营商当然深知要挑战社交 *** 是不可能的,所以它们转变思想试图从无关系形式找到出路。

无需添加好友,即可直接通过融合通信进行沟通。

乍眼一看,有趣,细心一想,无益。

在运营商眼中,手机号便是一个用户的个人身份,这没有错,因为在后台他们能够根据这个手机号的一切行为数据勾画出用户画像。但用户之间,手机号仅仅是一行 *** 数字符串。用户的个人身份只能靠印象和聊天内容抽象而成。对于新构建社交关系的用户而言,与社交产品相比存在天然短板。

短信之所以能够成为那个时代的杀手级应用,原因在于双方在现实生活中早已熟知,这对于信息传递的质量有了绝佳背书,发短信不过是性价比更高的方式而已。而且,运营商们的融合通信直接来一招无需添加好友即可用富媒体进行聊天,这无异于解除所有限制,彻底释放信息传递的广度。

在我看来,通信社交关系的建立必须经过双方同意才能确立,否则传递内容会失去方向性。没有明确目标的信息,会被广播,并且大幅降低信息质量。这无疑是黑产灰产最喜闻乐见的消息,社交 *** 也会短时间内大量充斥脏乱差信息。不要认为运营商绝对有手段解决这个问题,这只会是持久的技术攻坚战,正如iMessage的澳门赌场信息一样扰民。

 3. 服务生态的培养

chatbot也是运营商们的卖点,可能是在对标小程序,但却无意间直接挑战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

谈起在线支付,我们之一时间能够联想到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消费手段,这绝对是被移动互联网改变得最为彻底的用户习惯。但支付行为的背后,是对行业的改造。腾讯和阿里也为此付出了无数的时间和努力,并为行业提供了日益完善的解决方案。

在服务商眼中,或许用户流量是运营商们能够与AT匹敌的转化工具,但最后的转化环节还需要靠行业赋能。这并非运营商能够提供。

如果最后只能为用户提供信息沟通的能力,那注定只能成为正规服务商的售后渠道之一,而同时却不知不觉大大降低了灰产的交易成本。这结果也并非运营商能够承受的。

二、利益结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一次的RCS找来了多家手机品牌商和互联网服务商共同站台,目的就是想告诉用户一个信息,八方支持,势在必行。但很可惜,这当中各有私心。

运营商之间,本来就打着一场又一场用户圈地战,多年来不断在构建自身的护城河以此保护用户流失。但突然之间联合推出RCS,估计也是明和暗斗。

相关文章

深度分析设计师能力模型(一) :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职业规划

深度分析设计师能力模型(一) :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职业规划

本次系列文章主要是从三个角度来分析设计师的能力模型,本文是第一篇,从心理学的角度,与大家一同分析如何理解职业规划与职业困惑。 很早之前写了一篇《浅谈设计师能力模型》的文章,很多小伙伴给我留言或者私信...

知乎分析报告:用知识连接社区

知乎分析报告:用知识连接社区

通过对同领域优秀产品的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更明确地推进产品模式与设计。于是笔者在业务方向社区化后,选择了知乎作为分析对象,并试图从中找到学习之处。 最近对接的业务方向开始发生转变,业务方提出了...

Less is more?极简主义在Web设计中的真相

Less is more?极简主义在Web设计中的真相

国外的很多网站都非常简约大气,原来他们是遵循了这样的设计原则啊。这样的原则,不仅仅适用于web设计,也同样适用于App设计。 介绍: “Less is more”-无论在时尚,室内设计还是网页设计领...

如何评测语音助手的智能程度(5):指标权重设计

如何评测语音助手的智能程度(5):指标权重设计

这是一份前面四篇评测维度介绍文章的总结,同时也是一份清单使用说明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调研评测其他公司的产品是从业者的日常操作,那么当一个产品放到我们手里的时候,到底看什么呢?看哪些方面呢?专业...

用户体验设计思维:5个步骤,打造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作品集

用户体验设计思维:5个步骤,打造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作品集

关于设计作品集最常见的迷思(误解)是:仅靠UI设计最终稿和屏幕截图就可以拼凑出作品集。本文将指导你如何通过五个步骤制作一份涵盖整个用户体验过程的作品集,而不流于表面。 “设计师”一词可以有许多不同含...

陌生人社交「Soul」如何逃过微信的收割?

陌生人社交「Soul」如何逃过微信的收割?

陌生人社交在最初面向市场的时候,不少人担心花费大量心血吸引过来的用户,最后都会下沉到微信端口。历经几年市场磨砺之后,陌生人社交反而愈演愈烈,社交头部玩家——微信也成为了陌生人社交大军中的一员。微信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