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微软电子邮件黑客(微软 邮件)

hacker2年前黑客工具99
本文导读目录:

全球最为严重的黑客入侵事件有哪几起?

全球最为严重的黑客入侵事件,“梅利莎病毒”事件,“冲击波病毒”事件,“爱虫病毒”事件,“震荡波病毒”事件,“MyDoom病毒”事件,美国1.3亿张信用卡信息被盗事件,索尼影业遭袭事件,“熊猫烧香病毒”事件.

黑客的入侵手段~~

死亡之ping (ping of death)

概览:由于在早期的阶段,路由器对包的更大尺寸都有限制,许多操作系统对TCP/IP栈的实现在ICMP包上都是规定64KB,并且在对包的标题头进行读取之后,要根据该标题头里包含的信息来为有效载荷生成缓冲区,当产生畸形的,声称自己的尺寸超过ICMP上限的包也就是加载的尺寸超过64K上限时,就会出现内存分配错误,导致TCP/IP堆栈崩溃,致使接受方当机。

防御:现在所有的标准TCP/IP实现都已实现对付超大尺寸的包,并且大多数防火墙能够自动过滤这些攻击,包括:从windows98之后的windows,NT(service pack 3之后),linux、Solaris、和Mac OS都具有抵抗一般ping ofdeath攻击的能力。此外,对防火墙进行配置,阻断ICMP以及任何未知协议,都讲防止此类攻击。

泪滴(teardrop)

概览:泪滴攻击利用那些在TCP/IP堆栈实现中信任IP碎片中的包的标题头所包含的信息来实现自己的攻击。IP分段含有指示该分段所包含的是原包的哪一段的信息,某些TCP/IP(包括servicepack 4以前的NT)在收到含有重叠偏移的伪造分段时将崩溃。

防御:服务器应用最新的服务包,或者在设置防火墙时对分段进行重组,而不是转发它们。

UDP洪水(UDP flood)

概览:各种各样的假冒攻击利用简单的TCP/IP服务,如Chargen和Echo来传送毫无用处的占满带宽的数据。通过伪造与某一主机的Chargen服务之间的一次的UDP连接,回复地址指向开着Echo服务的一台主机,这样就生成在两台主机之间的足够多的无用数据流,如果足够多的数据流就会导致带宽的服务攻击。

防御:关掉不必要的TCP/IP服务,或者对防火墙进行配置阻断来自Internet的请求这些服务的UDP请求。

SYN洪水(SYN flood)

概览:一些TCP/IP栈的实现只能等待从有限数量的计算机发来的ACK消息,因为他们只有有限的内存缓冲区用于创建连接,如果这一缓冲区充满了虚假连接的初始信息,该服务器就会对接下来的连接停止响应,直到缓冲区里的连接企图超时。在一些创建连接不受限制的实现里,SYN洪水具有类似的影响。

防御:在防火墙上过滤来自同一主机的后续连接。

未来的SYN洪水令人担忧,由于释放洪水的并不寻求响应,所以无法从一个简单高容量的传输中鉴别出来。

Land攻击

概览:在Land攻击中,一个特别打造的SYN包它的原地址和目标地址都被设置成某一个服务器地址,此举将导致接受服务器向它自己的地址发送SYN-ACK消息,结果这个地址又发回ACK消息并创建一个空连接,每一个这样的连接都将保留直到超时掉,对Land攻击反应不同,许多UNIX实现将崩溃,NT变的极其缓慢(大约持续五分钟)。

防御:打最新的补丁,或者在防火墙进行配置,将那些在外部接口上入站的含有内部源地址滤掉。(包括10域、127域、192.168域、172.16到172.31域)

Smurf攻击

概览:一个简单的 *** urf攻击通过使用将回复地址设置成受害 *** 的广播地址的ICMP应答请求(ping)数据包来淹没受害主机的方式进行,最终导致该 *** 的所有主机都对此ICMP应答请求作出答复,导致 *** 阻塞,比pingof death洪水的流量高出一或两个数量级。更加复杂的Smurf将源地址改为第三方的受害者,最终导致第三方雪崩。

防御:为了防止黑客利用你的 *** 攻击他人,关闭外部路由器或防火墙的广播地址特性。为防止被攻击,在防火墙上设置规则,丢弃掉ICMP包。

Fraggle攻击

概览:Fraggle攻击对Smurf攻击作了简单的修改,使用的是UDP应答消息而非ICMP

防御:在防火墙上过滤掉UDP应答消息

电子邮件炸弹

概览:电子邮件炸弹是最古老的匿名攻击之一,通过设置一台机器不断的大量的向同一地址发送电子邮,攻击者能够耗尽接受者 *** 的带宽。

防御:对邮件地址进行配置,自动删除来自同一主机的过量或重复的消息。

畸形消息攻击

概览:各类操作系统上的许多服务都存在此类问题,由于这些服务在处理信息之前没有进行适当正确的错误校验,在收到畸形的信息可能会崩溃。

防御:打最新的服务补丁。

利用型攻击

利用型攻击是一类试图直接对你的机器进行控制的攻击,最常见的有三种:

口令猜测

概览:一旦黑客识别了一台主机而且发现了基于NetBIOS、Telnet或NFS这样的服务的可利用的用户帐号,成功的口令猜测能提供对机器控制。

防御:要选用难以猜测的口令,比如词和标点符号的组合。确保像NFS、NetBIOS和Telnet这样可利用的服务不暴露在公共范围。如果该服务支持锁定策略,就进行锁定。

特洛伊木马

概览:特洛伊木马是一种或是直接由一个黑客,或是通过一个不令人起疑的用户秘密安装到目标系统的程序。一旦安装成功并取得管理员权限,安装此程序的人就可以直接远程控制目标系统。

最有效的一种叫做后门程序,恶意程序包括:NetBus、BackOrifice和BO2k,用于控制系统的良性程序如:netcat、VNC、pcAnywhere。理想的后门程序透明运行。

防御:避免下载可疑程序并拒绝执行,运用 *** 扫描软件定期监视内部主机上的监听TCP服务。

缓冲区溢出

概览:由于在很多的服务程序中大意的程序员使用象strcpy(),strcat()类似的不进行有效位检查的函数,最终可能导致恶意用户编写一小段利用程序来进一步打开安全豁口然后将该代码缀在缓冲区有效载荷末尾,这样当发生缓冲区溢出时,返回指针指向恶意代码,这样系统的控制权就会被夺取。

防御:利用SafeLib、tripwire这样的程序保护系统,或者浏览最新的安全公告不断更新操作系统。

信息收集型攻击

信息收集型攻击并不对目标本身造成危害,如名所示这类攻击被用来为进一步入侵提供有用的信息。主要包括:扫描技术、体系结构刺探、利用信息服务

扫描技术

地址扫描

概览:运用ping这样的程序探测目标地址,对此作出响应的表示其存在。

防御:在防火墙上过滤掉ICMP应答消息。

端口扫描

概览:通常使用一些软件,向大范围的主机连接一系列的TCP端口,扫描软件报告它成功的建立了连接的主机所开的端口。

防御:许多防火墙能检测到是否被扫描,并自动阻断扫描企图。

反响映射

概览:黑客向主机发送虚假消息,然后根据返回“hostunreachable”这一消息特征判断出哪些主机是存在的。目前由于正常的扫描活动容易被防火墙侦测到,黑客转而使用不会触发防火墙规则的常见消息类型,这些类型包括:RESET消息、SYN-ACK消息、DNS响应包。

防御:NAT和非路由 *** 服务器能够自动抵御此类攻击,也可以在防火墙上过滤“hostunreachable”ICMP应答?.

慢速扫描

概览:由于一般扫描侦测器的实现是通过监视某个时间桢里一台特定主机发起的连接的数目(例如每秒10次)来决定是否在被扫描,这样黑客可以通过使用扫描速度慢一些的扫描软件进行扫描。

防御:通过引诱服务来对慢速扫描进行侦测。

体系结构探测

概览:黑客使用具有已知响应类型的数据库的自动工具,对来自目标主机的、对坏数据包传送所作出的响应进行检查。由于每种操作系统都有其独特的响应 *** (例NT和Solaris的TCP/IP堆栈具体实现有所不同),通过将此独特的响应与数据库中的已知响应进行对比,黑客经常能够确定出目标主机所运行的操作系统。

防御:去掉或修改各种Banner,包括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服务的,阻断用于识别的端口扰乱对方的攻击计划。

利用信息服务

DNS域转换

概览:DNS协议不对转换或信息性的更新进行身份认证,这使得该协议被人以一些不同的方式加以利用。如果你维护着一台公共的DNS服务器,黑客只需实施一次域转换操作就能得到你所有主机的名称以及内部IP地址。

防御:在防火墙处过滤掉域转换请求。

Finger服务

概览:黑客使用finger命令来刺探一台finger服务器以获取关于该系统的用户的信息。

防御:关闭finger服务并记录尝试连接该服务的对方IP地址,或者在防火墙上进行过滤。

LDAP服务

概览:黑客使用LDAP协议窥探 *** 内部的系统和它们的用户的信息。

防御:对于刺探内部 *** 的LDAP进行阻断并记录,如果在公共机器上提供LDAP服务,那么应把LDAP服务器放入DMZ。

假消息攻击

用于攻击目标配置不正确的消息,主要包括:DNS高速缓存污染、伪造电子邮件。

DNS高速缓存污染

概览:由于DNS服务器与其他名称服务器交换信息的时候并不进行身份验证,这就使得黑客可以将不正确的信息掺进来并把用户引向黑客自己的主机。

防御:在防火墙上过滤入站的DNS更新,外部DNS服务器不应能更改你的内部服务器对内部机器的认识。

伪造电子邮件

概览:由于 *** TP并不对邮件的发送者的身份进行鉴定,因此黑客可以对你的内部客户伪造电子邮件,声称是来自某个客户认识并相信的人,并附带上可安装的特洛伊木马程序,或者是一个引向恶意网站的连接。

防御:使用PGP等安全工具并安装电子邮件证书。

漏洞攻击

对微软(Microsoft)而言,更具讽刺的是总被黑客先发现漏洞,待Windows们倒下后,微软才站出来补充两句:“最新的补丁已经发布,如果客户没有及时下载补丁程序而造成的后果,我们将不承担责任!”

攻击:

细细盘查,漏洞攻击主要集中在系统的两个部分:1.系统的对外服务上,如“冲击波”病毒针对系统的“远程协助”服务;“尼姆达”病毒由系统的“IPC漏洞”(资源共享)感染。2. 集成的应用软件上, IE、OutLook Express、MSN Messager、Media Player这些集成的应用程序,都可能成为漏洞攻击的桥梁。

那黑客又是如何利用这些漏洞,实施攻击的呢?首先利用扫描技术,了解对方计算机存在哪些漏洞,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攻击方式。以IE的IFRAME漏洞为例,黑客能利用网页恶意代码(恶意代码可以采用手工编写或者工具软件来协助完成), *** 带毒网页,然后引诱对方观看该网页,未打补丁的IE将会帮助病毒进入计算机,感染后的系统利用IE通讯簿,向外发送大量带毒邮件,最终堵塞用户 *** 。

防范:

漏洞的防御,升级自然是首选。有两种方式可以很好的升级:

1. Update

系统的“开始”菜单上,会有“Windows Update”的链接,选择后,进入Microsoft的升级主页,网站上的程序会自动扫描当前系统存在哪些漏洞,哪些需要升级,根据“向导”即可完成,如图所示(笔者推崇这种方式)。

漏洞攻击

对微软(Microsoft)而言,更具讽刺的是总被黑客先发现漏洞,待Windows们倒下后,微软才站出来补充两句:“最新的补丁已经发布,如果客户没有及时下载补丁程序而造成的后果,我们将不承担责任!”

攻击:

细细盘查,漏洞攻击主要集中在系统的两个部分:1.系统的对外服务上,如“冲击波”病毒针对系统的“远程协助”服务;“尼姆达”病毒由系统的“IPC漏洞”(资源共享)感染。2. 集成的应用软件上, IE、OutLook Express、MSN Messager、Media Player这些集成的应用程序,都可能成为漏洞攻击的桥梁。

那黑客又是如何利用这些漏洞,实施攻击的呢?首先利用扫描技术,了解对方计算机存在哪些漏洞,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攻击方式。以IE的IFRAME漏洞为例,黑客能利用网页恶意代码(恶意代码可以采用手工编写或者工具软件来协助完成), *** 带毒网页,然后引诱对方观看该网页,未打补丁的IE将会帮助病毒进入计算机,感染后的系统利用IE通讯簿,向外发送大量带毒邮件,最终堵塞用户 *** 。

防范:

漏洞的防御,升级自然是首选。有两种方式可以很好的升级:

1. Update

系统的“开始”菜单上,会有“Windows Update”的链接,选择后,进入Microsoft的升级主页,网站上的程序会自动扫描当前系统存在哪些漏洞,哪些需要升级,根据“向导”即可完成,如图所示(笔者推崇这种方式)。

2. 使用升级程序

使用Update虽然比较准确、全面。但它所有的升级组件都需要在Microsoft的网站上下载,“窄带”的情况下显然不现实;“宽带”也需要很长的时间。Microsoft提供升级程序的打包下载,或者一些工具光盘上也带有这些升级包。常说的“Service Pack 1”、“Service Pack 2”就是指这些升级包。

除了升级,使用一些工具软件,也能够达到效果,如3721的“上网助手”,它能够很好填补IE漏洞。这些软件一般定向保护系统的应用程序,针对“对外服务”漏洞的较少。

DDOS攻击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本质是:利用合理的服务请求来占用过多的服务资源,从而使合法用户无法得到服务的响应。它实现简单,是目前黑客常用的一种方式。

攻击:

DDOS的实现方式较多,如多人同时向主机提出Web请求;多人同时Ping主机……这里介绍一种“先进”的“伪装IP地址的洪水Ping攻击”。

Ping指令是用来探测 *** 通讯状况和对方主机状况的 *** 指令,先前有过一些资料介绍不断的Ping对方主机,可能会造成该主机无法承受的情况,但随着Windows XP等新系统的普及, *** 带宽的升级、计算机硬件的升级,单纯的大量Ping包基本上没有效果了。

Ping指令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先由使用Ping命令的主机A发送ICMP报文给主机B;再由主机B回送ICMP报文给主机A。

*** 通讯中有一种被称为“广播”(Broadcast)的方式,所谓广播的意思是说有一个地址,任何局域网内的主机都会接收发往这个地址的报文(就像电台广播一样),以此类推。如果往一个局域网的广播地址(利用一些“局域网嗅探软件”就可以查找它的广播地址)发送一个ICMP报文(就是一下Ping广播地址),会得到非常多的ICMP报文回应。把当前计算机的地址伪装成被攻击主机的(SOCK_RAW就可以实现伪装IP),向一个广播地址发送Ping请求的时候,所有这个广播地址内的主机都会回应这个Ping请求,被攻击主机被迫接受大量的Ping包。这就形成了伪装IP地址的洪水Ping攻击形式。

防范:

对于DDOS而言,目前 *** 上还没有找到什么有效的防御 *** ,对于一种使用Ping包的攻击方式,虽然可以使用一些防火墙拒绝Ping包,但如果DDOS采用了另一种载体——合法的Web请求(打开该主机上的网页)时,依然无法防范。现在对付DDOS的普遍 *** 是由管理员,手工屏蔽DDOS的来源和服务器形式,如有一段IP对主机进行DDOS,就屏蔽该段IP的访问;DDOS使用的是FTP、HTTP服务,就暂时停止这些服务。

最后还要提醒一下大家,高明的黑客在攻击后都会做一些扫尾工作,扫尾工作就是要清除一些能够发现自己的残留信息。对于用户而言一般只能通过日志来捕捉这些残留信息,如防火墙的日志;Web服务器的日志(IIS、Server_U都具有日志查看功能)。能否通过日志找到这些残留信息只能靠运气了,真正够厉害的黑客会悄然无声地离去,而不留下一片“云彩”。

六、ICMP Flood能防吗?

先反问你一个问题:洪水迅猛的冲来时,你能否拿着一个脸盆来抵挡?(坐上脸盆做现代鲁宾逊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没准能漂到MM身边呢)

软件的 *** 防火墙能对付一些漏洞、溢出、OOB、IGMP攻击,但是对于洪水类型的攻击,它们根本无能为力,我通常对此的解释是“倾倒垃圾”:“有蟑螂或老鼠在你家门前逗留,你可以把它们赶走,但如果有人把一车垃圾倾倒在你家门口呢?”前几天看到mikespook大哥对此有更体面的解释,转载过来——“香蕉皮原理:如果有人给你一个香蕉和一个香蕉皮你能区分,并把没有用的香蕉皮扔掉。(一般软件防火墙就是这么判断并丢弃数据包的。)但是如果有人在同一时间内在你身上倒一车香蕉皮,你再能区分有用没用也没啥作用了~~因为你被香蕉皮淹没了~~~~(所以就算防火墙能区分是DoS的攻击数据包,也只能识别,根本来不及丢弃~~死了,死了,死了~~)”

所以,洪水没法防!能做的只有提高自己的带宽和预防洪水的发生(虽然硬件防火墙和分流技术能做到,但那价格是太昂贵的,而且一般人也没必要这样做)。

如果你正在被攻击,更好的 *** 是抓取攻击者IP(除非对方用之一种,否则抓了没用——假的IP)后,立即下线换IP!(什么?你是固定IP?没辙了,打 *** 找警察叔叔吧)

七、被ICMP Flood攻击的特征

如何发现ICMP Flood?

当你出现以下症状时,就要注意是否正被洪水攻击:

1.传输状态里,代表远程数据接收的计算机图标一直亮着,而你没有浏览网页或下载

2.防火墙一直提示有人试图ping你

3. *** 速度奇慢无比

4.严重时系统几乎失去响应,鼠标呈跳跃状行走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先不要慌张,冷静观察防火墙报警的频率及IP来确认是否普通的Ping或是洪水,做出相应措施(其实大多数情况也只能换IP了)。

1.普通ping

这种“攻击”一般是对方扫描 *** 或用ping -t发起的,没多大杀伤力(这个时候,防火墙起的作用就是延迟攻击者的数据报发送间隔时间,请别关闭防火墙!否则后果是严重的!),通常表现如下:

==============================================================

[13:09:2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4]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6]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3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

这么慢的速度,很明显是由ping.exe或IcmpSendEcho发出的,如果对方一直不停的让你的防火墙吵闹,你可以给他个真正的ICMP Flood问候。

2.直接Flood

这是比较够劲的真正意义洪水了,防火墙的报警密度会提高一个数量级:

==============================================================

[13:09:2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0]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1]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1]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1]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1]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1]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1]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1]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3:09:21] 61.151.252.106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

这时候你的防火墙实际上已经废了,换个IP吧。

3.伪造IP的Flood

比较厉害的ICMP Flood,使用的是伪造的IP而且一样大密度,下面是the0crat用56K拨号对我的一次攻击测试的部分数据(看看时间,真晕了,这可是56K小猫而已啊)

=============================================================

[18:52:12] 1.1.1.1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8:52:12] 1.1.1.1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8:52:12] 1.1.1.1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8:52:12] 1.1.1.1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8:52:12] 1.1.1.1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8:52:12] 1.1.1.1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8:52:12] 1.1.1.1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8:52:12] 1.1.1.1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8:52:12] 1.1.1.1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8:52:12] 1.1.1.1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8:52:12] 1.1.1.1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8:52:12] 1.1.1.1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8:52:12] 1.1.1.1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8:52:12] 1.1.1.1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8:52:12] 1.1.1.1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18:52:13] 1.1.1.1 尝试用Ping 来探测本机,

该操作被拒绝。

=============================================================

无言…………

4、反射ICMP Flood

估计现在Smurf攻击还没有多少人会用(R-Series的RSS.EXE就是做这事的,RSA.EXE和RSC.EXE分别用作SYN反射和UDP反射),所以这种 *** 还没有大规模出现,但Smurf是存在的!而且这个攻击 *** 比前面几种更恐怖,因为攻击你的是大网站(或一些受苦受难的服务器)!

我正在被网易、万网和新浪网站攻击中(懒得修改天网策略,直接用其他工具抓的。实际攻击中,反射的IP会多几倍!)

=======================================================================

[15:26:32] RECV:ICMP Packet from 202.108.37.36 (Type=0,Code=0,Len=52)

[15:26:32] RECV:ICMP Packet from 202.108.36.206 (Type=0,Code=0,Len=52)

[15:26:32] RECV:ICMP Packet from 210.192.103.30 (Type=0,Code=0,Len=52)

[15:26:32] RECV:ICMP Packet from 202.108.37.36 (Type=0,Code=0,Len=52)

[15:26:32] RECV:ICMP Packet from 210.192.103.30 (Type=0,Code=0,Len=52)

[15:26:32] RECV:ICMP Packet from 202.108.36.206 (Type=0,Code=0,Len=52)

[15:26:32] RECV:ICMP Packet from 202.108.37.36 (Type=0,Code=0,Len=52)

[15:26:32] RECV:ICMP Packet fro

历史上最著名的几次黑客事件

1、1988年11月:罗伯特·塔潘·莫里斯 对阵 全球

罗伯特·塔潘·莫里斯(Robert Tappan Morris)1988年成为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研究生,他研制出一种自我复制的蠕虫,并赋予它使命:确定互联网的规模(go out to determine the size of the internet)。事与愿违,蠕虫的复制无法控制,它感染了数千台电脑,造成了数百万美元的损失,并促使美国 *** 针对电脑创建了应急响应(create a emergency response for computers)。

由于意外的失误,莫里斯最终被指控违反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法案(Computer Fraud Abuse Act),被判处1万美元罚金,及400小时社区服务。莫里斯的源代码存放于一个黑色3.5英寸软盘中,在波士顿科学博物馆(Boston Museum of Science)中进行展示。

2、2009年7月:不知名 对阵 美国和韩国

在2009年7月的3天中,韩国大量日报、大型在线拍卖厂商、银行和韩国总统的网站 ,以及白宫和五角大楼的网站受到分布式拒绝服务的多轮攻击,逾16.6万台电脑受到影响。部分人士认为,朝鲜无线通讯部门利用Mydoom蠕虫病毒的后门,进行了这次攻击。但这一消息并未得到证实。

3、1999年3月:大卫·史密斯 对阵 微软Word Excel

大卫·史密斯(David L. Smith)在1999年发布了一个计算机病毒。史密斯使用被盗的美国在线账号,向美国在线讨论组Alt.Sex发布了一个感染Melissa病毒的Word文档。史密斯的病毒通过电子邮件传播,使得被感染电脑的邮件过载,导致像微软、英特尔、Lockheed Martin和Lucent Technologies等公司关闭了电邮 *** 。

这一事件造成8000万美元损失。由于释放病毒,史密斯面临10年监禁和5000美元罚金,史密斯最终仅服刑20个月。

4、2009年8月 俄罗斯 对阵 博客主Cyxymu

由于俄罗斯黑客进行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拥有数亿用户的社交网站在2009年夏天经历了数小时的拥堵和中断服务,黑客声称其目的是为了让博客主Cyxymu禁声。Facebook安全主管马克斯.凯利(Max Kelly)表示,这是针对Cyxymu通过多种方式同时进行攻击,以使别人不能跟他联系。

5、1999年8月:乔纳森·詹姆斯 对阵 美国国防部

乔纳森·詹姆斯(Jonathan James)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电脑黑客,他在1999年入侵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Defense Threat Reduction Agency)的军用电脑,并获取了数千份机密信息、注册信息,以及控制国际空间站上生活环境的价值170万美元软件。

入侵被发现后,美国国家航空与宇宙航行局关闭了 *** ,并花费数千美元进行安全升级。詹姆斯在2007年自杀。

6、2008年11月 无名人士 对阵 微软Windows

自2008年末,Conficker蠕虫病毒利用了微软操作系统中的大量漏洞。Conficker蠕虫病毒一旦控制被感染机器,它将大量电脑连接成可由病毒创造者控制的一个大型僵尸 *** 。自从首次被发现,Conficker蠕虫病毒已经感染了全球数百万电脑和商业 *** 。

7、2000年2月 黑手党男孩 对阵 雅虎、CNN、eBay、戴尔和亚马逊

15岁的迈克尔·凯尔(Michael Calce)-黑手党男孩(Mafiaboy)在2000年2月利用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了雅虎,并随后攻击了CNN、eBay、戴尔和亚马逊等公司的服务器。凯尔被加拿大警方逮捕,面临3年监禁,凯尔最终被判处在青少年拘留中心(juvenile detention center)8个月的监禁,并交纳250美元捐款。

8、2008年1月:匿名 对阵 山达基教

黑客利用分布式拒绝服务针对山达基教(Church of Scientology)的Scientology.org站点进行了攻击。黑客攻击的目的是:通过反向洗脑,来将民众从山达基教中解救出来。安全专家根据对分布式攻击所派生的流量监测认为,攻击为中等规模攻击。安全专家指出,攻击并非是一或者二个人所为。

9、2002年2月:艾德里安.拉莫 对阵《 *** 》

在此之前,无家可归的黑客-艾德里安.拉莫(Adrian Lamo)因从Kinko连锁店和星巴克咖啡馆攻击《 *** 》等公司的服务器而名声大振。2002年2月拉莫入侵Grey Lady数据库,在一列Op-Ed投稿人中添加了自己的名字,并在Lexis-Nexis中搜索自己。

联邦调查局表示,Lexis-Nexis搜索共造成《 *** 》30万美元损失,拉莫也面临15年监禁。拉莫最终被判缓刑2年,以家拘禁6个月,并处以6.5万美元罚金。

10、1990年6月:凯文·鲍尔森 对阵 洛杉矶KIIS FM电台

凯文·鲍尔森(Kevin Poulsen)是一位青年 *** 黑客。为了成为洛杉矶KIIS FM电台“周五赢辆保时捷”(Win a Porsche By Friday)节目的第102位获胜呼入者,鲍尔森攻击了 *** 线路。在随后几个月中,鲍尔森还对一位好莱坞女明星的 *** 进行窃听,并攻击了军队及美国联邦调查局的 *** 。

联邦调查局指控鲍尔森犯有系列诈骗及洗钱罪。鲍尔森被判入狱51个月,并被判为损坏的广播站支付5.6万美元罚金。鲍尔森同时被判三年禁止接触电脑。鲍尔森现在是连线杂志的记者,他还运营着博客Threat Level blog。Threat Level blog在今年6月6日首先报道了美国陆军情报分析员布拉德利·曼宁(Bradley Manning)是维基解密消息源的消息。

Vladimir Levin--这位数学家领导了俄罗斯骇客组织诈骗花旗银行向其分发1000万美元。

Steve Wozniak--苹果电脑创办人之一。

Tsotumu Shimomura--于1994年攻破了当时最著名黑客Steve Wozniak的银行帐户。

Linus Torvalds--他于1991年开发了著名的Linux内核,当时他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电脑系学生。

Johan Helsingius--黑尔森尤斯于1996年关闭自己的小商店後开发出了世界上更流行的,被称为“penet.fi"的匿名回函程序,他的麻烦从此开始接踵而至。其中最悲惨的就是sceintology教堂抱怨一个penet.fi用户在网上张贴教堂的秘密後芬兰警方在1995年对他进行了搜查,後来他封存了这个回函程序。

Tsutomu Shimomura--能记起他是因为抓了米特尼克。

Eric Raymond--Eric Raymond就一直活跃在计算机界,从事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系统开发工作。同时,Eric Raymond更热衷于自由软件的开发与推广,并撰写文章、发表演说,积极推动自由软件运动的发展,为自由软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写的《大教堂和市集》等文章,是自由软件界的经典美文,网景公司就是在这篇文章的影响下决定开放他们的源代码,使浏览器成为了自由软件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

微软捕获的之一个中国黑客-刘蝶雨

《成长》:微软捕获中国黑客刘蝶雨大约在5年前,即1998年夏天,李开复之一次来到北京组建研究院的时候,口袋里揣着微软公司雄心勃勃的计划:6年投资8000万美元,寻找到100个最杰出的研究人员。那时候他的身边只有两个人。他们在北京中关村希格玛大厦落了脚。

从那时到今天,积聚在北京微软研究院里的这些年轻人,渐渐让全世界感到惊讶。微软中国研究院已经改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聚集在希格玛大厦第五层里的年轻人已经有400多人。如今世界上之一流的5种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每100篇中有5篇是从这个研究院出去的。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来自中国的大学校园。

2003年初,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与畅销书作家凌志军一起探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一群“微软小子”的成功之路,即他们如何从普通人成长为天才和大师的。这正是本书的主题。

发现了一个黑客,在中国!

“我们发现了一个黑客,在中国。”

2003年1月的一个早上,张亚勤来到办公室,打开电子邮箱,这一行字立即弹出来。

邮件来自微软公司总部的安全小组。该小组的职责之一是监视因特网浏览器在全球的运行情况,专门寻找“臭虫”,然后弥补,同时还要监视 *** 上面神出鬼没的“黑客”行踪。

对于微软公司来说,网上“黑客”的性质是不同的。有些“黑客”的确对微软抱着敌意,专门寻找微软软件产品中的“臭虫”,利用软件本身存在的漏洞,去攻击那些软件使用者。这种攻击带有极大的破坏性,还让微软公司难堪。另外一些“黑客”则纯粹属于“技术狂”,他们专找大公司产品的毛病。

“可以肯定他是一个中国的学生,”他们告诉张亚勤,“在湘潭大学读书,名叫刘蝶雨。”

湖南·湘潭大学·刘蝶雨

刘蝶雨坐在他的拥挤不堪的房间里,盯着电脑屏幕,目不转睛,已经好几个小时一动不动。那上面是微软公司最得意的产品之一“因特网浏览器”。他知道他想找的东西就在那里面,他已经清晰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可它为什么还不出来呢?……

他一边想,一边用手指敲击键盘。就在那一瞬间,“因特网浏览器”出了麻烦。

他咧开一嘴大板牙,嘿嘿笑了:“我破坏了它的规则,是不是?”

他身边有不少恨微软的人,看了他做的事情,不免大快人心。开心完了,又在猜测微软那边的动向。“真奇怪,”有个同学对他说,“微软还没有对你采取行动啊?”

正说笑着, *** *** 响了。他拿起来,就听那边有个声音说:“我是微软的。”

刘蝶雨当即目瞪口呆。

“也许你愿意和我们合作”

*** 这边真是微软的,叫林斌,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新技术开发部的经理。他接到张亚勤转发的邮件,按图索骥,很容易地找到了刘蝶雨。

“我们找你,没有什么特别的。”林斌感觉到对方的紧张,希望缓解气氛。

对方“啊”了一声,还是不说话。

林斌似乎想起了什么,赶忙自我介绍。说自己在北京,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一个工程师小组。

“啊,啊。”

“我只是微软的一个技术人员。”

“啊,啊。”

“我们的院长是张亚勤。他是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家。”

“啊,啊。”

“我曾经参加了视窗2000的 *** 。”

“那很酷。”对方终于说话了。

“我们对你的工作非常感兴趣。”

“啊。”刘蝶雨又不说话了。

“我们很想请你到北京来看看。也许你愿意和我们合作。”

“啊……”

“你寒假如果没有事的话就来吧。坐飞机坐火车都行。我们负责你的旅行费。”

“我很愿意。”刘蝶雨说,“也许吧。”

“他们是微软的吗?”

蝶雨放下 *** ,心里还在咚咚跳。他的之一个念头是:“这年头骗子太多啦。他们是微软的吗?”接着又一个念头:“就算他们是真的,到底为什么找我呢?该不是要把我关起来吧?”

蝶雨这样想着,之一次感觉到“黑客帝国”的惊险离奇。

实际上他不喜欢别人叫他“黑客”。“我没见过黑客。”有一次他这样说,“有的人把人家的网站都弄垮,叫黑客;有的人技术很好,也叫黑客。黑客的意思太多了,如果你认为黑客也是好人,那我就是黑客。”

说老实话,他完全是在不经意中走上这条路的,只是带着几分好奇、几分兴趣,还有几分想要证明自己能力的欲望。

事情是从2002年6月30日开始的。那一天,他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个外国人写的,举了不少例子说明怎样发现一个程序中的错误。很多在刘蝶雨看来非常困难的事情,顿时变得简单了,就像文章作者说的,“并不需要你有多么高深的知识和多高明的技巧,你只要从特殊的角度去看它。”

“我也一定能做到。”刘蝶雨这样想。

他的思路屡试不爽,他在微软的“浏览器”上到处找,不停地找到“臭虫”,但是微软也在找他。现在,微软终于找到他了。

北京·微软亚洲研究院

林斌放下 *** ,就去找研究院人力资源部的经理王谨,请她安排刘蝶雨在寒假期间到微软亚洲研究院来实习。

“这些都可以是假的。我只认电子邮件。”王谨觉得自己似乎不能说服刘蝶雨,只好转回头来找林斌:“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有意思啊?他问你是不是微软的?”

林斌的 *** 再次来到湘潭:“你相信电子邮件,那很好,我们的电子邮件地址有‘微软’字样,这不会有假吧?”

春节过后,蝶雨终于来到希格玛大厦。

林斌致电微软总部,说他们要找到的“黑客”现在就在他身边。

“太棒了。”对方兴奋地说,“我们在一起开个会吧。”

“你们想要我做什么?”

林斌对他说:“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如果想继续在‘浏览器’上找‘臭虫’。我们总部的产品组可以和你合作。你找到漏洞,他们马上弥补,打包,然后再给你。你能得到最新的程序,还没有公布的。”

两个人正在说着,蝶雨的手机响了。那是他父亲从湘潭打来的。

“没问题,我很安全。”蝶雨对着听筒说,又抬起头看着林斌:“我觉得你们微软和外面说的不大一样。”

总部佩服得一塌糊涂

蝶雨开始工作了。连续7天,他在“因特网浏览器”上找到7个“臭虫”,一天一个,而且都是很难找到的。他自己很兴奋,微软总部的人更兴奋,惊叹“这个人怎么这么厉害”。

“他的工作简直太好了。”林斌说。

第八天,林斌给了蝶雨一本书,是专门讲怎样编写安全代码的。作者是微软公司产品部门的一个经理,在书中列举了程序员常犯的错误,极为精致周到,所以这本书成为微软程序员的必读书。

林斌说:“读读这本书,你能更好地发现程序员的弱点在哪里。”

蝶雨大喜,拿回去看了之一章,脑子里面马上有了新主意。他试图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直接深入到书的作者领导的那个小组中去。

林斌听了他的想法,觉得不会有结果:“书是他自己写的,他不会在他领导的小组里犯错误。”

但是蝶雨更相信自己的直觉。

接下来的事情,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蝶雨在“浏览器”的地址栏里发起了他的“战役”。当他使用一种方式来表达一个字母的时候,“浏览器”没有任何问题。他继续扩张到第二种方式,仍然没有问题。他一口气做下去,不断扩张出新的表达方式,字符串延伸到第81次,系统的毛病显示出来,他笑了,再接再厉,扩张出至少两百种变化,字符串形成前所未有的长度。结果发现,从第81种变化开始,一直到第100种,系统都会出现问题,最后他莫名其妙地进入一个银行的网页。

“真是太绝了。”林斌说,“别人的测试,只变化十几次、二十次,已经不得了。实际上他的变化是从0到200多次。就是在中间一个短暂的阶段,他发现了问题。问题报告总部,那边的人佩服得一塌糊涂。”

“这种测试,我们根本想像不到。”微软总部的安全小组回电说。

作者简介

凌志军:人民日报社主任编辑、著名记者和畅销书作家、法学硕士。主要著作有《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追随智慧:中国人在微软》。

“微软小子”的成长模型

1.他们的成长与优越的家庭背景没有任何关系。

2.严格的家庭教育与宽松的家庭教育都能使孩子成才,当然,这些微软小子无一例外希望有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

3.考试的“之一名”与后来的成就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在学生时期?他们更多地处在第三到第十名的位置上。他们的座右铭是“不必在意名次”。

4.80%的人在中学和大学时期拥有广泛的兴趣,而不只是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他们用在背课本和做习题上的时间,大大低于同学中的平均值。

5.他们并没具有超越常人的智商,事实是,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情商都显示出比智商更重要。他们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拥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6.他们全都在关键的时候遇到了优秀的老师,而这些老师之所以让他们难以忘怀,奥秘全在课堂之外。例如:教他们如何做人,教他们如何学习,告诉他们朝哪个方向发展。

7.作者还将“微软小子”称为E学生,即他们具有高情商(EQ),将学习视为乐趣(Enjoy),追求卓越(Excellence)。这显然与传统应试教育只注重开发学生智力,而忽视开发学生情商相悖。

近几年电脑病毒的介绍,和一些厉害黑客的介绍~~~

二十年最强悍病毒排行榜

自从之一个计算机病毒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20年左右的时间。《InformationWeek》最近评出了迄今为止破坏程度最为严重的十大病毒。

上个世纪80年代上半期,计算机病毒只是存在于实验室中。尽管也有一些病毒传播了出去,但绝大多数都被研究人员严格地控制在了实验室中。随后,“大脑”(Brain)病毒出现了。1986年年初,人们发现了这种计算机病毒,它是之一个PC病毒,也是能够自我复制的软件,并通过5.2英寸的软盘进行广泛传播。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衡量,Brain的传播速度几乎是缓慢地爬行,但是无论如何,它也称得上是我们目前为之困扰的更有害的病毒、蠕虫和恶意软件的鼻祖。下面就是这20年来计算机病毒发展的历史。

CIH

估计损失:全球约2,000万~8,000万美元,计算机的数据损失没有统计在内。

CIH病毒1998年6月爆发于中国***,是公认的有史以来危险程度更高、破坏强度更大的病毒之一。

CIH感染Windows 95/98/ME等操作系统的可执行文件,能够驻留在计算机内存中,并据此继续感染其他可执行文件。

CIH的危险之处在于,一旦被激活,它可以覆盖主机硬盘上的数据并导致硬盘失效。它还具备覆盖主机BIOS芯片的能力,从而使计算机引导失败。由于能够感染可执行文件,CIH更是借众多软件分销商之力大行其道,其中就包括Activision游戏公司一款名为“原罪”(Sin)游戏的演示版。

CIH一些变种的触发日期恰好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之日,因此它也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病毒。但它不会感染Windows 2000/XP/NT等操作系统,如今,CIH已经不是什么严重威胁了。

梅利莎(Melissa)

损失估计:全球约3亿~6亿美元

1999年3月26日,星期五,W97M/梅利莎登上了全球各地报纸的头版。估计数字显示,这个Word宏脚本病毒感染了全球15%~20%的商用PC。病毒传播速度之快令英特尔公司(Intel)、微软公司(Microsoft,下称微软)、以及其他许多使用Outlook软件的公司措手不及,为了防止损害,他们被迫关闭整个电子邮件系统。

梅利莎通过微软的Outlook电子邮件软件,向用户通讯簿名单中的50位联系人发送邮件来传播自身。

该邮件包含以下这句话:“这就是你请求的文档,不要给别人看”,此外夹带一个Word文档附件。而单击这个文件(成千上万毫无疑虑的用户都是这么做的),就会使病毒感染主机并且重复自我复制。

更加令人恼火的事情还在后头——一旦被激活,病毒就用动画片《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的台词修改用户的Word文档。

我爱你(ILOVEYOU)

损失估计:全球约100亿~150亿美元

又称情书或爱虫。它是一个Visual Basic脚本,设计精妙,还有令人难以抗拒的诱饵——爱的诺言。

2000年5月3日,“我爱你”蠕虫病毒首次在香港被发现。

“我爱你”蠕虫病毒病毒通过一封标题为“我爱你(ILOVEYOU)”、附件名称为“Love-Letter-For-You.TXT.vbs”的邮件进行传输。和梅利莎类似,病毒也向Microsoft Outlook通讯簿中的联系人发送自身。

它还大肆复制自身覆盖音乐和图片文件。更可气的是,它还会在受到感染的机器上搜索用户的账号和密码,并发送给病毒作者。

由于当时菲律宾并无制裁编写病毒程序的法律,“我爱你”病毒的作者因此逃过一劫。

红色代码(Code Red)

损失估计:全球约26亿美元

“红色代码”是一种计算机蠕虫病毒,能够通过 *** 服务器和互联网进行传播。2001年7月13日,红色代码从 *** 服务器上传播开来。它是专门针对运行微软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的 *** 服务器来进行攻击。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此之前的六月中旬,微软曾经发布了一个补丁,来修补这个漏洞。

“红色代码”还被称为Bady,设计者蓄意进行更大程度的破坏。被它感染后,遭受攻击的主机所控制的 *** 站点上会显示这样的信息:“你好!欢迎光临www.worm.com!”。随后,病毒便会主动寻找其他易受攻击的主机进行感染。这个行为持续大约20天,之后它便对某些特定IP地址发起拒绝服务(DoS)攻击。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这个病毒感染了近40万台服务器,据估计多达100万台计算机受到感染。

SQL Slammer

损失估计:由于SQL Slammer爆发的日期是星期六,破坏所造成的金钱损失并不大。尽管如此,它仍然冲击了全球约50万台服务器,韩国的在线能力瘫痪长达12小时。

SQL Slammer也被称为“蓝宝石”(Sapphire),2003年1月25日首次出现。它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蠕虫病毒,给互联网的流量造成了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有意思的是,它的目标并非终端计算机用户,而是服务器。它是一个单包的、长度为376字节的蠕虫病毒,它随机产生IP地址,并向这些IP地址发送自身。如果某个IP地址恰好是一台运行着未打补丁的微软SQL服务器桌面引擎(SQL Server Desktop Engine)软件的计算机,它也会迅速开始向随机IP地址的主机开火,发射病毒。

正是运用这种效果显著的传播方式,SQL Slammer在十分钟之内感染了7.5万台计算机。庞大的数据流量令全球的路由器不堪重负,如此循环往复,更高的请求被发往更多的路由器,导致它们一个个被关闭。

冲击波(Blaster)

损失估计:20亿~100亿美元,受到感染的计算机不计其数。

对于依赖计算机运行的商业领域而言,2003年夏天是一个艰难的时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IT人士在此期间受到了“冲击波”和“霸王虫”蠕虫的双面夹击。“冲击波”(又称“Lovsan”或“MSBlast”)首先发起攻击。病毒最早于当年8月11日被检测出来并迅速传播,两天之内就达到了攻击顶峰。病毒通过 *** 连接和 *** 流量传播,利用了Windows 2000/XP的一个弱点进行攻击,被激活以后,它会向计算机用户展示一个恶意对话框,提示系统将关闭。在病毒的可执行文件MSBLAST.EXE代码中隐藏着这些信息:“桑(San),我只想说爱你!”以及“比尔?盖茨(Bill Gates)你为什么让这种事情发生?别再敛财了,修补你的软件吧!”

病毒还包含了可于4月15日向Windows升级网站(Windowsupdate.com)发起分布式DoS攻击的代码。但那时,“冲击波”造成的损害已经过了高峰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霸王虫(Sobig.F)

损失估计:50亿~100亿美元,超过100万台计算机被感染.。

“冲击波”一走,“霸王虫”蠕虫便接踵而至,对企业和家庭计算机用户而言,2003年8月可谓悲惨的一月。更具破坏力的变种是Sobig.F,它8月19日开始迅速传播,在最初的24小时之内,自身复制了100万次,创下了历史纪录(后来被Mydoom病毒打破)。病毒伪装在文件名看似无害的邮件附件之中。被激活之后,这个蠕虫便向用户的本地文件类型中发现的电子邮件地址传播自身。最终结果是造成互联网流量激增。

2003年9月10日,病毒禁用了自身,从此不再成为威胁。为得到线索,找出Sobig.F病毒的始作俑者,微软宣布悬赏25万美元,但至今为止,这个作恶者也没有被抓到。

Bagle

损失估计:数千万美元,并在不断增加

Bagle是一个经典而复杂的蠕虫病毒,2004年1月18日首次露面。这个恶意代码采取传统的机制——电子邮件附件感染用户系统,然后彻查视窗(Windows)文件,寻找到电子邮件地址发送以复制自身。

Bagle(又称Beagle)及其60~100个变种的真正危险在于,蠕虫感染了一台计算机之后,便在其TCP端口开启一个后门,远程用户和应用程序利用这个后门得到受感染系统上的数据(包括金融和个人信息在内的任何数据)访问权限。据2005年4月,TechWeb.com的一篇文章称,这种蠕虫“通常被那帮为了扬名而不惜一切手段的黑客们称为‘通过恶意软件获利运动’的始作俑者”。

Bagle.B变种被设计成在2004年1月28日之后停止传播,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有大量的其他变种继续困扰用户。

MyDoom

损失估计:在其爆发的高峰期,全球互联网的速度性能下降了10%,网页的下载时间增加了50%。

2004年1月26日几个小时之间,MyDoom通过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迅速传播,顷刻之间全球都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冲击波。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Norvarg,它传播自身的方式极为迂回曲折:它把自己伪装成一封包含错误信息“邮件处理失败”、看似电子邮件错误信息邮件的附件,单击这个附件,它就被传播到了地址簿中的其他地址。MyDoom还试图通过P2P软件Kazaa用户 *** 账户的共享文件夹来进行传播。

这个复制进程相当成功,计算机安全专家估计,在受到感染的最初一个小时,每十封电子邮件就有一封携带病毒。MyDoom病毒程序自身设计成2004年2月12日以后停止传播。

震荡波(Sasser)

损失估计:数千万美元

“震荡波”自2004年8月30日起开始传播,其破坏能力之大令法国一些新闻机构不得不关闭了卫星通讯。它还导致德尔塔航空公司(Delta)取消了数个航班,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公司不得不关闭了系统。

与先前多数病毒不同的是,“震荡波”的传播并非通过电子邮件,也不需要用户的交互动作。

“震荡波”病毒是利用了未升级的Windows 2000/XP系统的一个安全漏洞。一旦成功复制,蠕虫便主动扫描其他未受保护的系统并将自身传播到那里。受感染的系统会不断发生崩溃和不稳定的情况。

“震荡波”是德国一名17岁的高中生编写的,他在18岁生日那天释放了这个病毒。由于编写这些代码的时候他还是个未成年人,德国一家法庭认定他从事计算机破坏活动,仅判了缓刑。

边栏1:病毒纪年

1982

Elk Cloner病毒是实验室之外诞生的最早的计算机病毒之一。该病毒感染了当时风靡一时的苹果II型(Apple II)计算机。

1983

早期的病毒研究人员,佛瑞德?科恩(Fred Cohen),提出了“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是一类特殊的计算机程序,这类程序能够修改其他程序,在其中嵌入他们自身或是自身的进化版本,从而来达到“感染”其他程序的目的。”

1986

“大脑”(Brain)病毒出现。这是一种启动区病毒,当计算机重启时,通过A驱动器中的软盘传播。该病毒不仅是最早的PC病毒,还是之一例隐蔽型病毒—被感染的磁盘并不会呈现明显症状。

1987

“李海”(Lehigh)病毒最早在美国的李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被发现。该病毒驻留内存,而且是之一个感染可执行文件的病毒。

同年,商业杀毒软件登上历史舞台,其中包括约翰?迈克菲(John McAfee)的VirusScan和罗斯?格林伯格(Ross Greenberg)的Flu_Shot。

1988

这一年诞生了最早在Mac系统传播的病毒,MacMag病毒和Scores病毒。

同年出现的Cascade病毒是之一个经加密后难以删除和修改的病毒。

之一个广泛传播的蠕虫病毒是“莫里斯的蠕虫”(Morris Worm)病毒。蠕虫是病毒的一种,它们通过外界资源,比如互联网或是 *** 服务器,传播自身。美国国内一位著名计算机安全顾问的儿子,罗伯特?T?莫里斯(Robert T. Morris),将该病毒从麻省理工学院(MIT)释放到了互联网上。但是,他声称这一切纯属意外。

1989

“黑暗复仇者”(Dark Avenger)/“埃迪”(Eddie)病毒是最早的反杀毒软件病毒。该病毒会删除部分杀毒软件。

“费雷多”(Frodo)病毒出现。这个病毒感染文件后具有一定隐蔽性,当用户对被感染计算机进行目录列表检查时,被感染文件的大小也不会发生改变,极具隐蔽性。

1990

出现了众多杀毒软件,其中包括沃尔夫冈?斯蒂勒(Wolfgang Stiller)的“整合专家”(Integrity Master),帕姆?凯恩(Pam Kane)的“熊猫反病毒”(Panda Anti-Virus)工具,以及雷?格雷斯(Ray Clath)的Vi-Spy软件。到此时,杀毒程序作者和病毒制造者已经开始展开了全面的较量。

变形病毒出现。这些病毒随机改变特征,同时对自身进行加密,从而避免被发现。最早的此类病毒可能是1260/V2P1病毒。

加壳病毒(Armored Virus)首次出现。此类病毒很难分解。比如防护能力极强的顽固病毒,“鲸鱼”(Whale)病毒。

1991

“特奎拉”(Tequila)病毒出现。特奎拉具有隐蔽性,属于复合型态,具备保护外壳,同时会对自身变换加密,每次感染时都会采用不同的密钥。该病毒攻击主引导记录。主引导记录一旦被感染就会随之感染其他程序。

一种名为病毒制造实验室(Virus Creation Lab)的病毒软件编写工具库催生了一系列病毒。但是大多数该类病毒都充满漏洞,而无法制造真正的威胁。

复合型DAMN病毒由“黑暗复仇者变形引擎”(Dark Avenger Mutation Engine)编写,并且在1992年大行其道。

1992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病毒出现后感染所有类型的磁碟。但是,该病毒的散播范围比媒体预先估计的要小一些。

1993

当年出现的Satanbug/Little Loc/Natas病毒是同一个病毒的不同变种。

Satanbug病毒具有很强的反杀毒软件功能:该变种能够检查到四种杀毒软件,并且破坏相关磁碟。这是杀毒软件研究人员历史上之一次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联手逮捕并且起诉了这个还是孩子的病毒编写者

1994

危害相对较小的KAOS4病毒出现在一个色情新闻组之中,并且很快通过COMSPEC/PATH环境变量传遍全球。这是之一个利用环境变量来定位潜在攻击对象目录的病毒。

1995

之一个宏病毒出现。宏病毒利用软件自带的编程语言编写来传播,比如微软公司(Microsoft,下称微软)的Word、Excel和Access。

1996

Laroux/Excel宏病毒利用微软为应用软件宏语言环境设计的新型Visual Basic语言,进行大范围自我复制。但是该病毒危害非常有限。

Boza病毒出现并且感染了曾号称百毒不侵的Windows 95操作平台。

Staag病毒这一年出现并且感染了当时刚刚诞生不久的Linux操作系统。

1998

StrangeBrew病毒在Java环境下传播和发作。这是一个概念性病毒,没有攻击性。

危险的CIH病毒现身后感染了视窗(Windows)可执行文件,覆盖了硬盘和BIOS数据,并且让无数计算机系统瘫痪。这个别名为“Chernobyl”的病毒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2,000万~8,0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CIH病毒对中国用户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受损计算机超过几十万台。

1999

毁灭性的梅利莎(Melissa)Word 97宏病毒是目前为止传播得最快的一种病毒。这个以一个脱衣 *** 命名的病毒是群发邮件病毒的鼻祖。

蠕虫病毒开始产生比普通病毒更大的危害。“泡沫男孩”(Bubble Boy)病毒是之一个在用户打开电子邮件附件之前就感染系统的蠕虫病毒。在邮件被浏览之时,蠕虫病毒已经开始暗中传播。

2000

我爱你(ILoveYou)病毒,又称情书或爱虫,也是群发邮件病毒。被感染的计算机会向邮件地址簿中的所有人发送包含病毒的电子邮件。

借助人们对于情书的好奇心,该病毒迅速传遍全球,造成了大范围的电子邮件阻塞和企业亿万美元的损失。

之一次分布式拒绝服务(DoS)攻击同时侵袭了亚马逊公司(Amazon)、电子港湾公司(eBay)、谷歌公司(Google)、雅虎公司(Yahoo)和微软的网站,攻击长达数小时之久。

2001

Sircam蠕虫病毒把被感染电脑的个人文档和数据文件通过电子邮件四处发送。但是由于该病毒文件比较大,限制了自身的传播速度。

“尼姆达”(Nimda)病毒利用复杂的复制和传染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感染了数十万台计算机。

“坏透了”(BadTrans)蠕虫病毒可以截获并且向病毒作者传回受感染用户的信用卡信息和密码。但是该病毒聪明的自我复制机制在真正发挥作用之前就被防病毒软件发现,并且在其大范围传播之前被追踪清除。

2002

梅利莎病毒的编写者大卫?史密斯(David L. Smith)被判处在联邦监狱服刑20个月。

2003

SQL Slammer蠕虫病毒在十分钟内攻击了7.5万台计算机,几乎每十秒钟就将攻击数量翻倍。虽然病毒没有造成直接伤害,但是该蠕虫病毒让 *** 服务器过载,全球内互联网阻塞。

“冲击波”(Blaster)蠕虫病毒在8月11日攻击了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一个已经推出补丁的安全漏洞,让数十万台来不及打补丁的计算机陷入瘫痪。该病毒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受感染的计算机在8月15日发动一次针对Windowsupdate.com的分布式DoS攻击,但是病毒的危害到当天已经基本被控制。

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等城市也遭到了强烈攻击,从11日到13日,短短三天间就有数万台电脑被感染,4,10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局域网遭遇重创,其中2,000多个局域网陷入瘫痪,对相关机构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作产生了伤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霸王虫”(Sobig.F)是一个群发邮件病毒,通过不安全的 *** 共享感染系统。该病毒传播迅速,24小时之内自我复制超过百万次。“霸王虫”病毒大规模爆发,波及亚洲、美洲和澳洲等地区,致使我国互联网大面积感染。这次比“冲击波”病毒更加强劲,截至8月14日22时,我国受袭击的局域网数量已增加到5,800个。

关于黑客的攻防

黑客惯用手法揭秘

电脑 *** 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光怪陆离、无所不有。但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增添无穷乐趣的同时,也充斥着太多的骗局和陷阱,不时地令冲浪者防不胜防,这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告诫人们在网上要时刻保持足够的警惕,那么,如何做呢?

*** 上的诈骗大都来自于“黑客”。其实,“黑客”也并不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而是像你我一样活生生的普通人,许多被发现的“黑客”只不过是十几岁的中小学生。如果你掌握一些必要的 *** 知识,那么只要你愿意,完全也可以“黑”人家一把。当然,我并不是鼓励你这么去做,而是想说明:“黑客”并不神秘,所以,只要有心,我们完全能对付!

最“笨”的“黑客”采取的手段看起来很拙劣,他们的策略完全是“姜太公式的”,这类“黑客”往往在自己的主页上制造种种借口,或以大奖作诱饵,要求访问者留下自己的Internet用户名、账号、密码、信用卡密码等个人敏感信息,碰到这种情况,你千万千万要记住:不要一时冲动,将自己的资料和盘托出!不管对方吹得如何天花乱坠,只要做到心明眼亮,对方就只能徒呼奈何。

当然,“黑客”不都是如此“弱智”的,他们总是会绞尽脑汁地不断变换“作案”手法,千方百计地要攻破别人的城池。典型的做法是:“黑客”通过电子邮件,或在你下载软件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一些“神秘”的小程序悄悄地移植到你的机器上,这些小程序会潜伏下来,自动地修改操作系统的核心、开辟数据通道,留下一个危险的后门,当你的机器再一次联上 *** 时,它们就像“特洛伊木马”一样,将你的账号口令等信息传送给坐享其成的“黑客”。

因为这种“间谍”程序像正常软件一样,也在不断“升级”,所以要防范它们难免有挂一漏万的情况。但原则的做法是不变的,那就是:对电子邮件中的附件或邮件列表保持警觉,不要一收到信箱中就马上打开,只有待杀毒软件对它们验明正身后才可以放行;下载软件时尽量不要光顾那些不知底细的个人网站,而应去专业的下载站点,主要是为了安全,而且速度也有保证。另外,经常性地变换自己的账号口令也是必要的和明智的做法。

以上涉及的都是个人如何防备“黑客”的问题,与个人比较起来,企业 *** 的安全无疑要重要得多,无论是学校的机房,还是银行、商业机构甚至ISP,它们组建的 *** 一旦被侵犯,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扎紧篱笆”、堵住“后门”就格外显得紧迫,而“专业”的“黑客”也往往以这类目标作为攻击对象。下面从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中撷取几种,让大家见识一下。

1�真假李逵

在登录一些站点特别是那些提供个人服务(比如股票、银行)的站点时,站点往往会首先要访问者填写一些密码之类的个人信息后才能进入。一些“高明”的“黑客”正是利用了这个过程,精心伪造一个登录页面,抢在真正的登录页面之前出现,待你“认真”地写下登录信息并发送后,真正的登录页面才姗姗来迟,而这时你的秘密已被窃取了。今年9月份台湾发生的一宗 *** 银行诈骗案,狡猾的犯罪分子用的就是这种伎俩。对付此种“黑客”,更佳的解决之道就是防患于未然,经常查看服务器的运作日志,若发现疑点要坚决及早处理,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2�声东击西

一些“黑客”利用某些防火墙的漏洞,巧妙地将自己的IP请求设置成指向防火墙的路径,而不是受防火墙保护的主机,所以他们可以畅通无阻地接近防火墙,这时“黑客”已经达到了目的。因为此时他们完全可以虚晃一枪,利用防火墙作跳板,轻松地长驱直入,直捣主机!如果有这种情况发生,那就得考虑是否要更换防火墙了,或者升级原来的防火墙,为它打上补丁。

3�一针见血

能够“修炼”到这种境界的一般都是“黑客”中的高手。他们凭借自己高超的技术,通过分析DNS(域名管理系统)而直接获取Web服务器等主机的IP地址,从而为打入“敌阵”彻底扫除障碍。对付这种“黑客”,几乎没有更好的办法,也许尽量不要接受免费域名服务是一个有点儿价值的措施,因为正规的注册域名服务一般都会有有效的安全手段,可以保证少受攻击或不受攻击。

4�旁敲侧击

电子邮件其实是一种很脆弱的通讯手段,一方面,它的安全性很差,传送的资料很有可能丢失或被中途拦截;另一方面,“特洛伊木马”等“黑客程序”大都通过电子邮件这个途径进驻用户的机器。而电子邮件恰恰是 *** 上用得最多的东西,许多公众网站和大公司局域网,出于吸引访问者或工作的需要,提供免费邮件或内部邮件的服务,而邮件服务器就成了“黑客”们攻击的对象。大名鼎鼎的微软甚至也深受“黑客”之害,而被迫将邮件服务器关闭了一天。当然,防范这些“黑客”,可采用以下措施:如邮件服务器专设专用,不与内部局域网 *** ;开启防火墙的邮件中转功能,让中转站过滤所有出入邮件等等。

以上所述的只不过是有关 *** 安全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现象没有谈及。其实,谈得再多也不能使我们完全看清 *** 上的所有“猫腻”,因为 *** 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高明的“黑客”会不断诞生,同时,他们使用的手段也会越来越先进,要斩断他们的黑手是不可能的。我们唯有不断加强防火墙等的研究力度,加上平时必要的警惕,相信“黑客”们的舞台将会越来越小。

攻击的各种级别

本章阐述各种级别的攻击。“攻击”是指任何的非授权行为。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干扰、破坏、摧毁你服务器的安全。攻击的范围从简单地使某服务无效到完全破坏你的服务器。在你 *** 上成功实施的攻击的级别依赖于你采用的安全措施。

⒈攻击会发生在何时?

大部分的攻击(或至少是商业攻击时间一般是服务器所在地的深夜。换句话说,如果你在洛杉矶而入侵者在伦敦,那么攻击可能会发生在洛杉矶的深夜到早晨之间的几个小时中。你也许认为入侵者会在白天(目标所在地的时间)发起攻击,因为大量的数据传输能掩饰他们的行为。有以下几个原因说明为什么入侵者避免大白天进行攻击:

■客观原因。在白天,大多数入侵者要工作,上学或在其他环境中花费时间,以至没空进行攻击。换句话就,这些人不能在整天坐在计算机前面。这和以前有所不同,以前的入侵者是一些坐中家中无所事事的人。

■速度原因。 *** 正变得越来越拥挤,因此更佳的工作时间是在 *** 能提供高传输速度的时间速率的时间。更佳的时间段会根据目标机所在地的不同而不同。

■保密原因。假设在某时某入侵者发现了一个漏洞,就假定这个时间是早上11点,并且此时有三个系统管理员正登录在网上。此时,此入侵者能有何举动?恐怕很少,因为系统管理员一旦发现有异常行为。他们便会跟踪而来。

入侵者总是喜欢攻击那些没有使用的机器。有一次我利用在日本的一台工作台从事攻击行为,因为看上去没有人在此机器上登录过。随后,我便用那台机器远程登录回美国。在罗马我发现了一个新的ISP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对于这类计算机,你可以暂控制它,可按你的特殊要求对它进行设置,而且你有充足的时间来改变日志。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的这种攻击行为都发生在晚上(被攻击对象的当地时间)。

提示:如果你一直在进行着大量的日志工作,并且只有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来对这些日志进行分析,我建议你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记录昨夜的连接请求的日志。这部分日志毫无疑问会提供令人感兴趣的、异常的信息。

⒉入侵者使用何种操作系统?

入侵者使用的操作系统各不相同。UNIX是使用得最多的平台,其中包括FreeBSD和Linux。

⑴Sun

入侵者将SolarisX86 或SCO作为使用平台的现象相当常见。因为即使这些产品是需要许可证,它们也易获得。一般而言,使用这些平台的入侵者都是学生,因为他们可利用软件产品卖给教育部门和学生时可打很大的折扣这一优势。再者,由于这些操作系统运行在PC机上,所以这些操作系统是更经济的选择。

⑵UNIX

UNIX平台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它只耗费系统一小部分资源。

⑶Microsoft

Microsoft平台支持许多合法的安全工具,而这些工具可被用于攻击远程主机。因此,越来越多的入侵者正在使用Windows NT。Windows Nt的性能远远超过Windows 95并有许多用于 *** 的先进工具;而且NT正变得越来越流行,因为入侵者知道他们必须精通此平台。由于NT成为更流行的Internet服务器的操作平台,入侵者有必要知道如何入侵这些机器。而且安全人员将会开发工具来测试NT的内部安全性。这样,你将看到利用NT作为入侵平台的人会极剧增加。

⒊攻击的源头

数年前,许多攻击来源于大学,因为从那里能对Internet进行访问。大多数入侵者是年青人,没有其他的地方比在大学更容易上Internet了。自然地,这不仅影响了攻击的起源地而且影响着攻击发生的时间。同时,使用TCP/IP不像今天这样简单。

如今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入侵者可在他们的家里、办公室或车中入侵你的 *** 。然而,这里也有一些规律。

⒋典型入侵者的特点

典型的入侵者至少具备下述几个特点:

■能用C、C++或Perl进行编码。因为许多基本的安全工具是用这些语言的某一种编写的。至少入侵者能正确地解释、编译和执行这些程序。更厉害的入侵者能把不专门为某特定某平台开发的工具移植到他用的平台上。同时他们还可能开发出可扩展的工具来,如SATAN 和SAFESuite(这些工具允许用户开发的工具附加它们上)。

■对TCP/IP有透彻的了解,这是任何一个有能力的入侵者所必备的素质。至少一个入侵者必须知道Internet如何运转的。

■每月至少花50小时上Internet。经验不可替代的,入侵者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一些入侵者是Internet的痴迷者,常忍受着失眠的痛苦。

■有一份和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并不是每个入侵者都是把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入侵行为中。其中一些从事着系统管理或系统开发的工作。

■收集老的、过时的但经典的计算机硬件或软件。

⒌典型目标的特征

很难说什么才是典型目标,因为不同入侵者会因不同的原因而攻击不同类型的 *** 。然而一种常见的攻击是小型的私有网。因为:

■ *** 的拥有者们对Internet的使用还处于入门阶段

■其系统管理员更熟悉局域网,而不是TCP/IP

■其设备和软件都很陈旧(可能是过时的)

另一话题是熟悉性。绝大多数入侵者从使用的角度而言能熟知两个或多个操作系统,但从入侵的角度来看,他们通常仅了解某一个操作系统。很少的入侵者知道如何入侵多种平台。

大学是主要的攻击对象,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拥有极强的运算处理能力。

另个原因是 *** 用户过多。甚至在一个相对小的网段上就有几百个用户。管理这种大型 *** 是一件困难的任务,极有可能从如此的帐号中获得一个入侵帐号。其他常被攻击的对象是 *** 网站。

⒍入侵者入侵的原因

■怨恨

■挑战

■愚蠢

■好奇

■政治目的

所有的这些原因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行为过头后便触犯了法律。触犯法律可带来一些令人激动的感受,这种感受又能消极地影响你的原因。

⒎攻击

攻击的法律定义是指:攻击仅仅发生在入侵行为完全完成且入侵者已在目标 *** 内。但我的观点是可能使一个 *** 受到破坏的所有行为都应称为“攻击”。即从一个入侵者开始在目标机上工作的那个时间起,攻击就开始。

可通过下面的文章了解入侵的事例:

ftp://research.att.com/dist/internet_security/berferd.ps

http://www.takedown.com/evidence/anklebiters/mlf/index.html

http//www.alw.nih.gov/security/first/papers/general/holland.ps

http://www.alw.nih.gov/security/first/papers/general/fuat.ps

http://www.alw.nih.gov/security/first/papers/general/hacker.txt

⒏入侵层次索引

■邮件炸弹攻击

■简单拒绝服务

■本地用户获得非授权读访问

■本地用户获得他们本不应拥有的文件的写权限

■远程用户获得了非授权的帐号

■远程用户获得了特权文件的读权限

■远程用户获得了特权文件的写权限

■远程用户拥有了根权限(他们已经攻克了你的系统)

本文通过七步设置介绍了针对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操作系统如何防范非法用户入侵的“七招”。

之一招:屏幕保护

在Windows中启用了屏幕保护之后,只要我们离开计算机(或者不操作计算机)的时间达到预设的时间,系统就会自动启动屏幕保护程序,而当用户移动鼠标或敲击键盘想返回正常工作状态时,系统就会打开一个密码确认框,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之后才能返回系统,不知道密码的用户将无法进入工作状态,从而保护了数据的安全。

提示:部分设计不完善的屏幕保护程序没有屏蔽系统的“Ctrl+Alt+Del”的组合键,因此需要设置完成之后测试一下程序是否存在这个重大Bug。

不过,屏幕保护最快只能在用户离开1分钟之后自动启动,难道我们必须坐在计算机旁等待N分钟看到屏幕保护激活之后才能再离开吗?其实我们只要打开Windows安装目录里面的system子目录,然后找到相应的屏幕保护程序(扩展名是SCR),按住鼠标右键将它们拖曳到桌面上,选择弹出菜单中的“在当前位置创建快捷方式”命令,在桌面上为这些屏幕保护程序建立一个快捷方式。

此后,我们在离开计算机时双击这个快捷方式即可快速启动屏幕保护。

第二招:巧妙隐藏硬盘

在“按Web页”查看方式下,进入Windows目录时都会弹出一句警告信息,告诉你这是系统文件夹如果“修改该文件夹的内容可能导致程序运行不正常,要查看该文件夹的内容,请单击显示文件”,这时单击“显示文件”就可以进入该目录了。

原因是在Windows根目录下有desktop.ini和folder.htt两个文件作祟。将这两个文件拷贝到某个驱动器的根目录下(由于这两个文件是隐藏文件,之前必须在文件夹选项中单击“查看”标签,选择“显示所有文件”,这样就可以看见这两个文件了)。再按“F5”键刷新一下,看看发生了什么,是不是和进入Windows目录时一样。

接下来我们用“记事本”打开folder.htt,这是用HTML语言编写的一个文件,发挥你的想像力尽情地修改吧。

如果你不懂HTML语言也没关系,先找到“显示文件”将其删除,找到“修改该文件夹的内可能导致程序运行不正常,要查看该文件夹的内容,请单击显示文件”,将其改为自己喜欢的文字,例如“安全重地,闲杂人等请速离开”。

将“要查看该文件夹的内容,请单击”改为“否则,后果自负!”,接着向下拖动滑块到倒数第9行,找到“(file://%TEMPLATEDIR%\wvlogo.gif)”这是显示警告信息时窗口右下角齿轮图片的路径,将其改为自己图片的路径,例如用“d:\tupian\tupian1.jpg”替换“//”后面的内容,记住这里必须将图片的后缀名打出,否则将显示不出图片。当然,你还可以用像Dreamweaver、FrontPage这样的网页工具做出更好的效果,然后只要将原文件拷贝到下面这段文字的后面,覆盖掉原文件中“~”之间的内容就可以了。

*This file was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by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5.0

*using the file %THISDIRPATH%\folder.htt.

保存并退出,按“F5”键刷新一下,是不是很有个性?接下来要作的就是用“超级兔子”将你所要的驱动器隐藏起来,不用重新启动就可以欣赏自己的作品了。最后告诉大家一招更绝的,就是干脆将folder.htt原文件中“~”之间的内容全部删除,这样就会给打开你的驱动器的人造成一种这是一个空驱动器的假象,使其中的文件更安全。

第三招:禁用“开始”菜单命令

在Windows 2000/XP中都集成了组策略的功能,通过组策略可以设置各种软件、计算机和用户策略在某种方面增强系统的安全性。运行“开始→运行”命令,在“运行”对话框的“打开”栏中输入“gpedit.msc”,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启动Windows XP组策略编辑器。

在“本地计算机策略”中,逐级展开“用户配置→管理模板→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分支,在右侧窗口中提供了“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有关策略。

在禁用“开始”菜单命令的时候,在右侧窗口中,提供了删除“开始”菜单中的公用程序组、“我的文档”图标、“文档”菜单、“网上邻居”图标等策略。清理“开始”菜单的时候只要将不需要的菜单项所对应的策略启用即可,比如以删除“我的文档”图标为例,具体操作步骤为:

1)在策略列表窗口中用鼠标双击“从开始菜单中删除我的文档图标”选项。

2)在弹出窗口的“设置”标签中,选择“已启用”单选按钮,然后单击“确定”即可。

第四招:桌面相关选项的禁用

Windows XP的桌面就像你的办公桌一样,有时需要进行整理和清洁。有了组策略编辑器之后,这项工作将变得易如反掌,只要在“本地计算机策略”中展开“用户配置→管理模板→桌面”分支,即可在右侧窗口中显示相应的策略选项。

1)隐藏桌面的系统图标

倘若隐藏桌面上的系统图标,传统的 *** 是通过采用修改注册表的方式来实现,这势必造成一定的风险性,采用组策略编辑器,即可方便快捷地达到此目的。若要隐藏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和“Internet EXPlorer”图标,只要在右侧窗口中将“隐藏桌面上网上邻居图标”和“隐藏桌面上的Internet EXPlorer图标”两个策略选项启用即可。如果隐藏桌面上的所有图标,只要将“隐藏和禁用桌面上的所有项目”启用即可。

当启用了“删除桌面上的我的文档图标”和“删除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两个选项以后,“我的电脑”和“我的文档”图标将从你的电脑桌面上消失了。如果在桌面上你不再喜欢“回收站”这个图标,那么也可以把它给删除,具体 *** 是将“从桌面删除回收站”策略项启用。

2)禁止对桌面的某些更改

如果你不希望别人随意改变计算机桌面的设置,请在右侧窗口中将“退出时不保存设置”这个策略选项启用。当你启用这个了设置以后,其他用户可以对桌面做某些更改,但有些更改,诸如图标和打开窗口的位置、任务栏的位置及大小在用户注销后都无法保存。

第五招:禁止访问“控制面板”

如果你不希望其他用户访问计算机的控制面板,你只要运行组策略编辑器,并在左侧窗口中展开“本地计算机策略→用户配置→管理模板→控制面板”分支,然后将右侧窗口的“禁止访问控制面板”策略启用即可。

此项设置可以防止控制面板程序文件的启动,其结果是他人将无法启动控制面板或运行任何控制面板项目。另外,这个设置将从“开始”菜单中删除控制面板,同时这个设置还从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删除控制面板文件夹。

提示:如果你想从上下文菜单的属性项目中选择一个“控制面板”项目,会出现一个消息,说明该设置防止这个操作。

第六招:设置用户权限

当多人共用一台计算机时,在Windows XP中设置用户权限,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运行组策略编辑器程序。

2)在编辑器窗口的左侧窗口中逐级展开“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用户权限指派”分支。3)双击需要改变的用户权限,单击“添加用户或组”按钮,然后双击想指派给权限的用户账号,最后单击“确定”按钮退出。

第七招:文件夹设置审核

Windows XP可以使用审核跟踪用于访问文件或其他对象的用户账户、登录尝试、系统关闭或重新启动以及类似的事件,而审核文件和NTFS分区下的文件夹可以保证文件和文件夹的安全。为文件和文件夹设置审核的步骤如下:

1)在组策略窗口中,逐级展开右侧窗口中的“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分支,然后在该分支下选择“审核策略”选项。

2)在右侧窗口中用鼠标双击“审核对象访问”选项,在弹出的“本地安全策略设置”窗口中将“本地策略设置”框内的“成功”和“失败”复选框都打上勾选标记,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3)用鼠标右键单击想要审核的文件或文件夹,选择弹出菜单的“属性”命令,接着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安全”标签。

4)单击“高级”按钮,然后选择“审核”标签。

5)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你的操作:

倘若对一个新组或用户设置审核,可以单击“添加”按钮,并且在“名称”框中键入新用户名,然后单击“确定”按钮打开“审核项目”对话框。

要查看或更改原有的组或用户审核,可以选择用户名,然后单击“查看/编辑”按钮。

要删除原有的组或用户审核,可以选择用户名,然后单击“删除”按钮即可。

6)如有必要的话,在“审核项目”对话框中的“应用到”列表中选取你希望审核的地方。

7)如果想禁止目录树中的文件和子文件夹继承这些审核项目,选择“仅对此容器内的对象和/或容器应用这些审核项”复选框。

注意:必须是管理员组成员或在组策略中被授权有“管理审核和安全日志”权限的用户可以审核文件或文件夹。在Windows XP审核文件、文件夹之前,你必须启用组策略中“审核策略”的“审核对象访问”。否则,当你设置完文件、文件夹审核时会返回一个错误消息,并且文件、文件夹都没有被审核。

相关文章

20家直播平台“测评”报告:哪家平台更带货?

20家直播平台“测评”报告:哪家平台更带货?

跟着电商直播的发作,直播带货加倍成为品牌营销的标配。不外要想让你的产物卖得好,还得找对适合产物的平台,找准最得当的带货计策。 依托于网红主播李佳琦、薇娅的出圈,电商直播迅速走进公共视野,2019年成...

哪里可以查老板全部的QQ聊天记录

因为生活环境和家庭的溺爱,越来越多的小孩子容易玻璃心,不能打,不能骂,稍有不顺心意的地方就开始哭闹,让很多家长心烦,那么如何对待玻璃心的孩子?下面友谊长存小编带来介绍。 孩子玻璃心教育方法 1、帮...

小心伪造邮件

网络骗术层出不穷,自认为提防意识对照高了,但照样会中招。 之前用126邮箱,就收到来自gong信部的伪造邮件,邮件地址info@miit.gov.cn。 若是邮件提供商未对信件发件地址举行验证,则...

网络诈骗什么时候可以追回「网上追损服务靠谱吗」

吴之成律师,湖南瀜泰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刑事辩护部部长,中国刑案辩护专家。专办刑案,终身投入刑辩事业,擅长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受贿罪等重、特大刑事案件的辩护。执业十余年以来,成功办理了张某鸿涉嫌故意杀人...

怎么查询别人手机上的微信聊天记录

安慕斯婴儿湿巾会不会有味道,里面有酒精吗,对于给孩子用的东西一定要无添加,那么安慕斯婴儿湿巾用起来有什么别的感觉吗,友谊长存小编就来说说用了之后的感受吧。 宝贝整体 小包便携设计,感觉非常实用哦。...

微信小程序商城功能大全及用户量裂变方法

微信小程序商城功能大全及用户量裂变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前几年的时候电商迎来了顶峰时刻,不过后来逐渐走向衰退,行业的红利越来越少,让新的经营者很难从中获取盈利。而小程序带来的影响,许多电商被迫转型,现如今微信小程序商城已经成为许多电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