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昙花一现,让金融行业的再进化提到了议事日程。一味地把金融科技看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不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让金融的归金融,让数字的归数字,才是金融再进化的正确之道。当金融科技与数字科技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获得新发展机会的时候,才是互联网金融真正脱胎换骨的时候。
现在,我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诋毁胜过之前我们对于它的赞美。这是毋庸置疑的。看看整个市场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看法,我们就可以略知一二。曾几何时,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一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何以至此?值得我们深思。
在那个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的时代,随随便便搭建一个平台就会有海量的流量,巨额的资本蜂拥而至。
金融,这个曾经门槛很高的行业,在互联网时代变成了一个人人皆可参与的存在——各式各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断涌现,各行各业的互联网金融门类不断衍生,互联网金融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风口。
然而,在繁荣之下,有关互联网金融的质疑和乱象同样开始出现。互联网金融以流量和资本维系的发展模式开始倍受质疑,借贷双方的乱象开始轮番出现。
当流量和资本的红利见顶,互联网金融平台便开始无法承受风险带来的挑战,于是,一场以互联网金融平台爆雷为开端,以互联网金融监管为主导的洗牌开始上演。
曾经红极一时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一个个被褪去了光环,曾经被奉若圭臬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开始被扔进了废纸堆里,人们开始反思互联网金融,并开始寻找互联网金融的接棒者。
01经过不断调整和进化之后,特别是在去金融化的浪潮之下,告别金融,回归科技成为互联网金融转型的主要方向。
所谓的告别金融,其实就是把互联网金融之前所做的那些金融业务抛弃,交给能够承担风险的专业金融机构来完成;所谓的回归科技,其实就是要做一个纯粹的科技公司,而不是挂着互联网名头的金融公司。
金融科技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虽然金融科技这个概念本身有“金融”字眼,但是,它的侧重点其实在“科技”上。
所谓的金融科技更像是一个把“金融”看成是改造对象的存在,通过改造金融行业来获得效率的提升,而不仅仅只是一味地用互联网的手段去中间化。
金融行业本身的改变才是促成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一味地去中间化,只会把原本就已经老气横秋的金融行业变得更加千疮百孔。这或许是互联网金融之所以会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金融科技并不是互联网金融的最终归宿。
因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玩家不仅需要雄厚的科技实力,而且需要庞大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
只有这样,金融科技玩家所研发出来的新科技才会无缝应用到金融行业当中。
反观,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很多更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并不具备研发新技术的能力,更没有庞大的金融体系供新技术来应用。
因此,金融科技并不是互联网金融玩家的归宿,而是传统专业化的金融机构进化的方向。
专业化的金融机构凭借着他们多年在金融行业的精耕细作,其实已经具备了较为强大的金融实力,他们真正欠缺的是把这些金融实力转化成为科技实力,然后再用科技实力改造金融行业。
从金融到科技,从科技再到金融,这种无缝对接的方式,或许只有那些具备科技研发能力的专业化的金融玩家才能完成。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很多有实力的金融公司,甚至是金融管理机构其实都在进行金融科技的相关布局。
相对于金融科技来讲,数字科技才是互联网金融进化的终极方向。
相对于金融科技来讲,数字科技的侧重点在于“数字”,而非“金融”。
无论是互联网金融玩家,还是其他的“互联网+”玩家,他们真正的优势在于在互联网时代积累下来了强大的数据优势。
当互联网金融模式难以为继的时候,真正可以为他们打开新发展大门的是对于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最终让这些数据不仅仅只是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甚至还可以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
另外,互联网金融公司转型成为数字科技公司还可以紧跟数字经济的潮流和趋势。
在互联网公司纷纷转型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公司转型成为数字科技公司同样符合整个互联网公司转型升级的潮流和趋势,不会和公司其他的业务转型形成矛盾,最终让公司其他的业务和原有的金融业务融为一体。
有效的指标体系是业务健康运行的重要前提,作为管理者或项目负责人,要了解指标背后的目的和价值,这样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指标体系。本文将通过《99%的销售指标都用错了》一书中销售指标设定的方法论,来解析指标是...
在日常的设计事情中,不免会碰着一些建造可交互原型的事情。可交互的原型比拟于静态原型来说,直观是最大的利益。其次,在研究一些动效的时候,直接调好参数给工程师,会比口述来得越发简朴粗暴,效率更好。 媒介...
这篇文章中,作者会分享一下在近期自己的企微部署工作中形成的一些思考成果。另外之后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将自己所负责的企微部署项目的实操过程阶段性地分享给大家。 自去年年底企微3.0发布以来,市场中各企业...
编辑导语:猫眼CEO、前公共点评总裁、前腾讯副总裁郑志昊在混沌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固然此刻许多人都在强调“产物思维”,可是在他看来,产物思维已死,此刻需要的是财富思维。产物思维真的不存在...
近几年来短内容产物高速生长,并成为了各家宠儿,那么它崛起的原因毕竟是什么呢?它的将来又将如何成长呢? 获得、混沌大学、抖音和快手,这些近几年备受瞩目标产物,抽离出一个共性-短内容。 视频、音频、文字...
编辑导语:张小龙曾说,“许多人认为我们在微信产物里很禁止,但其实我其时听到这样的评论是有一点点惊奇,因为禁止这个词从来没有在我的脑壳内里呈现过。”正如张小龙所言,如今的微信,好像离“禁止”越来越远,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