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之一」看似简单的语句,仔细斟酌要求极高。是时候好好思量思量,把它作为个人行为的O,拆解出自己成长的KRs然后去认真践行。
张小龙有一次在微信公开课上谈到了腾讯的一条价值观——「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可谓是泄露了天机,道出了微信等腾讯系产品生命力旺盛的根本原因。
阿里巴巴也有相同的价值观「客户之一」,是其六脉神剑中的之一剑,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因为一个偏C端,一个偏B端,面向的服务对象不同,所以表达的称谓略有不同,但是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主张把「为用户创造价值」作为企业的之一生命线和立业的根本。
在这里我们不做区分,统一称为「用户」。可以说「用户之一」这句话应该是很多产品设计人员的更高信条和价值追求。
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可以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一、「用户之一」的行为内涵和实践层次要想做好「用户之一」,首先必须真正理解「用户之一」的内涵。
对于这四个字的理解,其实每家企业、每个人都会有不相同。您也许会说,我做到心怀用户、尊重用户、能够解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就算做到「用户之一」了。但是这离真正的「用户之一」还差很大一段距离呢。
我把「用户之一」定义为:
能够明确并深刻了解自己的目标用户及需求;
心怀用户、尊重用户,及时、有效解决用户需求和问题;
始终把「为用户创造价值」作为工作的目标和评判标准;
主动洞察用户需求,探索新机会和创造突破性的新价值;
可以说,这里面每一条都要求很高,且关系是层层递进。这个时候你可以再问问自己,真的明白「用户之一」的内涵了吗?
此外,我把践行「用户之一」这一观念,大致分为4个层次:
1、口号层面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叶公好龙。「用户之一」这四个字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自己一句口号,公开场合喊一喊,自我评价上写一写就得了。实际工作中早就把它抛诸九霄云外。这种层次还有几个典型的特点:
通常比较坚持自我,凡事从自己出发,习惯于用自己的需求去套用户。
对老板提出的需求或反馈的问题,无脑执行。
工作也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很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用户之一」?连内涵都无法理解,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做到了。
更有甚者会假借用户之名,行一己之私,陷入一些利益怪圈。
2、理念和认知层面能够理解这四个字的普适性内涵,认可这种价值理念,能够尊重用户和被动维护用户的利益,但是还是更多停留在理念层面,很难和自己工作结合起来。这种层次有几个特点:
习惯于用平台视角和自己的标准去思考和评判解决方案。典型的话术就是:我们要做个什么什么功能…
过度看重数据,一切出发点以提升数据为目标。
3. 行动层面——维护价值不论是有意为之还是熟练自如而浑然不觉,能够始终以“用户之一”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做事情的评判标准。
能够从用户角度去思考问题,制定目标,提出方案,
能够心怀用户,维护用户的价值和权益。
4、布道层面——创造价值能够知行合一,不仅能够很好为用户解决问题,还能洞察用户需求、创造新的机会,更难能可贵的是致力于传播和推广这些理念和经验总结。
这时候,你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日常的行为。你日常工作的出发点是从用户视角出发的吗?你产出的解决方案真的为解决用户需求和问题的吗?遇到价值冲突,你是站在用户的立场去评判事情的吗?除了被动接受用户需求,你主动探索、洞察过用户需求并创造出新的价值吗?
你还可以再审视自己究竟处于哪一个层级?只有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获得进步。
二、如何才能做好「用户之一」下面我从「用户之一」的行为内涵拆解来讲一下,怎么才能做好。
1. 你要能够明确并深刻了解目标用户及需求(1)树立正确的用户观念-先要摒弃自我为中心,正确理解用户
尤其是理解多重用户的含义——是老板、是合作伙伴、是生态参与者、还是产品最终的使用者。不同类型的产品面向的用户是不一样的,理解用户的多重含义,不仅有利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利于跨团队沟通解决分歧。
(2)明确自己的目标用户——用户角色卡片勾勒用户画像,并确定不同圈层用户及需求
通过绘制用户角色卡片可以帮助团队掌握用户画像,更好地理解用户特征和行为,从而准确地判断他们面临的问题和痛点。
更重要的是,我们把抽象的用户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人,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圈层用户和不同的需求。
(3)建立自己接近用户-理解用户-变成用户的 *** 和机制
1)接近用户更好的做法就是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和用户建立联系。除了正式的用户调研,还可以做些日常的工作。
如腾讯提倡的10/100/1000原则——每个月要访谈10个用户,要在网上回复100个用户留言,每个月要收集1000条体验优化反馈。
2)理解用户-通过构建同理心、注重感知用户情绪和情感满足、理解用户角色等,培养自己的需求敏感度和感知力。
完备的标签系统需要与业务进行紧密结合,从业务中获取养分—用户标签,同时也要服务于业务—给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的服务。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在标签系统基本建立后,如何推广用户使用的一些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
当你成为一个社群的执行者,当你手上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群时,作为主导者的你,该如何让这么多群同时运营呢?怎样才能做到不会顾此失彼呢? 先和大家抛两个问题: 你最多同时运营过多少个群? 当你运营的群超...
在导购电商市场的竞争下,「一淘」APP是如何通过巧妙的产品设计来“套路”住消费者的?在了解分析其功能架构、体验流程以及功能设计特点后,你会找到其中的奥妙。 基于上一篇对一淘的发展背景以及其所处的导购...
主打社交阅读的微信读书,到底靠什么从移动阅读市场中站稳脚跟?又low又无聊的社区推荐内容如何整改?每天送你无限卡的微信读书距离商业化还有多远?本文将结合微信读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全面解析。 我曾是...
公众号在今年1月15日宣布开始灰度测试订阅号付费能力。最终灰度测试选择的是单篇付费阅读的模式,而非专栏订阅的模式。本文从业务、用户、产品定位三个角度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原因。 017年被誉为了“知识付...
如果你是智慧医疗、互联网医疗等相关领域的产品经理,那么了解基础的行业知识以及行业术语是非常必要的,能帮助你与同行顺畅沟通并且丰富自身知识,接下来本文就将介绍医疗产品经理需知的专业术语。 关于专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