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小编简单的介绍了如何从全局留存数据,寻找增长线索,本篇将承接上一篇的内容,继续分享一下:如何通过精细化数据分析,近一步寻找留存增长线索。
在分析产品留存前,我们需要先考虑用户为什么会留存,为什么会流失?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来思考如何降低流失并提高留存。
用户流失的原因千奇百怪,小编在这里列举了几个常见的流失原因:
用户对产品的感知价值不足:
产品虽然存在长期价值,但短期价值不明确。
产品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不到位,没有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产品无法持续的输出给用户新的价值。
用户认为产品的使用难度大:
用户典型用户路径的引导和激励不足,没有养成用户使用习惯。
产品的用户体验不好,用户无法通过产品获得满足。
用户更换产品成本较低:
产品没有通过有效的用户激励机制让用户对产品投入有效的时间,金钱,人力等成本,因而造成用户更换产品时的连带损失很少。
二、产品留存难度评估在分析产品留存前,除了要分析流失原因外,还需从产品特性考虑来评估留存难度。
我们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估。
对上述7个方面,我们主要围绕以下7个问题展开思考:
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有多强烈,是止痛药还是维他命?
产品功能模块的复杂情况,是单一功能还是多功能多模块?是否可拓展?
产品的天然生命周期有多长,属于长期使用还是昙花一现?
产品的天然使用频次是多久ー次属于高频产品还是低频产品?
产品是否有大量广义的可替代品?
用户转换到其他产品的成本高还是低?
产品変现能力强还是弱?
我们可以通过一张留存难度评估表来清晰的判断产品的留存难度。
分析思路有很多中,今天主要分享其中的两种:用户分群对比和功能留存矩阵。
3.1 用户分群对比主要思维模式:通过对比不同用户分群的留存曲线,观察具有不同属性和行为特征的用户,留存曲线是否不同,都有哪些点不同。
这里提到的属性和行为特征可以从获客渠道、用户画像、用户行为等维度进行思考和分群。
3.2 功能留存矩阵主要思维模式:对于多功能/模块的产品,对比不同功能的留存率和活跃用户使用该功能的占比,观察差异性并找到留存线索。
此外,围绕产品的不同功能,还可以进行其他方向的延伸和对比(呈现出不同的功能留存矩阵)比如:
通过「新用户使用」和「留存」对比,观察不同功能在新用户里的流行程度。
通过「功能活跃」和「使用天数」对比,观察不同功能的活跃、参与程度。
3.3 用户生命周期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用户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关键指标提升留存,例如:
提升新用户激活率:留存用户的基数随着到达激动时刻的用户变多而变大,会让留存曲线的起点上移,从而全面提升用户留存。
提升新用户留存率:让留存曲线最开始的那一段提升,因此会传递到留存曲线的中后期,从而提升留存率。
提升新用户流失召回率:减少后期的用户流失,让留存曲线后端上移,从而提升留存率。
提升用户参与度也是提升用户留存的重要手段之一。想要提升留存用户的参与度,则需要提升用户的使用强度和使用频次:
使用强度:提升强度可以增加用户每次使用产品而得到的价值,从而提升留存。
使用频次:提升频次可以巩固和加强用户的周期性使用产品的习惯,从而提升留存。
分析用户参与度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1)确认产品适合度
合同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参与信息化系统建设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结合笔者的项目经验,尝试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具备行业通用性的、相对较完整的合同管理软件设计思路。作为回顾性总结,也作为一个范例希望能帮到想转战...
编辑导读:因为疫情影响,OTA企业蒙受严重冲击。跟着旅游市场的苏醒,观光束缚被清除,OTA企业应该何去何从呢?本文作者对此举办了阐明,但愿对你有辅佐。 2020年,大概是海内OTA企业最难得的一年。...
运营活动,并不只是运营人的专属工作内容,产品经理也可以去做一场运营活动,并通过它快速理解用户,实现能力高速成长。 如果你是一个从业1-3年的产品新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苦口婆心丽莎阿姨建议你:请尽...
编辑导语:对付交互设计来说,很多年来,有着一批又一批的交互方法呈现,又有一批又一批我们所熟悉的交互方法消失。本文通过盘货那些消失了的交互方法,在阐明其设计的同时,又反思了其消失的原因,但愿可以或许对各...
本文以如何设计一款对用户、平台都友好的任务体系为主题,并从以下内容进行展开:任务体系与用户激励体系、用户成长体系的概念和关系,设计任务体系的要点技巧,任务体系的前后端配合,任务体系的分析方法和优化方案...
编辑导读:社区产物是一个频频接头但热度始终不见的话题。本文作者从社区的成长过程和产物社区存在的意义出发,团结差异规模的相关案例,对产物社区的成长近况展开了梳理说明,并总结了本身对产物社区的相关思考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