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用一套新的产品、运营策略后,我们势必要对策略效果进行调研分析,并准确评估出效果如何、比以往好了多少等。那么除了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与科学,有没有一套准确的、有说服力的评估办法呢?
如何准确评估产品和运营策略的效果,几乎是所有产品经理、产品运营、数据分析、市场营销等同学日常工作中都会碰到的问题。大到一个新产品上线、一次产品方向调整;小到一次运营活动、一个文案修改,我们都付出了成本,按理说我们都需要知道有没有效果(定性),效果比之前好了多少(定量),对KPI贡献了多少(归因)。
数据总是有的,通常我们会不自觉的挑选利于结论的数据来说明效果。那么,有没有一套准确的、有说服力的评估办法呢?有的,那就是实验(对了,这就是实验三部曲之二——准确量化效果,从之前的数据看如果不改标题点击率会很低)。
01 两个常见错误我们最常见的、也最容易想到的效果分析 *** 是前后对比。
前后对比非常直观,比如,上线了一个新功能,配置了一个App闪屏,做了一场线下活动(便于描述我们统称策略),带来了多少效果?很多同学会直接拿这个策略“做之后”对比“做之前”得到增量,即
效果 =策略后 – 策略前
这样对比的问题非常明显:
活动前后一段时间,用户的活跃度是不同的。比如,某打车APP在清明期间做了一个运营活动,用清明节三天对比清明前三天,可以看到订单量猛增。这个效果可以归因于这个策略吗?
另外一种常见的效果分析,是局部对比整体或者说对比大盘。对比大盘也非常直观,我们往往会拿需要观察的人群(或者被策略命中的人群),来对比大盘得到增量,即:
效果 =观察人群-大盘人群
这样对比的问题也非常明显:观察人群往往是大盘中一个子集,只要不是随机从所有用户中抽取的,就有极大概率与大盘均值存在偏差。
比如,电商App运营活动,给进入手机详情页的用户发100元折扣红包,最后发现发了红包以后,用户群购买手机的的比例是同时间段大盘的两倍。这个效果可以归因于这个策略吗?
以上两个错误,在我经历过的大厂,并且就在今天,依然有同学经常会犯,只不过没有这么明显。错误的根源是用于对比分析的两组样本,本身不具备“可比性”。
判断可比性的原则:对比的人群间,是否仅存在“要评估的策略”这一个差异。一旦两个人群本身存在差异(非随机分组),或者其中一个人群中叠加了多个策略(非单一变量),都无法通过对比直接得到该策略的效果。
上面两个例子,大家都能看出来是不可比的,因为很明显存在样本偏差。
反推其原因,我觉得除了分析时不够谨慎外,还有就是存在惰性:前后对比、对比大盘,之前的数据和大盘数据往往都是现成的,拿来就比。
而科学的评估效果,则往往需要设计随机对照实验,成本、时间都增加了不少。而想要准确的评估策略效果,实验尽管有些麻烦,但是绕不开。
02 正确的评估 ***正确的评估 *** 是随机对照实验。实验的设计和下发,我们在《以抖音为案例,讲清楚“用户增长实验”在做什么》已经大概讲过,涉及到随机分组的 *** ,以及置信度等问题,不是本篇重点。本篇不妨先假设随机分组完美,实验下发理想,实验结果置信,仅讨论分析 *** (这些问题可以交给实验工具)。
接上一部分,正确的效果评估,需要拿实验组-对照组获得增量,即
效果= 实验组- 对照组
假设我们已经拿到了数据,分析前需要确定分析 *** 。这里的分析 *** 包含三个要素:样本、指标、维度。
样本:通常是实验期间被实验命中的用户,含实验组和对照组
指标:根据实验目的来定,通常包含整个人群的总体指标和人均指标两类(如实验组总时长、实验组人群时长)
维度:时间维度,看一天、还是完整的用户周期;人群维度,仅看当日命中,还是累计命中 等
不同的实验场景,需要我们组合不同的分析 *** ,下面我通过3个典型案例来具体介绍。
1. 流量型流量型实验最为常见,也最为理想。它指从整个流量(活跃用户群)中以某些条件筛选一部分,随机分组下发不同策略。
之所以理想,是因为整个样本可以看着是一段时间内状态稳定的群体,即实验前也是活跃的,可以进行理想的空跑期(即分好实验组和对照组后,并不立刻下发策略,而是观察一段时间以验证分组的均匀性,并且可以在实验分析时消除空跑期的差异;而拉新实验,新用户就没有空跑期数据)。
流量型实验,我们可以轻易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需要看的指标,例如:
样本:每天命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用户
指标:根据实验目的来定,人均值通常有意义
维度:时间维度,完整的周期;人群维度,一般仅看当日即可,也可关注累积
常见的流量型实验场景:短视频App的feeds流推荐算法实验、App首页底部入口实验、电商详情页样式实验等。
2. 唤醒型对付ToB产物,仅仅基于用户需求来设计产物架构是远远不足的。B端产物处事的是有着几年,甚至几十年打点积淀的企业,必需依靠必然的理论常识来支撑系统的设计筹划。 上篇文章《CRM系统的整体成果设计》基于...
跟着红利的见顶,金融行业的需求已产生改变,继承延续以往的成长模式只谋面对逆境,金融行业需要通过再进化的方法完成崛起。文章对金融再进化的方法展开了具体说明,一起来看看~ 当互联网金融式的金融进化方法难...
本文作者给各人分享的一个阐明框架,细了说内里包括了本源思维、阶段性思维、颗粒度思维、MVP思维等,但愿可以或许给各人提供必然的辅佐~ 一、产物司理本领模子 在讲阐明要领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产物司理一...
当产物司理和靠山开拓提需求时,本觉得小迭代、小需求简简朴单,但在靠山开拓眼中却有些贫苦。那么在需求实现的角度上,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们又该如何从靠山开拓的视角去领略需求的实现进程呢? 在产物同质化...
互联网下半场,几乎所有互联网产品都受到了冲击,难以幸免,而知乎亦是如此。当浮躁、喧嚣、碎片化等现象袭来,重长内容、内容沉淀、内容价值的知乎该如何应对注意力之争,面对终局之战呢? 如何看待 XXX ?...
作为产物司理,天天城市面临一大堆需求,时间和人力有限,只能给每个需求排序,抉择先后顺序。本文从三个方面,用两种要领抉择需求的先后顺序,但愿对你有辅佐。 每个产物都有一堆永远做不完的会萃如山的需求,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