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原因,解析国内停车服务APP为何无法成规模兴起

访客4年前关于黑客接单1254

当前现代化城市中,为什么没有一款合理的停车服务APP来为用户解决停车刚需问题?本文作者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7个原因,解析国内停车服务APP为何无法成规模兴起

看似C端用户刚需的停车服务APP,为何无法迟迟没有在市场中出现?

在整合平台、大数据平台横飞的时代,为什么还没有一家公司对引导用户停车服务感兴趣?

已经存在的停车类的APP为什么使用车场范围辐射那么小?

以上这三个问题,是在我昨夜失眠时突然在脑中闪现出来的,作为一个与互联网同步成长的产品经理,是无法在具有明确问题、且极其感兴趣的前提下而停止思考的。所以今天边思考边撰写了这篇文章,文章的内容也是对当前现代化城市中,为什么没有一款合理的停车服务APP来为用户解决停车刚需问题。

一、车场运营主体复杂,整合难度大 1. *** 运营车场

*** 运营车场所指的是“路内车场”,或叫做“开放车场”,顾名思义,就是以道路为划分依据,道路内的车场被称为“路内车场”,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只要你能够见到的路内停车场,均为 *** 所运营及管辖。虽然都属于 *** 车场,但管理还进一步区分各区县,甚至街道范围,属于下放管理权限方式。以北京市为例,北京拥有16个区县,粗略计算, *** 车场运营单位最少拥有16个主体。

2. 运营商车场

运营商车场所指的是“路外车场”,或叫做“封闭车场”。与 *** 车场不同,运营商车场所指为各运营单位自管理车场,此范围主体较为庞大,如各小区物业、各写字楼商场等等。同样以北京为例,貌似在2018年左右,北京市小区数量就已经达到7000以上,由于写字楼数量无处统计,在此只能略过了。

从以上两点来看,一个城市中车场主体的数量,不亚于甚至超过超市中所售商品的品类数量。以此其庞大的数量,要汇聚至一个平台进行管理,难度上可想而知。

从管理角度来讲,各管理单位又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及分配方式,如何即统一各管理单位,还能使各方所追求的利益趋于平衡,难度亦可知。

因其主体之间各自为政,要想对其进行完全整合管理,难度极高。比如所有车场或超过80%的车场统一上报实时泊位总数、剩余泊位数,来满足一个APP用来计算、引导用户,进行车辆停泊、或车场分流的现实需求,实施难度极高。无法满足C端用户在剩余泊位查询方面的刚需,那么一个停车APP就已经失去了市场的主动权。

二、设施改造成本高

C端用户量级大,停车需求复杂程度高,要想能够满足用户对泊位的查询、甚至是引导操作,必须能够保证平台中所统计的全市泊位数据的准确性及即时性,势必要将全市所有车场绝大部分场中设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改造。改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设备改造,一部分为接口改造。

1. 设备改造成本高

各车场因管理单位不同、预算不同,所使用的管理方式与设备在智能化方面也不够统一,需将绝大部分路外车场设备调整为智能停车一体机(闸机+电脑),将路内车场设备全部更换为高位视频设备或视频桩设备,唯有如此改造,才能够做好车场泊位数据实时上传的之一个环节,收数。但是改造成本很是可观。

2. 接口改造

有些车场目前智能化已经很高了,车场设备可配合闸机等智能拦截或检测装置实时统计车场泊位使用情况,但是为了可以使停车服务APP拿到车场数据,就需要与当前设备厂商进行沟通,使其从技术层面对数据输出接口调整为全市统一形式。此部分设备厂商数量众多,且与运营单位一样,各自为政,塑造自身壁垒,生怕被别人同化了去,又怎么能协调这么多厂商统一像一个平台吐数据呢?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当然有可能通过利益去驱使,但是这部分成本也是遥不可及的。

三、获取 *** 数据有难度

我觉得这不用说了,这个跟各地方 *** 的做事风格有直接关系,不好说什么

四、 *** 团队成本高

假设已经打通全市各车场管理单位,也对各车场设备进行完全合理化改造,但是以现有设备识别各种类型、各种状态车辆的车牌准确度情况,依然会多多少少的出现很多问题。

以北京为例,2019年机动车保有量为636.5万辆,按照每日30%的比例计算停车数量,大约为190.95万辆,又按照每辆车停车次数为2次进行计算,那么每日停车次数会产生381.9万次,按照1%的设备识别错误率,每日错误停车车次在38190次。按照现在的粗略的问题计算方式,停车服务APP的 *** 团队每日将要迎接38190条客诉。

相关文章

AI产品经理的关键性产品思维

AI产品经理的关键性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是一个很大且很细的课题,是所有产品经理都会去思考的问题,本文对自己做产品的一些习惯进行沉淀,总结为自己的产品方法论,并希望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 一、关于AI产品设计的关键性思维 1、用户思...

怎么用“单用户价值模型”,做新用户质量评估?

怎么用“单用户价值模型”,做新用户质量评估?

用单用户价值模型进行新用户质量的评估,对于产品来说,是一种更全局的观察方式,能够引导“产品拉新”朝更健康的方向推进。那么具体该如何运用呢?过程中又有哪些要点需要注意呢? 前置概念: CAC:Cus...

如何用华为产品开发思维,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用华为产品开发思维,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人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应对市场风险,我们可以按华为产品管理的思维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管理,打造核心竞争力。 就在上周,我有个朋友W忽然被裁员了。本来工作好好的,月薪上万,现在突然被...

产品体验报告:爱奇艺,用内容实现“一起爱”

产品体验报告:爱奇艺,用内容实现“一起爱”

本产品体验报告将从产品现状、目标用户及场景、关键功能体验与分析、产品运营分析、竞品分析五个维度对爱奇艺进行深度体验与分析。 本文思维导图: 一、研究背景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

运营人在职场(四):猪队友坑死人

运营人在职场(四):猪队友坑死人

在组织管理中,最好保证每块板的长度相同,能各司其职。但实在无法做到,当断则断,赶紧补齐。 最近热播的职场连续剧《完美关系》汇聚了大家的焦点,看的人多,给好评的却少,纷纷表示这是披着职场的外壳,内核却...

暗网简史,朋克主义的地下世界

暗网简史,朋克主义的地下世界

易有太极,阴阳谓道,凡事都可一分为二。 01 我们一般人浏览的互联网,可以追踪到地理位置以及通信人身份,统称为明网。 与此相对,暗网是个地下世界,服务器地址和传输数据都匿名匿踪,只能通过特殊软件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