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滴滴没有「我已上车」的确认键?

访客4年前黑客文章839

在 *** 购物后,纵然物流已签收,买家仍然需点「确认收货」;在美团点外卖后,用户也需要点「确认送达」;但为什么滴滴不需要用户确认「我已上车」、「我已达到目标地」呢?这个产物设计背后有什么深意吗?我们又应该如何领略呢?本文从三个脚色方,四个差异角度来拆解滴滴没有「我已上车」简直认键的原因。

为什么滴滴没有「我已上车」简直认键?

某天中午,我领着快递,拿完外卖,筹备美滋滋地吃完后坐滴滴出去玩。

在我上车的一瞬间,我脑筋一乱:咦,在那边可以点「我已上车」?找来找去,行程都已经开始了也没找到。

哦!坐滴滴一直都不需要搭客确认「我已上车」。

我们在电商平台购物,显着物流已经确认是本人签收,订单还在待收货状态, *** 也要买家去点「确认收货」。在外卖平台点外卖,在骑手确认送达的环境下,也需要用户点「确认送达」。

但为什么滴滴不要求用户举办相关确认操纵呢?

假如这是一道产物口试题,我们如何拆解会更浮现精采的产物思维,奈何的思考问题角度会越发分呢?

滴滴出行涉及三个脚色:搭客、司机、滴滴平台。我们可以从三个差异脚色的体验、目标去拆解问题。

一、从对搭客的“用户代价”出发

作为一个2C的产物,方针用户的用户体验及成果的用户代价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俞军的用户代价公式来阐明在搭车流程中插手这个设计的可行性和须要性。

“百度贴吧之父”俞军曾提出:

用户代价=(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本钱

这个公式也可用于判定产物成果点的代价。

如果搭客在上车后都要确认「我已上车」。“新体验”是每次搭客上车后,需要特别用手机打开滴滴出行App点一个确认按钮。看上去并不巨大的操纵,实际上却坚苦重重。

许多时候人们选择坐滴滴是因为赶时间,其他民众交通太慢了。在一种慌忙、要事在身的环境下,哪怕只是多一个简朴的操纵也显得“十分贫苦”。纵然不赶时间,但在与伴侣一起坐车时,搭客更多的状态是和伴侣谈天,也很容易健忘这个操纵。

因此这个设计并不能普适大部门场景——(新体验-旧体验)<0。

纵然滴滴已经造就了用户习惯,每小我私家都知道上车后要点确认按钮(就像坐公交车要滴交通卡一样自然)。但对付搭客来说,越迟点「我已上车」,车费越自制,对本身更有利。所以搭客不会有动力去点,甚至会以各类来由去推迟点「我已上车」。所以「替换本钱」同样很高。

因此按照公式:

用户代价=(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本钱

这个成果点对搭客来说,用户代价为负,不行取。

二、从司机的脚色定位来思考

搭客确认「我已上车」流程会激发一个问题:搭客假如一直不确认已上车,司机是出发呢,照旧一直等呢?

这会影响司机的出行效率,间接低落司机的收入。

别的,司机作为处事者,与被处事的搭客对比,处于弱势职位。无论搭客出于哪种原因(存心、健忘、嫌贫苦)最终没有点「我已上车」。此时,处于弱势职位的司秘密提醒搭客,假如搭客脸色欠好,或存心延迟,司机很大概蒙受恶意差评、被无来由投诉,最终导致司机流失。

对付滴滴来说,司机、搭客同等重要,两者体验都要做好。若司机流失到其他平台,显然会冲破滴滴的多年来维持的出行生态。

三、从滴滴出行平台想“办理什么问题”出发

我们回过甚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插手「我已上车」这个成果呢?假如没有这个成果,是否影响搭车的主流程?这个问题是否有须要用这种 *** 办理?

Q:在什么场景下,需要搭客点「我已上车」按钮?

A:搭客上车后,司机开车之前。

Q:为什么搭客要点「我已上车」按钮?

A:因为怕司机提早开始行程,可能司机接错人。

颠末阐明,我们知道“我已上车”按钮本质上办理的是:司机在约定的所在、时间,接到正确的人,而且实时开始行程。

今朝,滴滴是否有法子来担保这一点呢?

谜底是必定的。

为了让司机在约定的所在、时间,接到正确的人,滴滴出行App内置了及时舆图成果。司机、搭客两边可以按照及时舆图、两边 *** 信息来寻找互相;而且上车后,一般滴滴司机城市问搭客“尾号是否为****,去的处所是不是***?”。

为了让行程实时开始并计费,司机必需举办点击「搭客已上车」的操纵;因为点击后,才可利用滴滴内置的导航成果,这是一个十分顺滑的成果与成果之间的链接。

相关文章

形似神不似,360种草App“轻选”学不来小红书

形似神不似,360种草App“轻选”学不来小红书

对标小红书,360新上线了的种草类社区App“轻选”会复制小红书的乐成吗?它在产物设计有着奈何的创新?本文作者团结小红书的产物特点对轻选App展开了阐明,与各人分享。 曾被称作“互联网鲶鱼”的周鸿祎...

AR导航:风口之下,如何用细节决胜用户体验?

AR导航:风口之下,如何用细节决胜用户体验?

跟着AR眼镜的火热,人们对AR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个中,AR导航就是一个很是好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大厂开始了AR导航的设计开拓。但对付产物司理来说,AR导航仍是一个全新的规模。文章阐明较量了AR导航和...

做的B端产品,用户不愿意用怎么办?

做的B端产品,用户不愿意用怎么办?

B端产品的决策方是老板和管理层,但使用方是员工。两者需求的不一致使得B端产品的使用困难重重,这让设计人员除了要有业务梳理和产品设计能力外,还需要搞懂人心。 很多做B端或者从C端转入B端做产品的同学都...

旅游业转型微商的三个思考

旅游业转型微商的三个思考

旅游人是否要转型做微商,一直有很多的讨论和争议,对和不对、该和不该的简单结论,已经不能全面地的回答这个问题。旅游人这个阶段转型做微商的基本逻辑是什么?旅游人真正考虑转型微商之前至少要想清楚什么? 2...

知识库型内容产品设计思路

知识库型内容产品设计思路

编辑导语:内容沉淀与分发是许多公司、网站在业务推进进程中的痛点。本文以常识库系统的搭建为例,从需求出发,举办成果拆解、落处所案的分享,成立常识库型内容产物设计思路。 一、常识库办理了哪些痛点,有什么...

哔哩哔哩产品分析:B站的求变之路

哔哩哔哩产品分析:B站的求变之路

编辑导读:在竞争越来越剧烈的互联网行业,B站已经不满意于做一个纯真的二次元网站。依靠《后浪》破圈的B站,正在不绝吸纳各个圈子的“新鲜血液”。为了寻求改变和打破,B站还采纳了哪些法子?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