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以》第四十九回,发生在诸葛亮“借东风”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赵云、丁奉和徐盛。原文如下:
遥望前船不远,徐盛在船头上高声大叫:“军师休去!都督有请!”只见孔明立于船尾大笑曰:“上覆都督:好好用兵;诸葛亮暂回夏口,异日再容相见。”徐盛曰:“请暂少住,有紧话说。”孔明曰:“吾已料定都督不能容我,必来加害,预先教赵子龙来相接。将军不必追赶。”徐盛见前船无篷,只顾赶来。看看至近,赵云拈弓搭箭,立于船尾大叫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奉令特来接军师。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教你知我手段!”
言讫,箭到处,射断徐盛船上篷索。那篷堕落下水,其船便横。赵云却教自己船上拽起满帆,乘顺风而去。其船如飞,追之不及。岸上丁奉唤徐盛船近岸,言曰:“诸葛亮神机妙算,人不可及。更兼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汝知他当阳长坂时否?吾等只索回报便了。”于是二人回见周瑜,言孔明预先约赵云迎接去了。周瑜大惊曰:“此人如此多谋,使我晓夜不安矣!”鲁肃曰:“且待破曹之后,却再图之。”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为取得赤壁之战的最后胜利,诸葛亮在南屏山“借东风”,不料借风的成功令周瑜更加妒忌。为了尽快消灭诸葛亮这个日后劲敌,周瑜派丁奉、徐盛前往南屏山捉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早已安排赵云前来接应,最终丁奉、徐盛二人无功而返。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丁奉所说的“神机妙算”, 意为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决定策略。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唐代李贤在《后汉书•王涣传》注中的“智算若神也。”
周瑜火烧曹军战船,取得赤壁之战的决定性胜利,这一点是历史事实,在《三国志•周瑜传》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根据当时两军的地理位置来判断,所谓的“时风盛猛”指的的确是东南风。
不过,东南风是否与诸葛亮有关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诸葛亮并非参与赤壁之战,仅仅在出使江东说服孙权之后就回到了刘备身边。那么,周瑜、黄盖等人又怎么知道在岁末寒冬的长江流域会有东南风出现呢?
事情还要从九年前的一场战争说起。时值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冬十二月,孙策与刘表手下大将黄祖曾经在沙羡一带展开激战。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日加辰时,祖乃溃烂。锋刃所截,猋火所焚,前无生寇,惟祖迸走。”
从两军的地理位置来看,黄祖在西北,孙策在东南,说明当时也是东南风,而周瑜、黄盖等人都参加了那次战斗,东吴诸将对这种冬季起南风的天气不会陌生,因此,利用东南风火攻曹军并非运气使然,而是吴军深知当地气候所致。因此,周瑜、黄盖等人能在九年后同样是冬十二月的赤壁之战中想出“借东风”的妙策,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小时候都知道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
名落孙山出处 出自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七擒七纵,是绝对自信的人才能做出的决策。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成语故事叫做七擒七纵,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归顺自己。这个成语来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元225年,蜀汉...
以下成语都是常见的四字成语,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主人公,那么你了解一下成语的主人公是谁嘛? 破釜沉舟:项羽四面楚歌:项羽十面埋伏:项羽卧薪尝胆:越王勾践退辟三舍:晋文公(重耳)问鼎中原:楚庄王围魏救赵...
千余年来,那个被陶渊明形容为“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一直在我国文人的心中漾动,仕途落寞,李太白也希望“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考场失意,唐伯虎也要“桃花坞里桃花庵,摘着桃花换酒钱。...
在汉文帝刘恒即位的时候,季布出任大汉帝国的河东太守,有人在刘恒面前说季布很能干,所以,汉文帝刘恒召见了季布,想要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在季布抵达长安之后,又有人在刘恒面前说季布虽然勇敢。 但是,却酗酒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