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墨守成规”这则成语的来源于出处,历来说法很多,通俗的,显而易见的说法,当然是说出自《墨子》,毕竟这是墨家学说的一切来源嘛。然而,在一些大辞典中,提到本成语出自《战国策》,讲述的内容都差不多,但书中提到的词,是“墨翟之守”,换句话说,并没有“墨守”这个词汇单独出现。因此,很多学者考证后,得出结论,“墨守”一词,来源最早的应该是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的文章,明确提出了“墨守”二字,但在黄宗羲之前,究竟有没有墨守成规这个成语的出现,以及相应的用法,现在还很难找到答案。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从墨翟之守一开始的本意,到黄宗羲的“墨守”,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已经变味了。黄宗羲所说的“墨守”,就有因循守旧,保守之意,那么,最早的墨翟之守,又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说这则成语,证明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呢?
要说墨守成规,还要从历史上另一位名人说起,此人就是鲁班,民间传说的木匠祖师,他本名公输般,因为是鲁国人,再加上民间的流传,几经演化,鲁般就变成了鲁班。公输般作为能工巧匠,他的才能在当时是非常受重视的,有一天,他就接到了楚王的邀请。原来,楚王想请他制造攻城用的云梯,而楚国造云梯的目的,是要攻打宋国。
宋国正是墨子的祖国,但是按照当时的习惯,这位学派领袖云游天下,刚巧正在鲁国,所以他也听说了公输般被楚王请去造云梯的事儿,墨子心里当然着急,便决定去楚国劝楚王罢兵。就这样,他日夜兼程走了十天十夜,先赶回了宋国,安排三百弟子帮助宋国守城,而后继续往南走,抵达了楚国。
孟子见到楚王后,便求劝楚国不要发兵攻打宋国,但楚王的理由非常简单,说运气造好了,不用来攻城,岂不是很浪费?这话给墨子气乐了,便决定给楚王演示一下,自己有办法抵御公输般制造的云梯,随后,墨子解下腰带,当城墙,让公输般拿木片,当攻城工具进攻。结果,公输般试了很多次,都无法攻破墨子的防守,楚王见到这种结果,非常生气,便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墨子告诉楚王,只有杀了自己才有机会,但问题是,自己死了没什么,墨家弟子已经“墨翟之守”。得到这个答复的楚王,也无可奈何,最终只好决定,放弃对宋国的攻打。
所以说,墨守成规的本义,就是墨子的弟子们根据墨子成型的守城规则,就可以抵御楚国的进攻,但这则成语,什么时候改变了本意,不得而知,但我们却能通过墨守成规的故事,认识到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那时的诸侯攻伐,弱肉强食,而楚国执意打宋国的理由,竟然就是因为造出了云梯,闲着也是闲着,不打白不打。如此 *** 逻辑,却在墨子和公输般用腰带和木片的虚拟作战中,变得苍白无力,证明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禅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领悟,而把一些现成的经验挂在口头,装作有思想,自以为懂得禅的道理,被列在禅之歧途中的一种。 这个词演变至今,则意指一个人习惯在有意或无意间时常讲的说话语句。...
三国时吴国有个将军昌蒙, 从小贫穷无依,除了苦练武功,从没有读过书。有一天,孙权对吕蒙及蒋钦两人说:“你们两 人现在是当朝的执政人,应该读点书增加学问才好。”吕蒙说: “我在军队里常觉得事务工作太多,...
大家都知道“藕断丝连”这句成语,那么,藕断丝连为哪般? 荷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在池塘中,其茎生在淤泥中,是变态的根状茎,即是藕,藕横长在泥中,靠茎节上的根须吸取养分。藕肉质肥厚,脆嫩微甜,一...
平步青云 青云指高空。比喻突然升到了很高的地位。旧多指科举中式。 清·吴趼人《情变》一回:“你们读书君子,有日平步青云起来,那才是前程万里呢。” 茅盾《尚未成功》二:“果然是‘有志者事竟成’,而且...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经常会用“风马牛不相及”来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关于这个引申义学界是没有分歧的,而关于“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中的“风”的解释则众说纷纭。本文梳理旧说,通过列举大量例证从四个不同...
今天的蚂蚁庄园每日一题的问题你答对了吗?今天的问题是和成语有关系的,9月23日问题是成语“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大家知道这道题的答案吗?小编我特意整理了相关的资讯,下面就是蚕豆网小编带来的9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