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中的“微”即隐约的意思;“著”为明显的意思。这一成语是说,见到事情微弱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及结果。
典故出自春秋时范蠡所著的《范子》中对他的老师、商丘人计然的记述:“计然者;葵丘濮上(今商丘市民权县)人,博学无所不通。为人有内无外(人品好,学问高,有修养,但是却没有与之匹配的相貌),形状似不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著;其志沈沈(深邃的样子),不肯自显,阴所利者七国,天下莫知,故称曰计然。时遨游海泽,号曰‘渔父’,尝南游越,范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范蠡知其贤,卑身事之,请受道,藏于石室,乃刑白鹬而盟焉。”
关于计然的身份,有多种史籍记载。综合起来:计然是春秋时宋国的蔡丘濮上人,姓辛,字文子。先人是晋国流亡的贵族。
计然的“见微知著”之明,在“南游越”期间表现得最为明显。元代道士赵道一修撰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说,文子“后南游吴越,范蠡师之。越欲伐吴,范蠡谏曰:臣闻之师曰:‘兵,凶器;战,逆德;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不可。’勾践不听,败于夫椒。”
有关历史是:勾践元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战败,阖闾中箭而死,夫差继位。《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春,“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大臣范蠡意识到危险,便向他进谏说:“我听我的老师文子先生说过:‘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争先打别人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越王不听,说:“我已经作出了决定。”于是举兵进军吴国。勾践轻敌,一意孤行,企图切断吴军水军的退路,聚而歼之。但是,吴军水师大营在临湖的山地,地形复杂。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越王去偷袭时反而被夫差的军队包围了,在夫椒遭到大败。越王勾践被迫向吴求和,入吴为臣。此为文子见微知著一例。
三年后,越王勾践被释放回越国,想起当初没听范蠡告诉他的文子的话终成惨败,而且招致奇耻大辱,才知道文子所见之高,在心里深深佩服,但后悔晚矣。《越绝书》记载“越王句践(勾践)既得反国,欲阴谋吴”,报仇雪恨,便向文子问是否可行。文子回答:“这肯定是不行的。出师远征敌国,必须先积蓄粮食、钱财、布匹。如果不先积蓄粮食,到了战场上,士兵缺粮饥饿,将动作迟缓,眼花耳昏,抬不动武器,进退缓慢。饥饿和饱食军队的区别,相差千万里。饥饿的士兵弓弩都拉不满,命中率、杀伤力大减,被敌军看见,将被猛攻,就像恶狗赶羊一样,后面的部分将被杀死,前面的部分将乱而自践踏伤,能逃出者少。为何受到战败的祸害?其实不是上天不保佑,而是人主将帅的过错。倾其全国兵力连年在外作战,一旦失败,将国土沦丧,将士尸横遍野。”于是向勾践献七策,建议勾践先用他的措施富国强兵,之后才能行动。并就正身、用人等问题向勾践献计。越王勾践很佩服他的这些计策。于是听从,用他的 *** 治理国家,只用了七年就灭了吴国。此为文子见微知著又一例。
文子对他的学生范蠡说:“越王为人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同利也。”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和《通玄真经缵义序》记载,文子“佐越平吴”,勾践“位以上大夫,弗就”,“功成不有,退隐封禺之地”。范蠡听信他对越王的论断,而且忆起他的《文子·上德》中说的“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便决定激流勇退,离开越国,去了齐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引用文子的话“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向文种说:“子何不去?”文种没听他的话,结果被勾践赐剑自杀。
范蠡说:“计然之策七, 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到宋国的陶邑,利用计然的“七策”经商。《文子序》说,范蠡“既以报吴,乃飘然远引,竟免于鸟喙之毒手”。《汉书·货殖列传》载,范蠡“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十九年之间三致千金,而再散分与贫友昆弟。后年衰老,听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钜万。故言富者称陶朱”。
从文子“退隐”,文种被赐剑自杀,范蠡“免于鸟喙之毒手”,足见《文子》见微知著之高明。例句:“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汉代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
【作者简介】尤磊,笔名:归去来,驻马店市作协会员。喜历史人文。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小编注: 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萧何,其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辅佐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是沛丰人,与汉高祖刘邦是同乡。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萧何怎么死的,欢迎大家阅读。 萧何怎么死的 萧何,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
秉烛夜游是什么意思(每天读点文学典故:秉烛夜游) 秉烛夜游:手持蜡烛在夜间行游。意谓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 著名的《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 曹丕...
明哲保身:功成身退,祸福归于一念间 人生在世,总是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原则,或是真诚,或是正直,或是独立……无论是哪一种原则,都有一个统一的前提,那就是你必须保全你的性命。没有...
周瑜,孙氏旗下的骨干人物,而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两个人各事其主,各有不同。按照常理来说这两个人应该各不相干,但是因为三国鼎立的原因,周瑜与诸葛亮存在竞争和对立的关系。不过后来因为曹操强大,所以孙刘联...
秉烛夜游:手持蜡烛在夜间行游。意谓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 著名的《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 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