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之一部词典?我国之一部词典是哪一个

访客3年前黑客文章387

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我国之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东汉的许慎。该书是中国之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到目前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此书在流传过程中屡经窜改,今本与原书颇有出入。本书首创的部首编排法,为后世字书所沿用,对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和古史学的研究作用极大。在清代,研究《说文》成为专门的学问,给它作注的大家就有数十家。

作者简介

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许慎(约58-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人。古文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他初举孝廉,后入京,官至太尉南阁祭酒。曾从贾逵学习古文经学,博通经籍,当时洛阳儒生称其为“五经无双许叔重”。许慎对我国文字学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许慎所处的时代,古文经与今文经的论争非常激烈。今文经的儒生大多认为当时通行的用隶书书写的经典解说字义不严肃,谬语较多。而古文经的儒生则认为从孔壁中发掘出来的用六国文字书写的经典是可靠的。这场斗争对推动经学和文字学的发展是有益的。处于这个时代的许慎,“性淳笃”且“博学经籍”,并注意研究周秦时的西土文字籀书及“孔壁古文”(又称“东土文字”),尤其着力于小篆和六书,诸如《仓颉》《博学》《凡将》《急救》《训纂》等字书无不涉猎。由此,为他后来撰写《说文解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他才学过人,成年后即任职汝南郡功曹。在任上,他勤于政事、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刚毅多谋、颇有政绩,因此被举为孝廉,来到了京师洛阳,补为太尉南阁祭酒。许慎到洛阳后,尽管他“少博经籍”,颇有造诣,但仍“从逵受古学”,拜当时的儒学大师贾逵为师。所以,他对古文经和仓颉古文、史籀大篆的研究,又有了更高的造诣。

汉代儒生研究古代文献,有古文经和今文经两大学派。今、古文经之争到汉章帝时代已进行了二百多年。今、古文经之争也诱发了那些不肯墨守成规、敢于创新的有志之士的创造欲,许慎就是其中一位不断进取、锐意创新的学问家。许慎针对古、今文经之争的根源在于使用文字的混乱,批评今文经学家牵强附会、随意解说文字,只凭笔画臆测文字起源与结构,是荒诞不经的“巧说邪辞”。他认为,先有文字而后有五经,今文经学随意解说文字,是“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因此他要纠正今文经的妄说,提高古文经的信度,而“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就必须弄懂文字的结构、读音及其意义。他强调:“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并说“本立而道生”。

在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中,许慎搜集到了大量的小篆、古文和籀文资料,并且以他广博的经学知识为基础,根据六书条例,在从贾逵学习古学之时,即着手编写《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正文为14篇,加上《后叙》共15篇。据《后叙》谈,此书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解说达133441字(与今之大徐本所收字数稍有出入)。正文分540部,并首创部首检字法。按部首编排,基本上是根据形体相近或地支顺序排列。这种编排法虽然不太科学,但对后世编著字典者却影响极大,如晋时吕忱的《字林》、南朝梁时顾野王的《玉篇》及宋代的《类编》、明代的《字汇》、清代的《康熙字典》,皆沿用部首检字法。在同部首内,先列“字”,后列“文”。字形以小篆为主,次列古文、籀文。古、籀算作重文。在说解中,采用了《尔雅》等三十多种典籍,并汲取前人和当代通儒的解说达141处。解释单字,是先释义而后析形,其字音则居后。通过形体分析,说明造字的本义;根据六书理论,总结造字的规律。

许慎在校书过程中,涉猎的典籍广而精深。当时《说文解字》的初稿虽已完成,但为了利用此机会将其补充得更加完善,他迟迟不作定稿。汉安帝元初六年,即公元119年,全国有四十二处地震,灾情极为严重。皇帝下诏三府,选属下有能力的官员,出补令长,安抚百姓,稳定民心。许慎因朴实忠厚,又“能惠利牧养”,故被选受诏到沛国洨县(今安徽固镇)任县令。许慎致力于儒学,淡于仕官,在就任县令之前,即称病回故乡,专心审定《说文解字》。三年后,即公元121年,《说文解字》定稿,遂让其子许冲将书稿进呈皇帝。

东汉时期,由于今古文之争,致使经学异常繁荣。全国各地都有经师讲学,有的经师聚徒千人,甚至万人。“五经无双”的许慎也不例外,桓帝时他虽年近九十,而远在西南夷的尹珍,还风尘仆仆投至其门下,拜受经书。

许慎一生,除著有《说文解字》外,还著有《孝经孔氏古文说》《五经异义》《淮南子注》《汉书注》《六韬注》《五经通义》等书。但他花费的心血以《说文解字》为最多。从他开始撰写《说文解字》到完成初稿,费时十六年;从初稿到修改定稿又费时二十二年。许慎著《说文解字》一书,用心之苦、治学之严,由此可知。在古代,独体字叫“文”,合体字才叫“字”。前者指象形字和指事字,如日、月、上、下;后者指会意字和形声字,如武、信、江、河。因而许慎称这部解释字义、分析字形的书叫《说文解字》。“说,释也。解,判也,从刀判牛角”。《说文解字》是许慎研究古文经的伟大成果。许慎所继承的词语的解释,很多是来自汉学家的转注。他曾校书于东观,因而得见不少秘籍,其中有不少对古书的训释。他所编撰的《五经异义》虽佚,但从清人陈寿祺著的《〈五经异义〉疏证》看,许慎之于五经及其训诂材料,非常精熟,又不囿于旧说,而是博采众长,有独到的见解,这使得《说文》达到了较高的学术地位。至今,《说文解字》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世界上也有重大影响,日本、美国、瑞典等国都有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特别是日本,还成立有《说文》学会。

《说文解字》命名的意义

《说文解字》是之一部说解汉字的著作,许慎在《说文·叙》里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文”和“字”大体上标志着汉字形体的创造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文”就是“字”,“字”也就是“文”,而只有单体和合体这一点区别罢了。“说文”是说字的文,重点在字形的分析上;“解字”是解字的义,重点在字义的解释上。如“元”字,说“始也”,是解字;“从一从兀”,是说字。天字,说“颠也,至高无上”,是解字;“从一大”是说文。因而“说文”就是“解字”,“解字”就是“说文”,不过联合起来说成“说文解字”显得比较全面。

但“文”不是最初时的名称,最初把“文”叫做“名”,后来才叫做“文”或“字”,最后才叫做“文字”。叫做“名”是从文字的声音方面出发;叫做“文”是从文字的形体方面出发;叫做“字”是从文字的孳生方面出发。分开说,单体是“文”,合体是“字”,合起来说,叫做“文字”。

《说文解字》的字数和部数

《说文解字》共十五卷,每卷又分上下。之一卷至第十四卷是正文,第十五卷上是叙和部首,卷下是后叙。据《说文解字》后叙,全文有单字9353字,重文1163,说解的字数是133441字。这9353字是后汉时汉字的总数,比东汉贾鲂的《滂喜篇》还多1973字(《滂喜篇》共7380字)。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五百四十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卷,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卷。

540部首的次序,是始“一”终“亥”。部首之间主要是据形系联。凡部首绝大多数是形旁,只有少数部首是声旁。一部里面的字一般都是把意义相近的放在一起,例如言部“诗”“谶”“讽”“诵”列在一起,“讪”“诬”“诽”“谤”列在一起;月部“胯”“股”“脚”“胫”“腓”列在一起,都是因为意义相近或事物相类的缘故。这正是贯彻“以类相从,不相杂越”原则的证明。

《说文解字》的成书和传本

《说文解字》作于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直到汉安帝建光二年(122年)才告完成,前后历时21年。许慎在病中遣其子许冲将此书献给皇帝。

《说文解字》旧称《字书》,按今天观点看,它是我国语言学史上之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同时,它创立了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文献语言学,《说文解字》就是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说文解字》成书不久,就为当世学者所重视。如郑玄注“三礼”,应劭、晋灼注《汉书》,都曾援引《说文解字》以证字义。

《说文解字》对传统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后世所说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字,大体不出《说文解字》所涉及的范围,而《说文解字》本身则形成一个专门学科。《说文解字》完整而又系统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是我们认识更古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桥梁;《说文解字》的训解更是我们今天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所以《说文解字》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说文解字》这样一部巨著,是在经学斗争中产生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学术思想领域中最重要的一场论争。秦以前的典籍都是用六国时文字写的,汉代时称六国文字为“古文”,用古文书写的经书称为古文经。秦始皇出于愚民政策的需要,将这些用古文字写成的《诗》《书》等典籍付之一炬。西汉初年,一些老年儒生凭记忆把五经口授给弟子,弟子用隶书记录下来。隶书是汉代通行的文字,称“今文”,用今文书写的经书,称今文经。后来陆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经书。这样,在汉代经学家中就分成了今文经学家和古文经学家两派。两派的区别不只是表现为所依据的经学版本和文字不同,更主要的表现为怎样使经学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上。今文经学家喜欢对经书作牵强附会的解释和宣扬迷信的谶纬之学;古文经学家则强调读懂经典,真正理解儒学精髓,为此侧重名物训诂,重视语言事实,比较简明质朴。许慎属于古文经学派,他编著《说文解字》是要以语言文字为武器,扩大古文经学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影响。

《说文解字》的早期传本不得而知,据记载,最早的刊刻者是唐代的李阳冰,他在代宗大历年间刊定《说文解字》,但其中掺杂李氏臆说颇多。南唐徐铉、徐锴兄弟二人精研《说文解字》,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是之一种《说文解字》的注本,成书于南唐末年,世称小徐本,徐锴对李阳冰谬说多有匡正。徐铉于宋太宗雍熙年间奉旨校定《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另外,今尚存有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一卷,仅188字。清人研治《说文解字》,多以大徐本为基础,同时参校小徐本。大小徐本今天均有中华书局的影印本。

相关文章

我国第一部字典?中国第一部字典是什么时候

我国第一部字典?中国第一部字典是什么时候

《说文解字》的撰写,时在东汉前期,正值今文经学逐步衰落,古文经学日益兴起的关键时刻。 汉初,经学书籍都是用隶书写的,汉武帝末年,有人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一批古文儒家经典,从文字的形体到经书的内容都与当...

我国第一部词典是什么?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是

我国第一部词典是什么?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是

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具体生卒年份不详。生性质朴厚重,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一老实孩子。永平九年(66年),许慎进入小学学六书。永平十一年(68年),开始广泛学习经籍,研读《诗》,《书》、《礼》、《...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你知道吗?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你知道吗?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你知道吗?) 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原名《诗》,产生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五百年间,包含有三千多篇古诗,后经孔子的删选,保留了其中的三百...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史书

我国第一部断代史?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史书

导语:《汉书》是我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断代史书,作者是东汉历史学家班固。 《汉书》和《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主要记载了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公...

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中国最早的神话小说

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中国最早的神话小说

虽说现代书籍种类繁多,这其中不乏一些俗不可耐的都市总裁爱上我或者励志鸡汤抚慰心灵。而像四大名著那些文化逐渐被遗忘。虽是如此,今天介绍下我国最早的神话小说。   我国最早的神话小说是战国中后期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汉书》,又称《前汉书》,一百二十卷。其主要记述起于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囊括了西汉一代(包括短暂的王莽政权)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