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 汉字由繁趋简的发展演变趋势显著
针对《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网公开相关答复。关于简化汉字“因简害义”“有损汉字的艺术美和规律性,不利于文化传承”的问题,教育部介绍,自古以来,汉字由繁趋简的发展演变趋势十分显著。简化字伴随着汉字的产生而发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汉字就有了简体形式;南北朝以来楷书、草书、行书中也不断有简体字产生。现行简化字即是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通过搜集、整理、筛选千百年来在民间通行的简体字,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确定简化字体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后确定的,具有历史继承性、体系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从汉字形体构成的规律看,形声构字是主要的构字 *** ,如果仅从会意字方向去理解汉字,就背离了汉字构形事实。
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
此外,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文字是记录、传递文化信息的工具,中华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过汉字记录下来的。要读懂这些信息首先要能读懂汉字记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汉语书面语,但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汉语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现在通过文字资料了解古代文化信息的困难主要在于记录这些信息的语言从古至今发生了很大变化,认识繁体字的人不经过专门的古汉语、古代文化知识等的学习、培训,也一样读不懂古典诗文,不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同样,现在古典诗文都已经有简化字版,如果不经过专门训练,也一样读不懂。
教育部另称,据国家11个部委(局)组织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对全国阅读繁体字书报困难程度调查的数据显示,阅读繁体字书报“基本没有困难”和“有些困难但凭猜测能读懂大概意思”的比例占58.69%;“困难很多”的比例占41.31%,多集中在西部省份。这表明,多数人基本能够认读繁体字。
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会涉及繁体字教育有关内容
针对“中小学繁体字识读教育”一事,教育部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但在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会涉及繁体字教育有关内容。
教育部称,当今语言生活中,繁体字仍将在发展文字艺术、加强两岸四地以及海外华文区沟通交流等方面发挥作用。我们将在坚持国家文字政策的前提下,充分调研,开展繁体字相关研究,更好地为社会提供语言服务。
中新网客户端7月15日电 近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
央视网消息:近日,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连发两起师德师风问题。在今天(16日)教育部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对日前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进行了解读,提出要将...
教育部网站2月27日发布,关于2020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延期举行的公告。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指示精神和教育部相关通知要求,现结合疫情实际,经研究,原...
【#教育部回应高考是否推迟#】在12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要把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健康安全放第一位,距离高考还有4个月,将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变化,会同相关部门和...
1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12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教育部教师工作...
今天上午,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透露,截至目前,全国在校学生总数是2.42亿,占学生总数将近90%。她表示,这样一个比例也标志着教育系统经受住了一次历史大考,已经实现了秋季学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