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国家团购药32个品种采购成功 更高降93%

访客3年前黑客文章843

核心阅读

1月21日,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发布,32个品种采购成功,价格平均下降53%,更高降幅达到93%。此次中选的很多药品,都是老百姓平时的常用药,涉及糖尿病、高血压、感冒发热等,将有更多患者受益。

糖尿病患者常用的拜糖平、高血压患者常用的吲达帕胺片、感冒发热用的对乙酰氨基酚等常用药,降价一半多!

1月17日,在国家医保局等部门指导下,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成采购联盟,在上海开展了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产生拟中选结果。32个品种采购成功,与联盟地区2018年更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3%。1月21日,中选结果正式发布。

药价更高降幅达93%

本次集采的33个品种中32个采购成功,共100个产品中选。122家企业参加,产生拟中选企业77家。与联盟地区2018年更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3%,更高降幅达到93%。

本轮集采后,意味着有更多常用药降价,即此前中选的25个药品,还有此次的32个品种。32个品种中包含很多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药品,比如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抗生素类阿莫西林、盐酸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头孢拉定,糖尿病用药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牙疼会用到的甲硝唑片,高血压用药吲达帕胺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等。这些常用药品降价,将有更多患者受益,如拜耳阿卡波糖片50mg30片规格,原研药,商品名拜糖平,在我国糖尿病人中用量非常大。此次报价每片0.18元中选,降幅超过90%。

17日当天,33个准备采购品种的企业122家都申报了价格,包括了原研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4款原研药大幅降价,成功入围拟中选结果。

此次集采依然是“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坚持带量采购、招采合一、确保使用的原则,将通过一致性评价作为仿制药入围的条件。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可自愿参加。

“第二批国家组织集采中选厂家可以是多家,最多是6家,保持了适度的竞争性。按照中选厂家的数量,分别约定50%到80%的用量。同时,同一药品不同中选企业间保持合理价格差距。入围拟中选厂家中,报价更低的优先选两个地区,保证用量,也保护企业积极性。”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丁锦希说。

下一步各地将重点抓好中选结果的落地实施,患者有望从今年4月份起用上中选药品。

低价药品保障用量

“4+7”试点中,原研药首次出现“专利悬崖”,大幅降价。此次集采也不意外,比如拜耳的糖尿病用药阿卡波糖,降价幅度超过90%,勃林格殷格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美洛昔康片,降价幅度超过80%等。

而一些历史上本是低价的药品,在此次集采中重回到低价位,并保障用量,使其得到稳定供应。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更低为每片0.03元、甲硝唑更低为每片0.05元、阿莫西林更低为每片0.05元。

这些动辄就是几分钱的价格,实际上不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价格。这是因为为方便竞价,企业以最小制剂单位(片、粒、支、袋)报价,而现实生活中群众是按盒、瓶等包装单位药品的。比如,此次集中采购某企业的阿卡波糖,拟中选价0.18元是每片的价格,而患者是以盒为单位购买,折算价格为每盒5.42元。

那么,这些价格跟国际价格相比,高了还是低了?

广东东阳光药业在此次集采中,3个产品入围,两个产品为之一顺位,在该品种拟中选价格中更低。两款拟中选产品盐酸莫西沙星、奥美沙坦酯均是原来在国外销售的产品,在国内刚刚上市。其中,盐酸莫西沙星的拟中选价格为6.66元。

据该公司执行董事陈燕桂介绍,国家组织的集采让市场正在回归理性,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供应链较强,回到国内市场很有优势,因此参加了第二批集采。“入围拟中选资格的报价和欧美市场差不多。”

查询国外同样规格的盐酸莫西沙星价格,公开价为人民币8元、9元。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常峰解释,实际结算价往往低于公开价,加上中国市场份额较大,由此看两者差距不大。“企业报价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考虑,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有专家测算,过去,中国仿制药价格是国际价格的2倍以上,带量采购后,回归了国际上的正常价。专家研究发现,高出合理价的部分都发生在中间环节,不包含在生产、研发等质量环节,挤掉这部分水分并不会影响药品质量,也不会影响企业发展。

勃林格殷格翰一款上市了20多年的原研药此次进入了拟中选范围,该药早已过了专利期,虽然降价了80%,但是该公司原来主要在上海、北京以及一些省会城市销售。此次进入集采后,销售市场扩展到了半个中国。“我们积极参与、配合中国的国家政策。”该公司区域扩张业务部负责人曾程辉说。

国家试点办、联采办负责人认为,促使中选药品大幅降价主要有以下因素: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真正实现了带量采购、招采合一,给药品生产企业明确的预期,有利于其根据采购量自主报价申报,挤出不合理的虚高空间;进一步完善了采购规则,通过公开、阳光的竞争实现了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及时结清货款,显著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也为降价留出了空间。

通过带量采购、确保使用,企业不再需要进行销售公关,“一批低价药‘复活’后重新送到患者手中,这也是回归国际惯例。”该负责人说。

患者负担显著降低

据联采办负责人介绍,“4+7”试点及扩围进展顺利。

试点城市采购执行超预期,提前完成约定采购量。截至2019年12月底,25个中选药品“4+7”试点地区平均采购执行进度为183%,中选药品占同通用名药品采购量的78%。各扩围地区均已在12月份开始执行扩围采购结果,全国患者都用上了质优价廉的集中采购中选药品。

由于价格大幅下降,患者负担显著降低。此外,从“4+7”试点地区情况看,群众使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占比从50%左右大幅度提高到90%以上,显著提升群众用药质量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说,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跟以往招采不一样,对患者、医生、企业、医保基金等各方皆有益,形成了一个良性机制。“以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为前提的集中采购,促使企业回归成本和质量竞争,从根本上改善了医药行业生态环境。同时成为推进‘三医联动’的重要切入口,政策联通协同,发挥叠加效应。”

试点办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完善“4+7”试点和扩围以及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的经验做法基础上,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集中带量采购制度,将更多产品纳入集中带量采购。“让新的采购模式、营销方式、行业生态成为主导性力量。”

据国家医保局价采司副司长丁一磊介绍,此次集采实施范围全覆盖,一次招标、全国执行,选择的是市场上竞争充分、供应稳定的品种,规则进一步完善。“今后将基本按照本轮集采的做法,常态化进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符合条件的品种都将纳入集中采购范围。”(记者 李红梅)

相关文章

国家卫健委: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控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人民网北京8月3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控烟行动实施,继续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

国家卫健委:18日新增确诊病例17例,均为境外输入

8月1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8例,广东4例,浙江2例,陕西2例,山东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

国家卫健委:4日新增确诊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

5月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87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

国家卫健委:10月3日新增确诊病例16例

10月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6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广东6例,四川3例,云南2例,陕西2例,天津1例,上海1例,广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

国家卫健委:新增确诊病例2例

5月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例,其中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1例为本土病例(在山西);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

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

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

点击图片看视频 【解说词】一张张老照片,记录了中国关于贫困的记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贫困。1978年改革开放时,贫困人口有2.5亿,到2012年下降为9800余万,脱贫仍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