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以哲学为业的人学哲学乃职业必须,普通人既不以哲学谋生,时间又有限,有何学哲学的必要?换言之,普通人学哲学有用吗?
如果你学哲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到发家致富或功成名就的秘诀,那么哲学的用处可能确实不大,甚至可能根本派不上用场。另外,哲学即使很实用,其见效也很慢,立竿见影的可能微乎其微,难怪一些人义愤地说:“哲学再好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确实,普通人学哲学并不能当饭吃,但这不是哲学的错,管“饭碗”的是我们的职业,哲学最主要的作用是精神性的。只要我们懂得从哲学中汲取营养,哲学的作用就不逊于文学、心理学、科学等其它学问。
哲学,帮助我们解除思想困惑
现在我们说的“哲学”,最早成形于古希腊。而在古希腊人眼里,哲学探索很大程度上就源于人的困惑。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指出“疑惑是哲学家的一个标志”,亚里士多德则进一步指出“研究哲学就是为了摆脱无知”。
一开始,人对自然界的现象充满了疑惑,比如老天会为什么会打雷呢?是老天在惩罚人?还是……这一疑惑,问题就来了。问题一来,就开始了思索探究。哲学成形的这个路径,也是科学的雏形。苏格拉底之前的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等一大批哲学先驱都致力于探究世界和宇宙的真相,他们试图通过对自然界的透彻研究来澄清人生的困惑。但苏格拉底循着前辈的路径研究了大自然的草木后却感到失望。他发现,即使我们把草木都研究透了,我们的人生问题依然悬而未决,因为人是具有理性或具有理性潜质的动物,所以到苏格拉底这里,哲学对自然的研究不再是重心,最要紧的问题是人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过好这一生。有意思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面临着与古人相差无几的人生问题。难怪一位作家说:“生活迟早会让我们所有人都变成哲学家。”
我们的科学是大大进步了,自然界的神秘面纱正一步步揭晓,即使今天依然没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只要我们坚持科学探索,自然界的一切迟早将真相大白。但科学可以揭晓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却无法告诉我们熬夜的价值。
当我们直面人生时,仍然会产生很多疑惑:人们宣称自己诚信,就算诚信吗?应该听从父母的经验劝告还是应该不顾流俗从心所欲?应该留在本地发展还是去外地打拼?我应该顺其自然地活还是应该强力主宰自己的人生?到底要不要坚持理想?宿命和自由,哪一个才是人生的真相?人们说清华北大好,北大清华就适合我?工作要基于兴趣考虑还是基于物质保障考虑?有钱可以活得很任性,但有没有比赚钱更有意义的活法?什么才是美好的爱情?痛苦到底是为什么?何为成功?什么是个性?……所有这些切身的问题都没有定论,但这并不代表哲学家们没有思考过。事实上,我们能想到的绝大多数人生问题,哲学家们早就进行过行之有效的深度探讨,比如苏格拉底对省察生活的呼吁,伊壁鸠鲁对幸福的定义,康德对人类理性限度的批判考察,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王阳明对致良知的精进不休……这些思想都能帮助我们祛除许多心灵的困惑,只要我们认认真真研读它们。
有时候哲学会把我们带向更深的困惑。这时不要沮丧,这就像篮球运动员增强体力训练会暂时拉低投篮命中率,而当体力提升一档后投篮命中率就会比训练前更强一样,哲学带来的困惑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澄明。
哲学,拓宽我们的精神世面
见多识广,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生活经验。但人们多将此局限于见闻或物质层面,在精神上则常常抱定一种观念便排斥了其他思想。试想,一位只愿意感官享乐的亿万富豪,即使他获得了世间所有的感官享乐,其内心也只有一种浅薄的享乐思想而已。反之,一个人即使身处穷乡僻壤,不曾到过县城,只要他精悉了种种哲学——如老庄哲学、孔孟哲学、释迦牟尼哲学、苏格拉底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康德哲学、存在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哲学、功利主义哲学、实证主义哲学、神秘主义哲学,等等——他在精神上也就算得上见过大世面的人。
比起见闻层面的见多识广,哲学层面的见多识广往往更能洞穿表象,直抵本质核心。哲人们常常把一生的思索经验浓缩到简短的几页纸上,有时甚至把深奥的哲学知识凝练为一句话,如苏格拉底的“未经省察的生活不值得过”,亚里士多德的“求知是人的本性”,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等等。这些标签式的哲言就是我们在某一视角上的定海神针。在它们的指引下,我们可以入纷繁而不乱,抱一而使一切迎刃而解。
哲学史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它们就像百货店的商品,你不必全都买下来(全买下来也不大现实),但看得越多,见到自己真正喜欢的物品的几率就越大。俗话说货比三家,多看几家哲学,才能更好地选择自己钟意的哲学。
哲学,增进我们的精神自由
可供选择的哲学思想越多,我们精神自由的范围就越广,这有助于弥补现实中思想匮乏和单调的缺憾。比如,当我们进入职场就会发现,尽管职场上有千千万万的工作岗位,有着各自不同、差别悬殊的工作要求,但其理念却几乎全都植根于近现代的功利主义哲学。本来功利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关注更大多数人的更大福祉,但这一核心思想在现实中已畸变成许多人谋求私利的幌子。古人说,天下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去。我们的思想若只盯着“现实”一角,就很容易陷进“现实如此,我不得不如此”的悲观论调。但如果我们多学点哲学知识,多了解哲学家的思想,多钻研一些主义,就能在精神上超越那种浅薄的功利主义哲学思想的局限,获得更多看待社会和认识自己的视角。学哲学也许不能直接让我们升职加薪,但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精神自由,能提升我们的认知格局。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哲学给我们的内在自由更加弥足珍贵,毕竟现实已很糟,灵魂还自套枷锁,这就是双倍的不幸了。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让我们明白“为什么而活”。
哲学,帮助我们超越平庸之见
关于人生,几乎每个人都有很多意见。不需要深思熟虑,我们就能得出很多教条式和刻板式的观点,比如一切都是更好的安排;多读书就是好的;助人就是助己;做人必须知恩图报;没有忠诚,能力一文不值;民主是更好的,正义不会缺席……这些看似“很正确”的观点,一旦我们进行哲学追问,它们往往很难站得住脚,至少在表达上不够严谨,有很强的“洗脑”意味。以“没有忠诚,能力一文不值”为例,我们就可以进行哲学式的质疑,何为“忠诚”?一个人的能力与忠诚有多大的关系?说“忠诚”,对谁忠诚——对工作还是对人?凭什么忠诚?老板有什么权利要求他的员工忠诚于他?我们爱的人凭什么就要忠于我们?什么情况下必须忠诚,什么时候不必忠诚?看起来很简单的观点,一旦我们用哲学的眼光来透视,它就可能与初看起来的模样截然不同。当我们用“正义不会缺席,只会迟到”来面对社会的不公时,我们是否清楚正义的内涵呢?可能不见得。柏拉图借苏格拉底和他的对话伙伴仔细讨论了一个又一个正义问题,最后也没有得出明确的定论。当代哲学家罗尔斯耗时二十多年完成的《正义论》,旨在建构一个尽可能正义的社会,但其关于正义的思想依然被指出存在很多局限。难怪哲人爱默生说:“世上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思考。”
教条、观点和结论几乎谁都有一大堆意见,但思想的 *** 、环环相扣的论证、严谨的表达却鲜少有人具备,这种草率的认知作风造成的一大后果就是人们习惯于根据自己的欲望配置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基于一贯的原则。一个“得意时儒家,失意时道家,绝望时佛家”的人,看似博采众长,实际上却可能是思想上的投机者,或者是自身不能独立思想,或者是活在自相矛盾中却不自知,这些都是缺乏思想的表现。而哲学的一大精髓就在于它总在尝试着提供思考的 *** 、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论证、严谨的表达、一以贯之的体系,要言之,哲学较之于其他学科的鲜明作用,就是帮助我们学会思考。
哲学,帮助我们获得深度思考的能力
历史上从未那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多的知识和信息。各种搜索引擎、各种媒体平台每天都会涌现难以精准计数的信息。如果说传统时代人们的精神消费还比较匮乏,如今的我们则面临着营养过剩的精神危机。
信息丰富,并不代表我们比古人更有思想,事实可能还恰恰相反, *** 上大量各行其道甚至相互矛盾的碎片化信息不断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好像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见过,却又好像没有获得任何坚实的东西。奥地利作家穆齐尔几十年前指出,看起来很自由的现代人正在丧失真正的个性。这背后的原因,一定程度在于我们深度思考能力的丧失。而哲学,则为我们形成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那些伟大的哲学,影响深远的哲学,总是有它们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它们或者是对现实的深刻洞见(如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马克思的社会哲学、穆勒的功利主义哲学、叔本华的意志哲学等),或者是建立在缜密的逻辑基础上(如阿奎那的神学哲学、黑格尔的精神哲学、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等),或者充满了强烈的道德感(如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王阳明的心学、康德的道德哲学)……在这些哲学的熏陶和指引下,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获得行之有效的思考 *** ,能够提出富有意义的问题,能够独立建构自圆其说的观点,并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我。
学习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支离破碎的信息世界中逐渐找到自己的“思想根据地”。当我们在自己的“思想根据地”上批判性地审视外界的一切和批判性地认识自己时,我们就有了特属于自己的哲学。
哲学,帮助我们离真理更近,距谬误更远
学哲学可能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很多实惠,但总可以使我们免于被人别有用心地“洗脑”。《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的作者所罗门等指出,许多论证尽管从形式上说是有效论证,但它们却是谬误,常见的如只作断言、循环论证、独一无二的神秘经验、离题、捏造事实、有真有假、人身攻击、结论含糊或变动、改变含义、分散注意力、伪问题、不可靠的权威、攻击稻草人、煽情、诉诸暴力、不恰当的论证、展示部分、隐瞒关键信息等。这些谬误在泥沙俱下的 *** 可以说俯拾皆是,想要不被它们蒙蔽,应该多用哲学磨练自己的判断力。
哲学是一门追求真理的学问。追求真理,简单说就是追求真实,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哲学家们的思想观点可能各各不同,有的还相互对立、相互冲突,比如有的哲学家是有神论,有的是无神论;有的主张性本善,有的强调性本恶;有的说哲学是一门科学;有的说哲学不是科学;有的高谈形而上学,有的批判形而上学……看起来哲学家之间好像充满了唇枪舌剑,但这从不妨碍他们在真理面前握手言和,因为“真正的权威不是别的,而是由理性所发现的真理”。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哲人身上普遍存在的精神品质,也是每个独立思考的人都应该具有的道德原则。思想争辩有助于澄清自己和他人的思想,所以有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用似是而非的思想给人“洗脑”。我们向哲人们学习,一定程度上就是向他们学习怎样做一个真实的人。
哲学,帮助我们通往至善之路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哲学也变得越来越专业了。但哲学仅仅是一个专业或一门科学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还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既可以把哲学当成一门充满抽象概念的、只在小圈子里发挥余热的科学,也可以把哲学作为我们生活的智慧指南。早期的哲学大师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就持后一种观点,近现代尼采、萨特、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也持类似的观点。这些哲人不仅因其非凡的哲学探究而享誉思想史,更因为他们的生活和人格本身,就昭示着一种极具典型的智慧人生。对一名将写作融入生命的作家,我们称赞他们“文如其人”,换到哲学家身上,就是“思如其人”。伟大的哲人从来不仅靠一张嘴来宣称哲学式的生活是更好的,而是坚持以自己的人生追求来彰显哲学的魅力。像康德这样谦逊的哲学家尽管认为应该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哲学,但我们普通读者千万别停留在这种表象之上,因为,哲学就其根本而言是向着至善的,历史上绝大多数哲学都坚持这一立场。即使是那些极力否定“至善”这一概念的哲学家,也以一种“否定之否定即肯定”的辩证方式回归到至善。
当代哲学家查尔斯泰勒在其学术巨著《自我的根源》中指出,自我的概念与善的概念是密不可分的,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门关于善的学问。所以通俗点说,哲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我们做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
因为哲学天然就带着使人归向至善的目标,所以哲学又是一种道德。大多数哲学家身上都具有非凡的道德情操这一历史现象并非偶然。观察身边许多热爱哲学的人,他们身上的道德感也较一般人更强烈。但哲学带来的道德,与普通的道德相比,还具有两个鲜明特点:(1)由于哲学的深刻性和逻辑性,哲学带来的道德往往基于个体的智慧和理性;(2)基于哲学的道德,多是个人自由思考省察的结果,所以个体的道德感往往更切身更强烈。
作为道德修养的哲学,能使每个具有理性或具有理性潜质的人受益。在欧美国家,哲学已经成为通识教育(相当于国内的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哲学教育有天也能在国内遍地开花。
哲学,帮助我们追寻至福
前面说哲学的目标是要我们做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那什么是“更好的人”?怎样才算“过更好的生活”?亚里士多德等哲人告诉我们,人生更好的东西就是幸福。人们看重的金钱、权力、荣誉、房子车子、友谊、爱情等外物都能给人带来幸福,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们都只是达到幸福的手段,而不是幸福本身。比如,我们问一名男子为什么要努力挣钱,他可能回答说是为了让所爱的女人过上养尊处优的生活;如果我们再问他为什么要让所爱的女人养尊处优,他可能回答说是因为他发自内心地爱她;到此我们再问他为什么会爱她,他可能会说因为爱她能使他感到幸福快乐。当一个人得到了幸福时,我们还能问他为什么要幸福吗?显然,不好问了,因为幸福就是人生的最终目的。
不光追求金钱、权力和爱情是为了幸福,我们主动吃苦,为他人谋利,虔诚信仰,甚至牺牲自身以促成公义,都是基于幸福的理念。同样,我们为什么学哲学呢?也是为了幸福。但哲学的价值并不在于把幸福直接塞给我们,相反,哲学会深入考察幸福的可能,然后帮助我们尽可能地减少痛苦,增加幸福。
正是为了我们能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幸福,哲学家们纷纷直接或间接地指出幸福的 *** 。柏拉图相信更好的幸福存在于“理念”之中;亚里士多德的伦理研究发现最能给人幸福的智慧是中庸;多数斯多葛哲学家认为保持内心的宁静是获得幸福的最可靠途径;阿奎那雄辩地论证上帝是人获得幸福(永生)的更高保障;康德认为只要通过独立运用理性,人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有的哲学家避而不谈幸福,但他们的所作所为为我们揭示了何为至福,比如维特根斯坦,据说人们一生没见他笑过几次,似乎一直都郁郁寡欢,但他临终时却说自己过了无比美好的一生。王阳明也不怎么谈幸福,但在“致良知”一事上却乐此不疲。
学哲学可能不会让我们产生血脉喷张的 *** ,但它总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深刻、宁静而持久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就像封存地窖的老酒,存放越久,其香醇就更加绵延悠长。
说到底,普通人学哲学一定有用吗?让我引用苏格拉底教导克里同的一段话作结:
“理智起来吧,不要在意教授哲学的老师是好是坏,你只要思考哲学本身,对她进行细致而公正的研究。假若哲学为恶,那么你应说服所有人远离她;假若哲学确如我所信奉的那样,那么请你追随她并效力于她,并且心甘情愿。”
童心未泯是什么意思(最难得的生活态度) 儿童节又要到了,一个看起来和我们大多数人完全没关系的节日。但每年的这一天,朋友圈、微博上,最活跃的不是那些小朋友,而是一些二三十岁,常常被叫做“叔叔”“...
6月21日,广东小区4名小孩划坏30多辆车,其中不乏豪车,车主索赔150万元,但家长反应让他们气炸。 东莞某一小区,有两家人四个孩子,一起在小区内玩耍,划伤了30多台豪车,累计造成损失1...
2009年中粮收购蒙牛的时候,说不参与蒙牛经营,他们给了蒙牛3年时间来适应交接,直到2012年,孙伊萍才正式出任蒙牛总裁。 而如今阿里收购大润发,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把董事会的6人换遍。紧接着,...
养狗咋挣钱,这是个敏感话题,也是个经营狗的商业秘密。这些年养狗发财的例子不多,赔钱的比比皆是。尤其养德牧的,小赔,赔个几万几十万,大赔,赔几百万,甚至更多的大家都能举出很多例子。但是问你谁养德牧发财了...
近日,由腾讯视频、笑果文化联合推出的《脱口秀反跨年》上演了一波“碰瓷式”官宣,把没有邀请到场的明星挨个“调侃”了遍,并且还“贴心”的附上了没有邀请到场的原因。 十级碰瓷式发言:官宣但没有邀请...
2020年,新冠疫情严重期间,使用公筷被频频提到了大家嘴上。随着疫情减弱,这个卫生习惯推行得如何?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对重庆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大家对使用公筷的态度不一,大多数人平时聚餐时并没有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