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夜游:手持蜡烛在夜间行游。意谓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
著名的《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
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趕、刘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就给老朋友吴质写了一份信,就是《与吴质书》。
在此信中,曹丕回忆与建安诸子流连诗酒的欢快情景,简评他们的文学成就,流露出怀念之情和对岁月的迁逝之悲。情真意切,平易晓畅。
在信的最后,曹丕说:“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意思是劝告老朋友要其惜时自娱。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均袭此意。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一个很久不见的老朋友,你就可以对他说,今天我们就来个秉烛夜游吧!
披荆斩棘这个成语我们还是非常熟悉的,小时候在课文里应该也都有学过。但是你知道披荆斩棘背后的典故到底是怎样的么?今天就专门为大家介绍下披荆斩棘的典故和出处。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和他一位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源自于《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句话原本是战士之间的约定,现代成语多运用,形容爱情的永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文吧...
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中的“微”即隐约的意思;“著”为明显的意思。这一成语是说,见到事情微弱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及结果。 典故出自春秋时范蠡所著的《范子》中对他的老师、商丘人计然的记...
越王勾践兵败吴王夫差后,假装投降,在吴国饱受屈辱,每天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亡国之耻,终博得吴王信任,被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励精图治,终究越打败了吴国。 【原文】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
“少年悬印” 无论对于东西方历史,1644年都可谓决定命运走向的一年。在英格兰,克伦威尔指挥的英国国会军在7月2日于马斯顿荒原一举击溃王军,这次转折性的胜利导致5年后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走上了...
【作者简介】尤磊,笔名:归去来,驻马店市作协会员。喜历史人文。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小编注: 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