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公告显示,截至12月12日,累计回购股份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支付总金额约29.4亿元。这意味着该公司上限为40亿元的回购计划已完成近四分之三,创下年内A股公司已回购金额的更高纪录。
今年7月,美的集团董事会、临时股东大会先后审议通过回购议案,确定一年内拟回购不超过40亿元,回购价格为不超过50元/股。美的集团是宣布拟巨资回购的A股公司之一,其回购执行力度相当大。有市场人士计算,美的集团已回购金额虽只相当于其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的16.4%,但已超过3445家A股公司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规模。
美的集团较大的回购执行力度,有助于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这也引导其他上市公司提高诚信度,在强监管下不能再“忽悠式”回购。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策并举支持上市公司回购,拓宽回购资金来源,适当简化实施程序,引导完善治理安排,鼓励各类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强化激励约束,促进公司夯实估值基础,提升公司管理风险能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回购金额超过1亿元的公司达近百家,其中,美的集团、均胜电子、永辉超市等已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不过,投资者还是担心上市公司“忽悠式”回购。
A股公司以往屡现“忽悠式”回购,表现之一是“雷声大雨点小”。回购需要投入“真金白银”,但有的推出回购预案的公司并不具备实施条件,公司现金流不充裕,回购最终变成“说多做少”。汽车制造业某中小板上市公司2013年完成的回购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0.29%,支付总金额约1078.46万元,只相当于当初宣布的更高回购量的一成多。与“羞答答”的回购投入相比,该公司高管的减持套现却毫不客气,一位副总经理在公司回购期间减持套现930多万元。此外,有的公司曾抛出数十亿元的回购计划,但由于回购价格上限偏低等因素,最终支付总额不足三分之一。
监管部门与交易所遏制“忽悠式”回购的力度明显加大。针对股份回购会不会为大股东与高管减持股份“抬轿子”,会不会成为“割韭菜”的手段,沪深交易所11月下旬发布的《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实施细则》的征求意见稿给予重点关注,要求上市公司在回购股份方案中,必须明确回购数量或资金总额的上下限,且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不得误导投资者。同时还对董事长、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提议人提议回购的时间、数量、价格区间、投票承诺、董事会意见等从信息披露上作出了规范要求,防范出现“忽悠式”回购提议误导投资者。回购方案披露后,非因充分正当事由不得随意变更或者终止。
必须明确回购规模上下限、回购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护盘式回购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等要求,意味着回购不能搞“虚晃一枪”。投资者可看到,近日宣布回购的公司大多给出了明确预期。例如,旗滨集团12月13日发布回购预案,预计更大回购股份数量为10000万股,不低于5000万股,或预计回购资金总额不超过4.5亿元,不低于2.25亿元;瑞康医药12月13日发布回购预案,拟回购不低于2亿元,不超过4亿元。
市场人士分析称,遏制“忽悠式”回购,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推动股价回归合理价值。虽然回购规模与股价走势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巨资回购未能立竿见影地改变美的集团的股价跌势,但遏制“忽悠式”回购意味着上市公司投入资金量更大,对深陷存量资金博弈格局的A股市场来说弥足珍贵。
大家如有朋友想要进行公司的上市活动,最好找专业的律师介入帮助,公司上市是需要非常多的专业的法律知识的。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何金宝律师解析。 上市公司是什么意思? 上市公司是指所公开发行的股票经过...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Elon Musk,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亚马逊AWS副总裁斯瓦米·西瓦苏布拉曼尼、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记者刘慧)证监会近日宣布,为落实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证券法,持续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中国证监会起草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
西比曼生物生物宣布其董事会已收到由包括本公司首席执行官刘必佐,公司某些其他高级管理人员,Hillhouse Bio Holdings(高瓴资本),LP和TF Capital Ranok Ltd.,还包...
业界大多数人对于B2B医药电商的认识仍停留在“把医药批发业务直接从线下搬到线上”的层面,而通过群集医药流通上下游客户,挖掘医药流通大数据及潜在需求,从而提供针对性服务,重塑医药流通生态链才是B2B医药...
润滑油品牌在传播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策划,策划方案的好坏决定着这个产品是否成功。但是很多人对如何做好润滑油品牌传播都感觉到无从下手。一个传播策划的好坏,会影响到产品的发展情况。想要让品牌做到既能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