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对于病毒变异这个词语已经有些熟悉了,在新冠病毒不断蔓延之后大家也发现它会有一些病毒变异,因此很多人就很好奇这个变异之后疫苗还会有用吗,对此,陈薇表示病毒变异对疫苗无明显影响,那么接下来大家就随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陈薇称病毒变异对疫苗无明显影响
一袭修身的套装,一贯的短发和金丝边眼镜,今天上午,在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薇优雅地亮相。
站在论坛讲台上,她讲述重组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她说,当前病毒突变点位是D614G,位于B细胞抗原区,该突变对该区域结构影响很小,其与受体结合区域的距离相对较远,对抗原性影响有限,因此,这个突变对疫苗的影响微乎其微。另外,针对55岁以上人群,团队即将围绕疫苗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这次主旨演讲,陈薇带来了精心准备的一份PPT,之一页上即展示了截至今早8时更新的最新全球疫情数据,全球感染人数已有2996万多例,死亡人数达到94万多人。
如何抗击病毒?疫苗是防疫最有力的科技武器之一。陈薇提到,世卫组织昨天更新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182个新冠候选疫苗,其中有36个已经进入临床试验,还有146个进处于临床前研究。
目前,全球处于三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有9个,陈薇团队和天津一家公司联合研制的疫苗是其中之一。她说,他们的疫苗采用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平台,就是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载体,此前基于该平台,团队已经有一个疫苗品种上市,还有4个品种处于临床或临床前阶段,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就是通过该平台开发出来,当时探索了“同源初免—加强”免疫策略。
对于备受关注的新冠疫苗,陈薇回顾她的团队研制重组新型冠状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的出炉过程:
3月9日,提出临床申请;
3月16日,一期临床试验在武汉启动,完成之一针接种,此后,108名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
4月12日,率先进入二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4月16日,在武汉完成508人接种,期间团队开展一次比较大的探索,当时国外一般受试者是18岁到55岁,团队将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为18到54岁,另一组为55岁以上。对此,陈薇解释,因为后者当中重症率更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7月20日,二期临床试验进展成果发表于《柳叶刀》。数据显示,单次接种28天后,99.5%的受试者产生特异性抗体,89%的受试者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有望为人体对昂新冠病毒感染提供“双重保护反应”;同时研究首次验证了55岁以上年长人群的免疫效果。
今年8月,在18岁以上人群中开展的适应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开始推进。
9月11日,“一种以人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正式获取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除此以外,陈薇团队还在研究重组新冠抗体,希望为临床提供可能的特效药。另外,她透露,针对55岁以上人群,团队即将开展更大规模的疫苗临床试验。
当下,科学家在与新冠病毒赛跑,可病毒本身也在变异。公众更关心的是,病毒变异之后,疫苗还有效吗?
对此疑问,陈薇现场用数据说话,以科学知识解答,她提到,当前病毒突变点位是D614G,位于B细胞抗原区,根据同源建模该突变对该区域结构影响很小,另外,D614G与受体结合区域(RBD)的距离相对较远,对抗原性影响有限。她得出结论,这个突变对疫苗的影响很小,微乎其微。
现场还有一处细节,陈薇院士PPT封面上,清晰地标注今天的日子——9月18日,演讲之初,她首先道出一句“题外话”,“89年前的九一八事件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要更加奋发图强”。
演讲结束前,陈薇表示,全球多个顶尖团队都在奋力研发疫苗,可以说拿出看家本事,在她看来,这个齐心协力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互相学习的机会,“只要一个国家没有控制住蔓延,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所以,我们要走的路还非常长,我们也会更加努力地去做好这件事情。”
下周将启动更大规模年长人群疫苗临床研究
陈薇在演讲中回溯了重组新冠疫苗的研发过程。
据陈薇介绍,1月12日,研究团队和全世界一起获得新冠全基因序列,3月9日向国家CDE(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提出临床申请,3月16日获批启动临床试验。3月16日晚8点18分在武汉接种了之一针。计划招募108名志愿者,最终5000多人报名。注射疫苗后,108名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5月22日,一期临床试验数据在《柳叶刀》公布。
二期临床实验于4月12日启动, 4月16日完成了临床方案的508人接种。陈薇提到,二期临床试验进行了一个比较大胆的探索,与国外新冠疫苗研发中将受试者年龄划分为18至55岁不同,其研究团队将受试者分成了两部分,即18至54岁、55岁及以上,508名受试者中年龄更大的为84岁。7月20日,二期临床数据发表于《柳叶刀》,这次试验首次验证了疫苗对55岁以上年长人群的免疫效果。
陈薇透露,下周将在泰州进行更大规模的55岁以上年长人群的临床研究。
新冠病毒已经有数百种变异 研发疫苗还有用吗?
“病毒变异”这个几个字,想必让不少人会觉得很可怕,总有仿佛会发生生化危机般的感觉。实际上,变异是病毒“毒生”中再平凡不过的一件事,任何病毒都会变异,只是变异的速度、方向和强度会有所不同罢了。
比如埃博拉这种致死率极高的病毒,由于感染后致死率更高可以达到90%以上,病毒来不及变异,所以至今这种病毒的变异亚型只有五种。
但甲型H1N1流感病毒就不同,潜伏期可达7天,致死率也偏低,非常有利于在人群中大范围传播,这也为病毒提供了优越的变异条件。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数不清的H1N2、H2N3、H5N1、H7N4、H10N8等等病毒。
其中的H指的是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可以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而N指的是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能够破坏细胞受体,让病毒自由在宿主体内传播。
如今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18种H和11种N,两者之间就像打麻将一样可以随意排列组合,不同亚型还能突变成不同的病毒株,病原体也不尽相同,而且非常狡猾。这也是卫生部门建议每年都要打一次流感疫苗的原因之一,因为每年流感变异的病毒株可能都跟上一年不太一样。
同样,新冠病毒也在变异。比如6月1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6月北京新发地市场出现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其中3组序列带有D614G突变。
所谓有D614G突变,指的是新冠病毒的第61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变成了甘氨酸(G)。这种突变可能会导致病毒传染性增强,并且还可能会提高患者的病毒载量和死亡率。
而疫情爆发以来,类似这样的突变高达数百种,那么动辄花费几年甚至数十年研制期的病毒疫苗能否有效应对病毒日新月异的突变呢?其实并不用担心,虽然一般疫苗针对的目标都是病毒的早期版本,但病毒就算发生突变,它的基因序列与早期版本依然非常相似。
比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至今使用的仍旧是2009年的一种毒株。虽然后来出现很多变异,但疫苗仍然能够稳定发挥作用。
而新冠病毒作为RNA病毒,频繁突变是它的本性,就像人类呼吸一样稀松平常。但大部分的突变都是无意义的,并不会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发生什么大变化。突变使病毒变得更有攻击性的概率并不高,甚至更容易使病毒变弱,因为只有学会与宿主共存,病毒才能生存下去。
目前,新冠病毒致死率偏高,所以病毒依然会不断变异,找到与人类“和谐相处”的 *** ,最终像流感病毒一样成为人类社会习以为常的一部分。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资讯!
网上怎么查询别人的开房的记录?在哪里查(真实黑幕曝光)专业盗取微信密码,开房查询,通话记录查询,查询微信聊天记录,非常靠谱!济南市紫苑香草园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世纪大道北侧盛京街,毗邻西面济南高新区...
上一篇产品反思写完之后,很多朋友希望我再多写一些类似的反思,我觉得可以趁此机会将以前做过的产品都复盘一下,有些比较成功,大部分都“死”的很惨。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好好反思的。 今天说的这个产...
最近在研究这个大数据,研究了半个后,终于了解啥叫大数据了,所谓的大数据就是了解用户吃喝拉撒睡,然后用这些习惯去对他进行营销,虽然说是了解了,但仔细掂量一下自己,发现还真没办法去运用这种数据。好吧,如...
去哪找黑客盗QQ号相关问题 怎样自学黑客相关问题 gta5名钻黑客有什么用 世界上最厉害的电脑黑客是谁(世界十大黑客)...
受疫情影响,Rosa Gallica花店在上海武康庭的门店还未开门营业,它尚在出售的都是诸如日本香豌豆和绣线菊、荷兰重瓣郁金香这类进口花,而且只接受会员老顾客的少量线上预定。 今年的情人节颇为特殊。...
江湖规矩“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流氓软件并不遵守这条规矩,它们唯恐无法入侵,一旦有机会,你便被其缠身。流氓软件的龙头大哥--3721就采取了“无孔不入”的手段,不管你是在安装软件、浏览网站时它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