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版本发布后,每天有 5 亿人吐槽,有 1 亿人在教我做产品。
——微信之父张小龙
在上一篇文章中,(视频号上线即可拥有3 亿用户,处于红利期,上车有座)主要对微信视频号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本篇属于后续篇,主要分析一下微信视频号背后的设计逻辑。
从同职业(PM)的角度来浅谈分析一下微信视频号的设计逻辑及背后的决策思路。
本篇主要对以下问题的思考进行展开:
为什么不是全屏沉浸式交互,而是限制了视频尺寸范围?
为什么视频号分享到朋友圈还被折叠?会不会变成视频直接播放?
视频号的发布编辑器会优化吗?这也太简洁了吧?
视频号的“交易模式”是怎么样的,后期会开放哪些跳转完成交易?
一、视频号的尺寸为什么不抖音我相信在视频号内部,早期决定是做沉浸式全屏还是目前这种限制尺寸的方案,一定发生了一段猛烈的碰撞。
目前,视频号的更大尺寸为1230 x1080(px),最小为608×1080。
高宽比更大为11:10,如果视频小于这个比例,上下以黑色背景填充,大于这个比例上下会被裁掉。
那么,视频号为什么最终选择当前的方案呢?
我从以下角度拆解一下背后的逻辑:
短内容定位;
社交+算法推荐的逻辑还不完善;
兼容存量优质库存视频。
(1)首先,我们从视频号的定位说起:一个短内容创作平台,也是一个发现世界的窗口。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字:短内容、创作平台、发现世界。
承载短内容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短文案、图片、小视频、语音等,现实中也往往是这几种的组合形式,从短内容上出发推导不出来任何结论。
我们再从创作平台方面思考一下。一个短内容创作平台,我们主要创作的内容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个人观看或者理解世界的镜像。
作为一个素人,我发现自己手机里全屏拍摄的图片和视频基本是自己不愿直视的,因为基本没有任何观赏性,发给朋友圈之前基本都会剪辑一下,获取局部画面再发送。
我想这不是我个人面临的问题,不信你翻翻你的手机相片。普通大众没有经过摄影的基础训练,更别说修图训练了,对于光、角度、画面的理解基本和小学生没有太大差别。
那么,怎样减少因个人技术造成的内容观赏性损失呢?
前期通过调整焦距,后期通过剪辑(指裁剪)来实现,总之都是为了扩大或缩小视野。
通过扩大视野让人着重于全局感受而忽略局部细节;通过缩小视野让人感受到局部即全部,从而重构感知范围,减少干扰。
扩大视野,作为一个第三方工具是很不好把控的,但是,对于第二点缩小视野,产品是可以强制控制的。强制并不是为了限制用户行为,而是为了更好的提升社区内容的整体质量。
这是之一点原因:规避用户创作内容的杂质,提高社会内容质量。
(2)其次,视频号本身的内容理解和推荐上还不够成熟,如果采用全屏画幅的交互,增强沉浸感的同时,也会放大个人感受。
那么,大众感知上,会放大推荐算法的不足,以此带来的整体体验下降,造成大量新用户的流逝。
更何况,大众多数已经被快抖教育过,对于内容的容忍度门槛已经大大降低,如果推荐的内容差,大家就会换个好的平台继续刷。
而当前的尺寸,一屏幕可以承载1.5~2个视频内容,用户的浏览控制权更强,之一个内容差可以快速被第二个内容吸引,从而降低之一个视频带来的不好感受,降低跳出率。
这是第二点原因:减少推荐能力不完善带来的新用户过度流逝。
(3)最后,要知道竖屏的图片,特别是竖屏视频是近两年才开始流行的,相比于从互联网早期一直延续至今的其他尺寸(16:9~9:16)之间的视频素材,简直九牛一毛,而且优质的竖屏短视频基本会在抖音平台优先消费。
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存量的非竖屏优质视频,可以极大的降低视频号内容上的焦虑感,很快补充微信自身短内容的短板。
不管是抖音、快手还是视频号终究都是一款内容消费平台,自身的整体发展和用户体验,最重要的就是对优质内容的争夺,视频号可以避开竖屏内容,直接从存量视频内容上掠取资源,避其锋芒。
这是第三点:更好的兼容存量视频内容,快速沉淀优质内容。
以上。基本就是个人对于视频选择目前尺寸而不是全屏的逻辑思考。
在医美行业变局之际,如何团结自身资源去更好的“破局”!新媒体运营,存量运营,风雅化运营都是医美行业持久成长的必经之路。 导读 列位,看标题,千万不要误会,“十人十色”是日文中的一句常常会被用到的谚语...
近几年来,H5从最初的易刷屏,再到大众疲劳,刷屏级别H5越来越难以实现。在这样的趋势下, H5还能怎么玩,实现裂变式传播呢? 在近几年中,网易、抖音、淘宝等互联网公司在品牌广告类H5,由于立意好、话...
编辑导读:熵(shang)形容一个系统中无效的能量,用来怀抱系统的“内涵杂乱水平”。就像人的大脑,当工作会萃较量繁多,就会陷入“杂乱状态”,熵值就越大。假如不实时举办优化,排序,淘汰,大脑最终会处于杂...
编辑导读:一些老人面临越来越近的人生“终点”,会发生惊骇不安、焦急烦恼等负面情绪,使本身和身边人陷入“阴霾”中,这种心态被称为“终点焦急”。这是暮年人的痛点,同时也是银蓬勃富真正需要留意到的重点问题。...
随着ERP、WMS、SRM等这些业务系统的普及,企业管理者逐渐把目光转移到了商业智能系统这类决策支持系统上来。因此,近几年商业智能的应用也出现了“井喷”式的需求。 对于电商类、制造类、线下商贸类企业来...
双 11 作为中国零售业的大考,已成为调查新消费趋势的重要窗口。从市场、营销、用户、运营几个层面来看, 新零售正在以本身的方法改变着中国经济。 2019 年的双 11又一次缔造了古迹, 综合各大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