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各种课程都很多,但你知道一门课程是如何诞生的吗?如何判断一个课程的好坏?文章遵循从0到1的框架,对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你有用。
为什么听了很多好课,但你依旧做不出一门好课?
看到这句话,你很可能准备要关掉文章了,先别急,这篇文章无论你是否做课,都强烈推荐你看一看,即使不看,先收藏起来,以后也一定用得着。
为什么我这么自信?如今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官,很多人在各个平台上分享自己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如何做菜,如何保养和化妆……如何科学地生产一门课程,成为不少人的痛点,你说你不生产课程,但你总要面对用户需求吧,如今市面上90%以上工作岗位,需要直面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制造产品、迭代产品,甚至是根据现有市场趋势去创造新的需求,从而实现营销的目的。
所以这篇文章,是想给你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增量:如何让需求成为用户和我们的连接器,并且让他们长期不变心,不出轨。
如果你正在从事在线教育或知识付费行业,那这篇文章就太适合你了:帮你认识到做课是门科学和艺术,同时帮你厘清做课流程,最后帮你打通内容和运营,让好课程被更多人看见。
写作初衷我毕业后就一脚踏入了互联网行业,7年一直在做运营,而2016到现在一直深耕教育行业。从原来发现用户需求提课程选题,到后来要 *** 一门课程,再到近两年不仅要做课还要考虑课程上线后的运营动作,这期间,自己关于课程,包括做课本身和运营课程都有了很多思考。
同时也深知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所以想借这篇文章,传递自己一些思考,同时也和在线教育领域的行家们多多交流。
基于目前市面上的课程类型,主要分为三类,之一类是“培训”,它面向现在,目标是技能的传递;第二类是“教育”,它面向未来,目标是提升潜力;第三类是“成长”,不面向任何可衡量价值,目标是视野的拓展。
为了让以下讨论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故本文把讨论目标收窄为:培训和成长类课程(K12不在讨论范围内),课程形式以线上1对多为主,课程表现以音频和视频为主(图文课程不在讨论范围内)
为了便于你检索,先搭个梯子,全文结构如下:
什么是好课程?
一个课程的诞生,会经历哪些环节?
用二八法则,做出一个好课程
课程产品经理是个什么存在
无所不在的课程运营
做课清单在手,好课说走就走
一、什么是好课程?一个课程是不是好课程,谁说的算?只有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
先别忙着低头干活,做课之前,我们要先建立起“何谓好课程的基础认知”,用这层用户视角去思考问题,接下来的工作会容易得多,先来看一个例子:
“我最近报名了一门《**心理学30讲训练营》,这门课程我挺满意的,如果满分是100,我可以给它打95分,主要是因为:
学习路径很清晰,有预习,直播,课后作业和测试题
30讲看着多,但分配到7天,属于跳一跳能够得着,而且学到的东西真的能在生活中用得上
除了实用外,也挺开眼界的,比如从老师那了解到凌晨4点是自杀高峰期……这一系列的新知识让我更有探索心理学的动力,而且还收获了谈资……”
从这样一个日常案例中,我们大概对用户觉得好的课程是什么样,有个基础认知。我再来收拢和补充一下,什么是好课程,它大概长这样:
有完整学习闭环
有交付性,即用得上、听得懂、可带走
有新的信息增量,能帮用户获得新知和拓展谈资,典型案例如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
能帮我省时间,典型案例如得到《每天读本书》
能帮我解决问题,比如职业培训类的课程。
1和2必须要满足,345非必须。
一个好课程,从课程输出者(一般为平台,机构或个人)起到课程输入者(一般为C端和B端用户),会包含以下基本要素,强烈建议收藏:
由上面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好课程由选题、内容、老师、内容组织、内容展现、作业设计、内容运营和活动运营这8个基本要素组成。
那放到时间轴里,一个好课程的诞生之旅,会经历怎样的过程呢?这就涉及到课程研发的流程化问题。
从工地施工员转行到课程运营顾问,作者与我们分享了他的转行经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并总结了转行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我刚毕业的时候,是建筑工地上一个卑微的乙方施工员(在外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