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种认知,质量是和价格挂钩的。价格低了,肯定是买不到好东西的。而价格高了,固然不一定会买到更好的东西,但至少质量是有保障的。同理,当外卖的廉价低出了正常的价格范畴,在外卖质量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外卖商家是否能够赚到钱就很让人值得怀疑了。
要知道,除了房租和水电等固定成本之外,外卖商家还要被平台抽取20%左右的费用。此外,各种营销推广和展位的费用也需要外卖商家额外花钱。这么一算下来,外卖想要赚钱的话,价格肯定不能太低。然而,廉价的外卖价格低出了正常范畴,那么外卖商家还能赚钱吗?
之一类,商家的定位和目标就是为了进行营销宣传和推广,为线下实体店导流,并不看重平台上的业绩。这类商家往往有着较为成熟的线下实体店,其资本和实力都比较雄厚,开通外卖平台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宣传线下实体店,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这类商家对线上业绩并不怎么重视,往往会搞一些特价优惠活动,外卖自然也就很便宜了。只要线下实体店生意稍微好点,就足以把投入的钱赚回来。
第二类,商家所从事的外卖品类利润较高,在保证利润的同时,足以负担起各种成本支出。众所周知,餐饮行业的利润一直都比较高,某些品类的利润甚至可以达到一半左右。因此,即便各种成本支出比较多,但商家依然有利润空间,只是赚的没有以前那么多而已。
第三类,商家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通过各种满减和折扣吸引流量。当有了足够多的流量客户之后,商家会慢慢的减少优惠活动,而留存的客户一旦习惯之后,对于不大的价格变化缺乏敏感,这就让商家有了盈利的空间。虽然没单赚钱不多,但薄利多销之下,还是比较可观的。
第四类,新商家刚登陆平台,意图通过低价营销打开局面。一般而言,新商家才上平台的时候,虽然有新店流量扶持,但想要脱颖而出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低价营销做好数据就成为了大多数新商家的首选,廉价的外卖也就实属正常了。
总而言之,除非商家在平台的定位和目标只是为了宣传营销,不然的话,只要商家的销量有起色,那么商家都是能够赚到钱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已。之所以大多数商家总是抱怨不挣钱,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以前挣得多,另一方面是投入和回报不够理想。
社会发展很快,跟得上节奏的都能活的很好,跟不上的结局只能是悲哀的。 前面已经分析了现有平台的现状,那么现在就告诉大家在现有的状况下,那些人可以活下去,活得好一点。 每一座城市的每一块区域,外卖成熟...
每年一到夏季,随着气温上升,胃口不佳就成为很多人的常态。写字楼、小区、学校,到处都能听到这样的对话: ——今天吃啥啊? ——不知道,感觉没胃口。 ——要不,吃点***吧。 天气热,用户食欲差,...
快递起家的顺丰也杀入外卖了。 今年3月,顺丰同城悄悄上线了“丰食”小程序,提供外卖下单及堂食点餐服务,包括德克士、必胜客、吉野家、和府捞面等52家餐饮品牌已入驻,目前外卖下单服务已开通,堂食点餐...
是的 ,今天中午又点外卖了,依旧是我最爱的33元烤肉双拼饭,半肥瘦叉烧搭配煎炸过的火腿,犹如鳗鱼汁的拌饭酱浸入软糯的米饭中,酥脆的花生米作为点睛之笔,妙哉妙哉! 猜猜看,这顿饭我花了多少钱...
外卖每天满25减21,商家们都是怎么挣钱的? 是的 ,本日中午又点外卖了,依旧是我最爱的33元烤肉双拼饭,半肥瘦叉烧搭配煎炸过的火腿,犹如鳗鱼汁的拌饭酱浸入软糯的米饭中,酥脆的花生米作为点睛之笔,妙哉...
这些外卖平台都有非常雄厚的投资背景,无论是百度的百度外卖,阿里的淘点点,以及背靠阿里的美团外卖,以及腾讯间接投资的饿了么,小米直接投资的我有外卖,其实都是这些巨头们手中的一颗棋子,在他们庞大的身形下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