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误认为,会做裂变就是会做增长,花很多钱和时间去学习所谓用户增长技能,其实就只学了一个裂变。
但我想跟大家说,增长真的不是裂变那么简单,裂变不过是提升用户量的一种 *** 而已。不信你们可以去看看腾讯阿里这些大厂聘请用户增长的JD,没有一条岗位职责是要求做裂变的。
用户增长,关心的不该只是用户量,其实还有单个用户的价值。在当下人口红利消失、用户增长越来越难的情况下,用户精细化运营显得更为重要,减少用户流失,提升用户转化率,可以省去高额的拉新成本。
当然,对用户量的提升,也不是只有裂变一种 *** ,还有渠道、内容、社交、爆款 等等,这样大家应该能理解裂变和增长的关系了吧。
会裂变也不等于就是增长黑客。
市面上,对于增长黑客的定义,含以下三个条件:
所以,一般没个五年,是很难成为增长黑客的。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句,是因为前段时间,腾讯出了一个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的管理规范,强调要严惩诱导分享行为:主要就是在H5端,诱导分享、下载、关注、跳转 这些都不行了,对此很多人跳脚:这裂变没法搞了呀!
其实不然,因为微信虽然对H5端的分享进行了很大限制,但咱们还有小程序呀!
我们来看下目前市场持续在玩的裂变:
你看,他们都在做,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了?
聊完裂变的概念和目前更大裂变战地——微信的裂变环境,接下来,我来跟大家分享下裂变的底层逻辑。也就是在谈裂变的时候,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是什么。
通常我在做裂变的时候,会思考这三个问题:
首先之一个关键点就是,如何让用户分享出去,无论是分享的海报还是小程序还是H5,又或者是微博等等,以完成整个裂变的路径。
这个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公式,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博士在09年的时候发表过一篇论述《行为设计学》的模型,这个模型简单用公式表达为B=MAT,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产生需要三个要素:充分的动机(Motive),完成这一行为的能力(Ability),促使人们付诸行动的触发物(Trigger)
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如果有人给你发了一条微信,你没有回复ta,原因会是什么?
原因会有很多种,但是几乎每一种原因都可以对应到更深的层次,比如:给你发消息的人对你而言不重要,是因为缺乏了回复的动机;没时间回复是因为缺乏了回复的能力;关闭了提醒是缺乏了回复的触发因素……
用在常见的海报裂变上,动机就是那个诱饵,比如免费的零食、课程、低价的商品等等;能力就是你能邀请到多少人来给你助力,而触发物是那个吸引去分享的海报和实时提醒你助力进度的通知。
那就需要为用户设计一个动机,即在用户的能力范围内,给用户一个强有力的触发机制。
什么意思呢?
就那刚刚所说的,最常见的海报裂变来举例,通过邀请他人来关注公众号给予邀请人免费的资料、书籍等方式,让有兴趣的用户完成相应的动作。这些免费的奖品,就是让用户完成相应行为的“动机”;邀请别人关注公众号,就是用户在人脉所及的范围内实现的力所能及的动作,这些动作都是用户的“能力”;而用户在每完成条件要求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后,都会收到奖励提醒或者进度提示,作为“触发机制”, *** 用户不断重复相应的动作。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这三个要素来 *** 用户产生分享的行为,加强用户行动的动机,我这里分享3个 *** :
关于能力,通常的做法是用来降低分享的门槛,以提升分享率。比如社群裂变的时候,我们都会给到用户分享在朋友圈的文案和海报,用户只要随手转发就行了,完全不用动脑子。把与用户接触的每一个触点给拿出来,不断优化,帮助用户提升分享邀请率。
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会故意提高门槛,以提高用户的质量。特别是卖课程的,你想免费分享的时候,大家可能都会来,但是如果我收9.9或者19.9的时候,可能就会屏蔽一大批撸羊毛的人了,当然这个度你需要测试来衡量到底是多少比较合适。
触发机制,我就分享一点,在裂变期间,一定要做到实时反馈,这样才能 *** 到用户重复这个东西。比如邀请裂变的时候,实时提醒邀请进度。分销裂变的时候,实时提到用户赚了多少钱。换你看到不断有钱进来,爽不爽,这个很重要!
这里主要有2个点:
之一点,用户更可能在哪个渠道完成传播机制
现在大部分商家都习惯在微信上完成传播机制,但如果你的用户多为95后, *** 会不会是一个更好的裂变地选择?
如果是明星粉丝的,还能够在微博上进行裂变。
重要的是,你得知道你的用户在哪?那你的裂变就在哪。
第二个点是,用户是否有全力邀请
这里有个比较复杂的公式,看上面那个看不懂的公式。这是一个病毒营销公式,用来计算传播K值,大家知道就好,真正去算还是比较复杂的。其实不用这么麻烦,后面会讲到,裂变又不是做一场就完事了的。只要是活动结束后,你得测算出每个用户平均能带来多少人。
K=被邀请注册的新用户/主动邀请的用户数
用这个公式不难吧,总人数处于发起裂变人数。然后你调整你的裂变方案,无论是奖品还是文案或者是海报,多次测试后,找到更好的方式。
那么为什么他们不全力以赴去分享呢?关键还在于这个动机够不够强。如果说邀请10个人下载APP就送一支铅笔和送一台iPhone11,当然所有人都为了iPhone11会拼了命的去邀请,而铅笔肯定就无人问津了。
我们选什么奖品作为用户的动机,也有四个原则:
至于价格低,到底是多低呢?我们可以按用户价值和获取用户成本来核算,一般可以是5倍的拉新成本低于用户价值,比如一个用户价值是100元,那么可以选择成本在20元以内的奖品。当然虚拟课程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啦。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在裂变里,我就只分享2个 *** :
之一个应该很好理解,拉一个人来替代自己,那么走了也就走了。关于第二个,想分享两个魔法数字:用户1次复购后,留存率提升30%以上;5次购买变忠诚,留存率提升至60%以上。所以希望每一次接触到你的用户时,能尽量让他产生一次交易,交易越多,留存率也将越高。
裂变是为了让已有的流量指数级增长。裂变本身是有阶段的。
请注意,在不同的阶段中,裂变对用户的价值呈现可能需要调整。裂变的同时,需要关注其他指标的健康度。
只关心用户数量是进入是狭隘而低质的策略,只有不停地复盘阶段性的数据关注每一批裂变进入用户的行为数据,才能确保裂变在整体上是健康的。
以上是我的思考。
先说明一下,我是魅族用户,不是魅粉,也不是魅友,只是单纯喜欢这款手机而已。 认识魅族是从魅族M3(播放器)开始的,很漂亮,音效也很好,后面听说魅族出手机了果断入手。 我用过魅族的M8,M9,MX,...
“我知道我一半的告白收入都挥霍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约翰·瓦纳梅克 在当今这个被数据包裹的世界中,收集用户数据仿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容易。然而,对它举办阐明并从中筛选出有代价的看法,对企业来...
做社区/社群运营的时候,你不能把本身当成了高屋建瓴的法则的拟定者,一览众山小,妄想着指点山河,运筹帷幄,不然初志就已经错了。以下是我在事情中总结的六个用户运营的禁忌,但愿对各人有辅佐。 说一些禁忌,辅...
任何创作艺术作品的人,只需拥有 1000 名铁杆粉丝,也就是无论你缔造出什么作品,他/她都愿意付费购置的粉丝,便能生活。 ——凯文.凯利《一千个铁杆粉丝理论》 作者:小饭,坤龙团队焦点成员,做执行力超...
相识认知毛病不是为了去欺骗用户,而是善用可以或许触动用户的方法与用户相同,通报产物代价。 人们对这个世界的领略和判定,常常都是错误的。 好比,你看一下下面这个图,你以为上下两块颜色哪个更深,哪个更浅?...
什么是用户生命周期运营?为何要完善用户生命周期运营?如何做好用户生命周期运营? 刚开始做产物时,我为打磨产物的匠心精力深深沉迷,天天的事情都是在「改变世界」的终极方针下举办用户体验优化和成果缔造,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