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拐点将至?陈薇院士:要做最坏打算】新型冠状病毒变异再快,也在冠状病毒这个大类里,目前大数据研究发展迅速,一旦有新变异出现,可以马上通过生物信息学或大数据挖掘找到共用的靶抗原、发病机制或受体,可以快速指导疫苗的改良。
曾经阻击过非典、抗击过埃博拉病毒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员陈薇,此刻带领团队又出现在武汉,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中的先锋队。
奔跑在坎坷的赛道上
2020年2月2日,北京大雪。而进驻武汉第八天的陈薇和她的团队正在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中忙碌。这个实验室刚刚运行三天,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这是 *** 医学科学院专家组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取得的一项重要应用成果。因为夜以继日的工作,所有人都很疲惫,但大家都做好了“最坏打算”——以最充分方案,做最长期奋战!
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的前提下,康复患者的血浆是临床特异性治疗最可及的资源。
陈薇说,让她感动的是那些愿意让他们采集血浆用于他人救急的康复者,“其中有的人身体虚弱,连采血都很困难。”
因为此前国家科技部下发了《关于请协助采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血液样本的函》,已经有二十多名康复患者同意让他们检测血液标本是否符合献浆标准。
“病毒是公共健康的更大杀手,是国家安全的隐形威胁。”对于以抗病毒药物为主攻方向的陈薇来说,和病毒打交道已经习以为常。很多年以来,她一直在生物安全领域的“无人区”探索,曾经用超过十年的时间,成功研制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组疫苗。这一成果,让陈薇成为“生物危害防控”国家创新团队的学术领头人。
在非典疫情暴发的2003年,陈薇再立新功。当时,她正在研究ω干扰素,她以一个生物科学家的直觉意识到,ω干扰素对SARS冠状病毒有抑 *** 用。必须尽快验证这一判断,尽早控制疫情,她带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连夜进入生物安全三级负压实验室,与当时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病毒零距离接触。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戴元本,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戴元本, 1928年7月生于江苏南京。1952年毕...
12月16日消息,网易科技获悉柳传志将正式卸任联想控股董事长,该消息预计将于12月18日官方宣布。 公开资料显示,柳传志1966年毕业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 毕业后任职于国防科工委十院十所和中国科...
我国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领路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陈星弼因病医治无效,12月4日17时10分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89岁。 陈星弼1931年1月28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浦江,...
10月23日上午,新野烈士陵园庄严肃穆,哀乐低回,龚大川烈士的骨灰安葬仪式在这里举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保障部部长邓均、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蒋文君、副营长李宇航,县领导李笑非、白岩、胡海川、王宏波...
从鬼门关里逃出来后,陶勇医生再次穿起白大褂,回到朝阳医院的眼科诊室。 每次出诊,满楼道的鲜花,素未相识的人送来祝福,都成为他走出黑暗源源不断的动力。 但事实上,陶勇心里比谁都清楚:左手的“尺神经”...
四川成都,“高考最牛钉子户”梁实,今年高考成绩420分,与二本线相差23分。从1983年至2020年,梁实参加了24次高考。此前他的成绩有高有低,但都没实现他上川大的目标。梁实表示,不会服输,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