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15日,美籍华人、世界“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先生(Yuan-Cheng Fung)于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雅各布医院(UCSD Jacobs Hospital)逝世,享年100岁。
1994年6月8日,经过中科院第七次院士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此批外籍院士共有14人,其中包括杨振宁、陈省身、冯元桢、李政道等人。
冯元桢(Yuan-ChengFung),生于1919年9月15日,祖籍江苏武进,国际知名学者。生物力学开创者及奠基人,有“生物力学之父”美誉。生前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79),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院士(1991),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2),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及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6)。
据中科院官网介绍,冯元桢于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后留校任教,同时攻读研究生,1943年获硕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9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66年至今任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教授,是该校生物工程学系的主要创办人之一。
曾获国际微循环学会更高奖Landis奖、国际生物流变学会更高奖Poiseuille奖、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百年大奖”(1981)、美国国家工程院“创始人奖”(1998)、美国科学更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章”(2000)、美国国家工程院“拉斯奖”(2007)等。为表彰冯元桢对科学和科学教育的献身精神,1986年美国机械工程学会设置了“冯元桢青年研究工作者奖”。
1966年以前,冯元桢主要从事航空工程和连续介质力学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卓著成果,其之一部专著已成为气动——弹性力学领域的经典著作。1966年以后致力于新兴交叉领域——生物力学的开拓,是举世公认的生物力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这一领域内,冯元桢和他的实验室取得了三个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成就,即生物软组织本构关系的研究、肺血流动力学规律的研究以及生物组织器官生长和应力关系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戴元本,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戴元本, 1928年7月生于江苏南京。1952年毕...
两院新增院士揭榜 有59人来自北京数量居全国首位 原标题:厉害了!新增两院院士59人来自北京,数量居全国首位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科学院共增选...
从17年前抗击“非典”的战场,到今年伊始迎战“新冠”的前线,钟南山都是“定心丸”的代名词。1月18日,他临危受命,拿着无座的高铁票从广州夜驰武汉。倚在餐车里闭目小憩的一张照片,刷爆全网。英雄逆行,定格...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戴元本,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戴元本, 1928年7月生于江苏南京。1952年毕...
我国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长方守贤因病于今天9时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方守贤是我国高能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担任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
院士朱有勇研发的“林下种植三七”专利技术,能不用农药就解决三七易生病的难题。曾有企业对此开出10亿元人民币高价。但朱有勇选择把这项技术无偿分享给云南贫困村民!他说,让农民受益就是自己的最大心愿。致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