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发布四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标准

访客3年前黑客资讯1015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余璐)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为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技术规范》(HJ 1130-2020)、《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 1131-2020)、《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 1132-2020)和《环境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砷、硒、铋、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HJ 1133-2020)四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类标准。四项标准均为首次发布,主要涉及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与环境空气、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领域,配套相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支撑打赢蓝天保卫战。

《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技术规范》(HJ 1130-2020)以国内外主流的数值预报模式技术为基础,结合国内生态环境领域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技术发展与管理需求,对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基本要求、运算处理、效果评估等内容进行规定,用于我国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空气质量数值预报业务工作。该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将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与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 1131-2020)和《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 1132-2020),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测定。两项 *** 标准明确了便携式紫外吸收分析仪的性能要求和现场测定全过程操作步骤,规定了示值误差检查、零点与量程漂移检查等质量控制措施。两项 *** 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规范便携式紫外吸收法仪器设备应用,补充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便携式监测 *** ,有效推动监测新技术应用与监测装备便携化,支撑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执法监测。

《环境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砷、硒、铋、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HJ 1133-2020)适用于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环境空气、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空气和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废气颗粒物中砷、硒、铋、锑四种元素,明确了干扰消除 *** 、样品采集与保存要求、试样制备与测定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该 *** 标准的发布实施,填补了原子荧光法测定颗粒物中四种元素技术领域监测 *** 标准的空白,将支撑《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和《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770-2014)等多项排放标准,推进原子荧光技术应用与国产分析仪器装备发展。

据了解,新发布的四项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切实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引领大气监测与预报技术发展,服务大气环境管理工作,为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相关文章

新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变”与“不变”

新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变”与“不变”

9月1日下午,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浙江省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动员会在杭州召开。至此,第二轮第二批7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全部实现督察进驻,标志着新一轮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大幕正...

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部实现督察进驻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高敬)记者9月1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当天下午,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浙江省动员会在杭州召开。至此,第二轮第二批7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全部实现督察进驻。 根据安排...

地方两会聚焦生态环境保护议题:今年怎么干

核心阅读 日前,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在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的背景下,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也成为今年地方两会聚焦重点。 从挖掘减排潜力到完善信息监管平台,从压实目标责任到推进立法进程,地方...

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全面启动

人民网北京8月27日电(丁亦鑫)据生态环境部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中央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安排,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