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一怒为红颜(有什么典故)

访客3年前黑客资讯309

“少年悬印”

无论对于东西方历史,1644年都可谓决定命运走向的一年。在英格兰,克伦威尔指挥的英国国会军在7月2日于马斯顿荒原一举击溃王军,这次转折性的胜利导致5年后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走上了断头台。万里之遥的中国,史书上这一年纪年有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顺治元年,此外还有一个地方政权大西朝大顺元年。

揭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幕后真相

*** 配图

《明史》记载,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顺,改元永昌。7天后,李自成就率领百万大军出西安,渡黄河,分兵两路长驱北京。此时关外满清数十年的袭掠已经让明王朝北部边防摇摇欲坠,而1641年明朝又遭遇“三百年来未有之饥荒,父子相食”的境况。1644年一年之内,紫禁城的龙椅上坐过三个皇帝,直接促成这一历史的人物,正是吴三桂。

吴三桂能够成为影响历史的人物,不得不追溯他的发迹史。其父吴襄为明将,而吴三桂在十六七岁时就应试武功并中得武举,《庭闻录》里说他“自少为边将”。他的教生陈邦选也说他“少年悬印”。

史书说吴三桂勤于读书习武,“终日无惰容”。他年少读《汉书》,被“仕宦当作执金吾,取妻当得阴丽华”这两句话深深打动。不过李治亭认为,吴三桂能够迅速升迁,乃由于他家与关东豪族祖大寿一家有亲戚关系。

忠孝和背叛

然而在决定明清战争命运的松山决战中,吴三桂前后表现却判若两人。在初战中,洪承畴在小胜后上报朝廷的奏章中称赞:“吴三桂英略独擅,两年来,以廉勇振饬辽兵,战气倍尝,此番斩获功多。”

然而在此后决战中,他却未能和主帅兼老师的洪承畴同命运,反而擅自撤逃。尽管他布置有方,成为战争中损失最小的一部,以至清太宗赞叹他:“吴三桂果是汉子!

揭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幕后真相

得此人归降,天下唾手可得矣。”然而无论如何,一向被明朝视为“敢战”的他在决战中逃之夭夭,李治亭认为实在“难以解释,而最终他竟没有受到朝廷处罚,也同样令人意外”。

事实是,当吴三桂迟迟抵达河北丰润,崇祯皇帝已于前日自缢于煤山。《明季北略》记载,吴三桂于是感到再去勤王已没有实际意义,马上拨转马头会师山海关。在崇祯下令吴三桂入关前,为反驳吴三桂有降清之意的谣言,吴襄曾很肯定地说:“三桂忠孝,必不至此。”

从降李到乞兵的剧变

明人看重“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在与清军抗战的最前线宁远,城内至今保存着祖氏兄弟在明帝批准下修建的雄伟石坊。上面“忠贞胆智”、“登坛骏烈”所赞颂的,正是在抗清前线与清军死战数十年,被俘降清,之后反清投明,最后再次在绝境中无可奈何就缚于清军的祖氏兄弟。与祖氏兄弟相比,吴三桂显示出更大的矛盾性。

他曾冒死杀入清阵拯救父亲,却也能“冲冠一怒”而与父亲的生命决裂;他曾在与剽悍的八旗兵作战中赢得明清双方赞颂,却也会在决定两国命运的决战中抛弃恩师统帅全身而退;他曾在锦州城下用对清兵的战斗来回应恩主加亲戚的祖大寿来信招降,表现出在明王朝危难时刻对朝廷的忠诚。

到底是吴三桂因一个女人投降了清朝,还是李自成、刘宗敏因一个女人而失去了到手的政权,谁自种了更大的悲剧和遗憾,实在一目了然。此前吴三桂多次受清朝劝降却未同意,而吴三桂因陈圆圆反李,有人提出“借北兵(清兵)进关,共歼‘李贼’”。

揭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幕后真相

《平西王吴三桂传》记载吴三桂在清兵统一全国后对当时决策的回忆:“正值闯贼构乱,召卫神京,计不能两全,乃乞师本朝(清朝),以雪君父大仇。”然而事实上,他未能全力救君,也放弃李自成的和解而导致父亲和全家被杀,最终一心复仇,终与陈圆圆团圆。

削藩和叛清:反复无常的悲剧

后来的乾隆皇帝对吴三桂极力要求入缅甸消灭永历皇帝的目的评价说,吴三桂坚决要求消灭永历皇帝,无论是招降缅甸、攻击李定国还是招降白文选,都是出自他的策划。但是他的策划哪里是为我们国家考虑!……“彼之为宣力,皆所以自为也!”

简单将吴三桂称为“逆贼”和“逆臣”的说法,仅仅是康熙以来清朝给吴三桂作出的结论。无论是生前谋反的吴三桂还是寿终正寝的洪承畴,在天下平定、开始大力宣扬“臣节”的清朝中叶,所有曾经备极哀荣的前明降臣大多被清朝列入“贰臣传”。

“吴三桂这个人,因为反复无常,见利忘义而备受人们谴责。”但是李治亭认为,“将战争责任全部推到他身上也有违历史事实,是不公道的”。

 

相关文章

狗咬吕洞宾?狗咬吕洞宾典故的由来

狗咬吕洞宾?狗咬吕洞宾典故的由来

在这斑斓缤纷的尘世之间,对于吕洞宾这个名字,可谓是上至一百岁的老人,下至五岁的孩童都知道的人物。 吕洞宾图 在许多的地方甚至还把他的画像当作神明一样来供奉,并且香火的旺盛程度和在人们心中救苦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什么意思,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什么意思,有

一、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三、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四、君...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约法三章的典故是什么?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约法三章的典故是什么?

约法三章的主人公是谁?约法三章的典故是什么?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前206年十月,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抵达灞上。当了四十六天秦朝皇帝的子婴乘坐白车,驾着白马,颈上系着绳子,将皇帝玉...

叶公好龙的故事出自哪个典故

叶公好龙的故事出自哪个典故

词典释义 :叶公:春秋时 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贬义词,说的是表里不一,言不由衷! 例句:他表示愿意帮助别人;但当有人向他求援时;却退避三舍;...

讳疾忌医是什么意思?讳疾忌医的典故

讳疾忌医是什么意思?讳疾忌医的典故

讳疾忌医 不用治,我没有病 【出处】 《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译义】 比喻怕被人批评而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故事】 扁鹊是战国时的名...

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原文、译文及历史典故

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原文、译文及历史典故

越王勾践兵败吴王夫差后,假装投降,在吴国饱受屈辱,每天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亡国之耻,终博得吴王信任,被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励精图治,终究越打败了吴国。 【原文】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