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黑客(10%黑客)

hacker2年前关于黑客接单94
本文导读目录:

为什么黑客能从IP地址进入电脑盗取号码?

木马入侵的工作原理

在介绍木马的工作原理之前有一些木马构成的基础知识我们要事先加以说明,因为下面有很多地方会提到这些内容。一个完整的木马系统由硬件部分,软件部分和具体连接部分组成。

(1)硬件部分:建立木马连接所必须的硬件实体。控制端: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的一方。服务端:被控制端远程控制的一方。INTERNET:控制端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数据传输的 *** 载体。

(2)软件部分:实现远程控制所必须的软件程序。控制端程序:控制端用以远程控制服务端的程序。木马程序:潜入服务端内部,获取其操作权限的程序。木马配置程序:设置木马程序的端口号,触发条件,木马名称等,使其在服务端藏得更隐蔽的程序。

(3)具体连接部分:通过INTERNET在服务端和控制端之间建立一条木马通道所必须的元素。控制端IP,服务端IP:即控制端,服务端的 *** 地址,也是木马进行数据传输的目的地。控制端端口,木马端口:即控制端,服务端的数据入口,通过这个入口,数据可直达控制端程序或木马程序。

用木马这种黑客工具进行 *** 入侵,从过程上看大致可分为六步,下面我们就按这六步来详细阐述木马的攻击原理。

(一)配置木马

一般来说一个设计成熟的木马都有木马配置程序,从具体的配置内容看,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两方面功能:

(1)木马伪装:木马配置程序为了在服务端尽可能的隐藏木马,会采用多种伪装手段,如修改图标,捆绑文件,定制端口,自我销毁等。

(2)信息反馈:木马配置程序将就信息反馈的方式或地址进行设置,如设置信息反馈的邮件地址,IRC号,ICO号等等。

(二)传播木马

1、传播方式:木马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E-MAIL,控制端将木马程序以附件的形式夹在邮件中发送出去,收信人只要打开附件系统就会感染木马;另一种是软件下载,一些非正规的网站以提供软件下载为名义,将木马捆绑在软件安装程序上,下载后,只要一运行这些程序,木马就会自动安装。

2、伪装方式:鉴于木马的危害性,很多人对木马知识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这对木马的传播起了一定的抑 *** 用,这是木马设计者所不愿见到的,因此他们开发了多种功能来伪装木马,以达到降低用户警觉,欺骗用户的目的。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修改图标:当你在E-MAIL的附件中看到这个图标时,是否会认为这是个文本文件呢?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这也有可能是个木马程序,现在已经有木马可以将木马服务端程序的图标改成HTML,TXT, ZIP等各种文件的图标,这有相当大的迷惑性,但是目前提供这种功能的木马还不多见,并且这种伪装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所以不必整天提心吊胆,疑神疑鬼的。

(2)捆绑文件:这种伪装手段是将木马捆绑到一个安装程序上,当安装程序运行时,木马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偷偷的进入了系统。至于被捆绑的文件一般是可执行文件(即EXE,COM一类的文件)。

(3)出错显示:有一定木马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打开一个文件,没有任何反应,这很可能就是个木马程序,木马的设计者也意识到了这个缺陷,所以已经有木马提供了一个叫做出错显示的功能。当服务端用户打开木马程序时,会弹出一个错误提示框(这当然是假的),错误内容可自由定义,大多会定制成一些诸如“文件已破坏,无法打开!”之类的信息,当服务端用户信以为真时,木马却悄悄侵入了系统。

(4)定制端口:很多老式的木马端口都是固定的,这给判断是否感染了木马带来了方便,只要查一下特定的端口就知道感染了什么木马,所以现在很多新式的木马都加入了定制端口的功能,控制端用户可以在1024---65535之间任选一个端口作为木马端口(一般不选1024以下的端口),这样就给判断所感染木马类型带来了麻烦。

(5)自我销毁: 这项功能是为了弥补木马的一个缺陷。我们知道当服务端用户打开含有木马的文件后,木马会将自己拷贝到WINDOWS的系统文件夹中(C:WINDOWS或C:WINDOWSSYSTEM目录下),一般来说原木马文件和系统文件夹中的木马文件的大小是一样的(捆绑文件的木马除外),那么中了木马的朋友只要在近来收到的信件和下载的软件中找到原木马文件,然后根据原木马的大小去系统文件夹找相同大小的文件,判断一下哪个是木马就行了。而木马的自我销毁功能是指安装完木马后,原木马文件将自动销毁,这样服务端用户就很难找到木马的来源,在没有查杀木马的工具帮助下,就很难删除木马了。

(6)木马更名:安装到系统文件夹中的木马的文件名一般是固定的,那么只要根据一些查杀木马的文章,在系统文件夹查找特定的文件。就可以断定中了什么木马。所以现在有很多木马都允许控制端用户自由定制安装后的木马文件名,这样很难判断所感染的木马类型了。

(三)运行木马: 服务端用户运行木马或捆绑木马的程序后,木马就会自动进行安装。首先将自身拷贝到WINDOWS的系统文件夹中(C:WINDOWS或C:WINDOWSSYSTEM目录下),然后在注册表,启动组,非启动组中设置好木马的触发条件,这样木马的安装就完成了。安装后就可以启动木马了。

(1)由触发条件激活木马。触发条件是指启动木马的条件,大致出现在下面八个地方:

之一、注册表: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下的五个以Run和RunServices主键,在其中寻找可能是启动木马的键值。

第二、WIN.INI:C:WINDOWS目录下有一个配置文件win.ini,用文本方式打开,在[windows]字段中有启动命令load=和run=,在一般情况下是空白的,如果有启动程序,可能是木马。

第三、SYSTEM.INI:C:WINDOWS目录下有个配置文件system.ini,用文本方式打开,在[386Enh],[mic],[drivers32]中有命令行,在其中寻找木马的启动命令。

第四、Autoexec.bat和Config.sys:在C盘根目录下的这两个文件也可以启动木马。但这种加载方式一般都需要控制端用户与服务端建立连接后,将已添加木马启动命令的同名文件上传到服务端覆盖这两个文件才行。

第五*.INI:即应用程序的启动配置文件,控制端利用这些文件能启动程序的特点,将 *** 好的带有木马启动命令的同名文件上传到服务端覆盖这同名文件,这样就可以达到启动木马的目的了。

第六、注册表:打开HKEY_CLASSES_ROOT文件类型shellopencommand主键,查看其键值。举个例子,国产木马“冰河”就是修改HKEY_CLASSES_ROOTtxtfileshellopencommand下的键值,将“C :WINDOWS NOTEPAD.EXE %1”改为“C:WINDOWSSYSTEMSYSEXPLR.EXE %1”,这时你双击一个TXT文件后,原本应用NOTEPAD打开文件的,现在却变成启动木马程序了。还要说明的是不光是TXT文件,通过修改HTML,EXE,ZIP等文件的启动命令的键值都可以启动木马,不同之处只在于“文件类型”这个主键的差别,TXT是txtfile,ZIP是WINZIP,大家可以试着去找一下。

第七、捆绑文件:实现这种触发条件首先要控制端和服务端已通过木马建立连接,然后控制端用户用工具软件将木马文件和某一应用程序捆绑在一起,然后上传到服务端覆盖原文件,这样即使木马被删除了,只要运行捆绑了木马的应用程序,木马又会被安装上去了。

第八、启动菜单:在“开始---程序---启动”选项下也可能有木马的触发条件。

(2)木马运行过程。木马被激活后,进入内存,并开启事先定义的木马端口,准备与控制端建立连接。这时服务端用户可以在MS-DOS方式下,键入NETSTAT -AN查看端口状态,一般个人电脑在脱机状态下是不会有端口开放的,如果有端口开放,你就要注意是否感染木马了。

在上网过程中要下载软件,发送信件,网上聊天等必然打开一些端口,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端口:

①1---1024之间的端口:这些端口叫保留端口,是专给一些对外通讯的程序用的,如FTP使用21, *** TP使用25,POP3使用110等。只有很少木马会用保留端口作为木马端口的。

②1025以上的连续端口:在上网浏览网站时,浏览器会打开多个连续的端口下载文字,图片到本地硬盘上,这些端口都是1025以上的连续端口。

③4000端口:这是OICQ的通讯端口。

④6667端口:这是IRC的通讯端口。 除上述的端口基本可以排除在外,如发现还有其它端口打开,尤其是数值比较大的端口,那就要怀疑是否感染了木马,当然如果木马有定制端口的功能,那任何端口都有可能是木马端口。

(四)信息泄露:一般来说,设计成熟的木马都有一个信息反馈机制。所谓信息反馈机制是指木马成功安装后会收集一些服务端的软硬件信息,并通过E-MAIL,IRC或ICO的方式告知控制端用户。

(五)建立连接: 一个木马连接的建立首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服务端已安装了木马程序;二是控制端,服务端都要在线 。在此基础上控制端可以通过木马端口与服务端建立连接。

假设A机为控制端,B机为服务端,对于A机来说要与B机建立连接必须知道B机的木马端口和IP地址,由于木马端口是A机事先设定的,为已知项,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获得B机的IP地址。获得B机的IP 地址的 *** 主要有两种:信息反馈和IP扫描。我们重点来介绍IP扫描,因为B机装有木马程序,所以它的木马端口7626是处于开放状态的,所以现在A机只要扫描IP地址段中7626端口开放的主机就行了,假设B机的IP地址是202.102.47.56,当A机扫描到这个IP时发现它的7626端口是开放的,那么这个IP就会被添加到列表中,这时A机就可以通过木马的控制端程序向B机发出连接信号,B机中的木马程序收到信号后立即作出响应,当A机收到响应的信号后,开启一个随即端口1031与B机的木马端口7626建立连接,到这时一个木马连接才算真正建立。值得一提的要扫描整个IP地址段显然费时费力,一般来说控制端都是先通过信息反馈获得服务端的IP地址,由于拨号上网的IP是动态的,即用户每次上网的IP都是不同的,但是这个IP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B机的IP是202.102.47.56,那么B机上网IP的变动范围是在202.102.000.000---202.102.255.255,所以每次控制端只要搜索这个IP地址段就可以找到B机了。

(六)远程控制:木马连接建立后,控制端端口和木马端口之间将会出现一条通道。控制端上的控制端程序可藉这条通道与服务端上的木马程序取得联系,并通过木马程序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控制端具体能享有哪些控制权限,这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1)窃取密码:一切以明文的形式,*形式或缓存在CACHE中的密码都能被木马侦测到,此外很多木马还提供有击键记录功能,它将会记录服务端每次敲击键盘的动作,所以一旦有木马入侵, 密码将很容易被窃取。

(2)文件操作:控制端可藉由远程控制对服务端上的文件进行删除,新建,修改,上传,下载,运行,更改属性等一系列操作,基本涵盖了WINDOWS平台上所有的文件操作功能。

(3)修改注册表:控制端可任意修改服务端注册表,包括删除,新建或修改主键,子键,键值。有了这项功能控制端就可以禁止服务端软驱,光驱的使用,锁住服务端的注册表,将服务端上木马的触发条件设置得更隐蔽一系列高级操作。

(4)系统操作:这项内容包括重启或关闭服务端操作系统,断开服务端 *** 连接,控制服务端的鼠标,键盘,监视服务端桌面操作,查看服务端进程等,控制端甚至可以随时给服务端发送信息,想象一下,当服务端的桌面上突然跳出一段话,这是多么吓人的事。

tt

四、黑客是如何骗取你执行木马的

如今大多数上网的朋友警惕性都很高,想骗取他们执行木马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木马出现这么久,木马两个字听得人们耳朵都长出了老茧,可说是谈“马”色变,即使不是电脑高手都知道,一见到是exe 文件便不会轻易“招惹”它,因而中标的机会也就相对减少了。对于此,黑客们是不会甘于寂寞的,在黑客的世界里挑战与 *** 才是他们趋之若婺的。

1、冒充为图像文件

首先,黑客最常使用骗别人执行木马的 *** ,就是将特洛伊木马说成为图像文件,比如说是照片等,应该说这是一个最不合逻辑的 *** ,但却是最多人中招的 *** ,有效而又实用 。

只要入侵者扮成美眉及更改服务器程序的文件名(例如 sam.exe )为“类似”图像文件的名称,再假装传送照片给受害者,受害者就会立刻执行它。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不合逻辑的 *** 呢?图像文件的扩展名根本就不可能是.exe,而木马程序的扩展名基本上又必定是.exe ,明眼人一看就会知道有问题,多数人在接收时一看见是exe文件,便不会接收了,那有什么 *** 呢? 其实 *** 很简单,他只要把文件名改变,例如把“sam.exe” 更改为“sam.jpg” ,那么在传送时,对方只会看见sam.jpg 了,而到达对方电脑时,因为windows 默认值是不显示扩展名的,所以很多人都不会注意到扩展名这个问题,而恰好你的计算机又是设定为隐藏扩展名的话,那么你看到的只是sam.jpg 了,受骗也就在所难免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木马本身是没有图标的,而在电脑中它会显示一个windows 预设的图标,别人一看便会知道了!但入侵者还是有办法的,这就是给文件换个“马甲”,即修改文件图标。修改文件图标的 *** 如下:

1)比如到http://www.download.com 下载一个名为IconForge 的软件,再进行安装。

2)执行程序,按下File Open

3) 在File Type 选择exe 类

4)在File Open 中载入预先 *** 好的图标( 可以用绘图软件或专门 *** icon 的软件 *** ,也可以在网上找找) 。

5)然后按下File Save 便可以了。

如此这般最后得出的,便是看似jpg 或其他图片格式的木马了,很多人就会不经意间执行了它。

2、合并程序欺骗

通常有经验的用户,是不会将图像文件和可执行文件混淆的,所以很多入侵者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木马程序说成是应用程序:反正都是以 exe 作为扩展名的。然后再变着花样欺骗受害者,例如说成是新出炉的游戏,无所不能的黑客程序等等,目地是让受害者立刻执行它。而木马程序执行后一般是没有任何反应的,于是在悄无声息中,很多受害者便以为是传送时文件损坏了而不再理会它。

如果有更小心的用户,上面的 *** 有可能会使他们的产生坏疑,所以就衍生了一些合拼程序。合拼程序是可以将两个或以上的可执行文件(exe文件) 结合为一个文件,以后只需执行这个合拼文件,两个可执行文件就会同时执行。如果入侵者将一个正常的可执行文件(一些小游戏如 wrap.exe) 和一个木马程序合拼,由于执行合拼文件时 wrap.exe会正常执行,受害者在不知情中,背地里木马程序也同时执行了。而这其中最常用到的软件就是joiner,由于它具有更大的欺骗性,使得安装特洛伊木马的一举一动了无痕迹,是一件相当危险的黑客工具。让我们来看一下它是如何运作的:

以往有不少可以把两个程序合拼的软件为黑客所使用,但其中大多都已被各大防毒软件列作病毒了,而且它们有两个突出的问题存在,这问题就是:

(1)合拼后的文件体积过大

(2)只能合拼两个执行文件

正因为如此,黑客们纷纷弃之转而使用一个更简单而功能更强的软件,那就是Joiner 了。此软件不但把软件合拼后的体积减少,而且可以待使用者执行后立马就能收到一个icq 的信息,告诉你对方已中招及对方的IP ,更重要的是这个软件可以把图像文件、音频文件与可执行文件合拼,用起来相当方便。

首先把Joiner 解压,然后执行Joiner ,在程序的画面里,有“First executable : ”及“ Second File : ”两项,这两行的右方都有一个文件夹图标,分别各自选择想合拼的文件。

下面还有一个Enable ICQ notification 的空格,如果选取后,当对方执行了文件时,便会收到对方的一个ICQ Web Messgaer ,里面会有对方的ip ,当然要在下面的ICQ number 填上欲收取信息的icq 号码。但开启这个功能后,合拼后的文件会比较大。

最后便按下“Join” ,在Joiner 的文件夹里,便会出现一个Result.exe 的文件,文件可更改名称,因而这种“混合体”的隐蔽性是不言而喻的。

3、以Z-file 伪装加密程序

Z-file 伪装加密软件是台湾华顺科技的产品,其经过将文件压缩加密之后,再以 bmp图像文件格式显示出来(扩展名是 bmp,执行后是一幅普通的图像)。当初设计这个软件的本意只是用来加密数据,用以就算计算机被入侵或被非法使使用时,也不容易泄漏你的机密数据所在。不过如果到了黑客手中,却可以变成一个入侵他人的帮凶。 使用者会将木马程序和小游戏合拼,再用 Z-file 加密及将 此“混合体”发给受害者,由于看上去是图像文件,受害者往往都不以为然,打开后又只是一般的图片,最可怕的地方还在于就连杀毒软件也检测不出它内藏特洛伊木马,甚至病毒!当打消了受害者警惕性后,再让他用WinZip 解压缩及执行 “伪装体 (比方说还有一份小礼物要送给他),这样就可以成功地安装了木马程序。 如果入侵者有机会能使用受害者的电脑(比如上门维修电脑),只要事先已经发出了“混合体,则可以直接用 Winzip 对其进行解压及安装。由于上门维修是赤着手使用其电脑,受害者根本不会怀疑有什么植入他的计算机中,而且时间并不长,30秒时间已经足够。就算是“明晃晃”地在受害者面前操作,他也不见得会看出这一双黑手正在干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 “混合体” 可以躲过反病毒程序的检测,如果其中内含的是一触即发的病毒,那么一经结开压缩,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4、伪装成应用程序扩展组件

此类属于最难识别的特洛伊木马。黑客们通常将木马程序写成为任何类型的文件 (例如 dll、ocx等) 然后挂在一个十分出名的软件中,例如 OICQ 。由于OICQ本身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没有人会怀疑它的安全性,更不会有人检查它的文件是否多了。而当受害者打开OICQ时,这个有问题的文件即会同时执行。 此种方式相比起用合拼程序有一个更大的好处,那就是不用更改被入侵者的登录文件,以后每当其打开OICQ时木马程序就会同步运行 ,相较一般特洛伊木马可说是“踏雪无痕”。更要命的是,此类入侵者大多也是特洛伊木马编写者,只要稍加改动,就会派生出一支新木马来,所以即使杀是毒软件也拿它没有丝毫办法。

谁是中国之一黑客

黑客是别人给他的称呼,没有最强的黑客,只有道德更高的黑客,全力为国家效力!

腾讯电脑管家的XP防护专版表现如何

腾讯电脑管家的XP专版是与微软合作的,效果当然很好了

腾讯电脑管家一款免费安全软件,能有效预防和解决计算机上常见的安全风险,也是中国首款杀毒和优化管理功能二合一的安全软件。

腾讯电脑管家拥有云查杀木马,系统加速,漏洞修复,实时防护,网速保护,电脑诊所等功能,且首创了“管理+杀毒”二合一的开创性功能。

依托管家云查杀和第二代自主研发反病毒引擎“鹰眼”,小红伞,管家系统修复引擎和金山云查杀引擎,

在安全防护及病毒查杀方面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杀软的同等水平,

腾讯电脑管家通过了三项全球权威评测机构的反病毒测试,开创国内杀软的更好成绩。

什么是黑客?

黑客的身影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最早的黑客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的几个青少年,他们用破坏新注册的 *** 系统的行为挑战权威。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最近35年来黑客们的忙碌身影。

本世纪60年代初

装备有巨型计算机的大学校园,比如MIT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始成为黑客们施展拳脚的舞台。最开始,黑客(hacker)这个词只是指那些可以随心所欲编写计算机程序实现自己意图的计算机高手,没有任何贬义。

70年代初

John Draper发现通过在孩子们用的一种饼干盒里发出哨声,可以制造出精确的音频输入话筒让 *** 系统开启线路,从而可以借此进行免费的长途通话。Draper后来赢得了"嘎扎上尉"的绰号。整个70年代,Draper因盗用 *** 线路而多次被捕。

雅皮士社会运动发起了YIPL/TAP杂志(青年国际阵营联盟/技术协助计划)来帮助 *** 黑客(称为"phreaks",即 *** 线路盗用者)进行免费的长途通话。

加利福尼亚Homebrew电脑俱乐部的两名成员开始制做"蓝盒子",并用这种装置侵入 *** 系统。这两名成员一个绰号"伯克利蓝"(即Steve Jobs),另一个绰号"橡树皮"(即Steve Wozniak),他们后来创建了苹果电脑。

80年代初

作家William Gibson在一部名叫巫师(Neuromancer)的科幻小说中创造了"电脑空间"一词。

美国联邦调查局开始逮捕犯罪的黑客。在最初的几起黑客罪案中,名为Milwaukee-based 414s的黑客小组(用当地的分区代码取名)颇引人注目,其成员被指控参与了60起计算机侵入案,被侵对象包括纪念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甚至洛斯阿莫斯国家实验室。

新颁布的综合犯罪控制法案,赋予联邦经济情报局以法律权限打击信用卡和电脑欺诈犯罪。

两个黑客团体相继成立,他们是美国的"末日军团"和德国的"混沌电脑俱乐部"。"黑客季刊"创刊,用于 *** 黑客和电脑黑客交流秘密信息。

80年代末

新颁布电脑欺骗和滥用法案,赋予联邦 *** 更多的权利。美国国防部为此成立了计算机紧急应对小组,设在匹兹堡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它的任务是调查日益增长的计算机 *** 犯罪。

25岁,经验丰富的黑客Kevin Mitnick秘密监控负责MCI和数字设备安全的 *** 官员的往来电子邮件。Kevin Mitnick因破坏计算机和盗取软件被判入狱一年。

芝加哥之一国家银行成为一桩7000万美元的电脑抢劫案的受害者。

一个绰号"Fry Guy"的印第安那州的黑客因侵入麦当劳系统,被警方强行搜捕。在亚特兰大,警方同样搜捕了"末日军团"的三名黑客成员,其绰号分别为"Prophet","Leftist"和"Urvile"。

90年代早期

由于ATT的长途服务系统在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崩溃,美国开始实施全面打击黑客的行动。联邦 *** 逮捕了圣路易斯的"Knight Lightning"。在纽约抓获了"欺骗大师"的三剑客"Phiber Optik","Acid Phreak"和"Scorpion"。独立黑客"Eric Bloodaxe"则在德克萨斯被捕。

由联邦经济情报局和亚里桑那打击有组织犯罪单位的成员成立了一个取名Operation Sundevil的特殊小组在包括迈阿密在内的12个主要城市进行了大搜捕,这个持续17周的亚里桑那大调查,最后以捕获黑客Kevin Lee Poulsen,绰号"黑色但丁"宣告终结。"黑色但丁"被指控偷取了军事文件。

黑客成功侵入格里菲思空军基地,然后又袭击了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以及韩国原子研究所的计算机。伦敦警察厅抓获一个化名"数据流"的16岁英格兰少年,该少年被捕时像一个婴儿一样蜷曲着身体。 德州AM的一名教授不断收到一个从校园外登录到其计算机的黑客发出的死亡威胁,该教授被迫用其互联网址发送了2万多封种族主义内容的电子邮件。

Kevin Mitnick再次被抓获,这一次是在纽约的Raleigh,他被圣迭哥超级计算中心的Tsutomu Shimomura追踪并截获。公众媒体大量报道此事。

90年代末

美国联邦网站大量被黑,包括美国司法部,美国空军,中央情报局和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等。

美国审计总局的报告表明仅仅1995年美国国防部就遭到黑客侵袭达25万次之多。

一个加拿大的黑客组织"男孩时代",因对其成员受错误指控非常愤怒,而侵入了加拿大广播公司的网站并留下一条信息称"媒体是骗子"。该组织的黑客被媒体指控对加拿大的某个家庭进行电子追踪,但稍后的调查表明该家庭15岁的儿子才是进行电子追踪的真正元凶。

黑客们成功穿透了微软的NT操作系统的安全屏障,并大肆描述其缺陷。

流行的电子搜索引擎Yahoo!被黑客袭击,黑客声称如果Kevin Mitnick不被释放,一个"逻辑炸弹"将于1997年圣诞节,在所有Yahoo!用户的电脑中爆发。而Yahoo!的发言人Diane Hunt则声称Yahoo!没有病毒。

1998年

反黑客的广告开始在电视频道Super Bowl XXXII上播出,这是互联网协会的一则30秒的广告,花费130万美元。广告的内容是两个俄罗斯导弹发射基地的工作人员担心黑客通过计算机发出发射导弹的指令,他们认为黑客可能以任何方式决定这个世界的毁灭。 一月,联邦劳动统计局连续几天被成千上万条虚假请求信息所淹没,这种黑客攻击方式名为"spamming"。

黑客们侵入美国儿童基金会网站,并威胁如不释放Kevin Mitnick将会有大屠杀。

黑客声称已经侵入五角大楼局域网,并窃取了一个军事卫星系统软件。黑客们威胁将把软件卖给 *** 。

美国司法部宣布国家基础设施保护中心的使命是保护国家通讯,科技和交通系统免遭黑客侵犯。

黑客组织L0pht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警告说,它可以在30分钟内关闭全国范围内的所有进出互联网的通道。该组织敦促更强有力的 *** 安全检查。

黑客历史面面观

20世纪70年代早期

最初,"黑客"(HACKER)是一个褒义词,指的是那些尽力挖掘计算机程序的更大潜力的电脑精英。

1983年

美国联邦调查局首次逮捕6名少年黑客(因其所住地区 *** 区号为-414-,又被称作"414"黑客)。6名少年侵入60多台电脑,其中包括斯洛恩-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和诺斯阿拉莫国家实验室。

1984年

艾里克-克力在美国在美国创办黑客杂志《2600:黑客季刊》,成为黑客交换信息的重要场所。

1985年

地下记者"塔兰王"和"闪电骑士"创办电子杂志《弗里克》-Phrack,专门介绍攻击计算机的知识。

1987年

17岁的高中学生赫尔伯特-齐恩(又称"影子鹰")承认侵入美国 *** 电报局新泽西州电脑 *** 。齐恩是美国被判有罪的之一位黑客。

1988年

美国康奈尔大学学生罗伯特-莫里斯(22岁)向互连网上传了一只"蠕虫"。这个程序为攻击UNIX系统而设计,侵入其他电脑并自我繁衍,占用大量系统资源,使当时近1/10互连网陷入瘫痪。

1989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管理员克利弗-斯托尔发现了5名西德电脑间谍入侵美国 *** 和大学 *** 。5名西德人最终因间谍罪被逮捕起诉。

1990年

美国一个黑客组织--"末日军团"中四名成员因盗窃南方贝尔公司911紧急 *** *** 的技术秘密而被逮捕。同年,美国联邦特工处发动"阳光罪恶行动"对黑客进行严打。

1994年

美国宇宙航天局的电脑 *** 受到两名黑客的攻击。

1995年

俄罗斯黑客列文(30岁)在英国被捕。他被控用笔记本电脑从纽约花期银行非法转移至少371万美圆到世界各地由他和他的同伙控制的帐户。

1996年

一位代号Johnny的黑客向全球大约40位政治家、企业领导人和其他个人发送邮件炸弹,一个周末便制造了高达2万条邮件垃圾。--当然在现在这不算什么啦!!!

1998年

美国国防部宣布黑客向五角大楼网站发动了"有史以来更大规模、最系统性的攻击行动",打入了许多 *** 非保密性的敏感电脑 *** ,查询并修改了工资报表和人员数据。

1999年5月-6月

美国参议院、白宫和美国陆军 *** 以及数十个 *** 网站都被黑客攻陷。黑客在美国新闻署网站留下的信息最引人注目"水晶,我爱你。"署名为:Zyklon。

1999年11月

挪威黑客组织"反编译工程大师"破解了DVD版权保护的解码密钥并公布在互连网上,引起震惊!

2000年2月

在三天的时间里,黑客组织使全球顶级互连网站--雅虎、亚马逊、电子港湾、CNN等陷入瘫痪。黑客使用了一种叫作"拒绝服务式"攻击手段,即用大量无用信息阻塞网站的服务器,使其不能提供正常服务。

2000年6月

黑客对YAHOO进行了攻击,盗走了用户的密码并查看了一些用户的资料。这次黑客进攻的 *** 是:把一个木马程序用邮件的形式传给YAHOO的一名职员,而这个职员不小心运行了程序,最终导致了一场灾难。

听说XP挑战平台,金山和腾讯电脑管家都被攻破了,咋回事?

您好,对于某些负面新闻,您要加以甄别,根据自己的判断。

2014年54月5日XP防护最新新闻:管家的漏洞拦截功能防护成功率是100%,您可以点击查看:http://www.donews.com/net/201404/2743554.shtm

以下为测试细节

测试环境:

XP SP3

IE8

Office 2003

Adobe reader 9.0

测试漏洞:

IE8:

CVE-2012-1876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Col元素远程代码执行漏洞

CVE-2013-3145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内存损坏漏洞

CVE-2013-3897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内存损坏漏洞

CVE-2013-1347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8 远程执行代码漏洞

CVE-2013-3893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远程代码执行漏洞

CVE-2009-0075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远程代码执行漏洞

CVE-2008-3008 Microsoft MediaEncoder wmex.dll 缓冲区溢出漏洞

CVE-2012-4792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释放后使用漏洞

PDF:

CVE-2009-0927 Adobe Acrobat和Reader Collab getIcon() JavaScript方式栈溢出漏洞

Word2003:

CVE-2012-0158 Microsoft Office安全漏洞

测试结果:

经过测试,某某XP盾甲版成功拦截了5个漏洞,防护成功率为50%,其中CVE-2013-3897、CVE-2013-1347等漏洞均未成功防护。腾讯电脑管家表现出众,拦截了10个所有测试漏洞,防护成功率为100%;某某防护盾仅错失1个漏洞,防护成功率为90%。

希望可以我的回答帮到您,电脑管家竭诚为你服务!如有疑问请进入腾讯电脑管家企业平台:http://zhidao.baidu.com/c/guanjia/

腾讯电脑管家企业平台:http://zhidao.baidu.com/c/guanjia/

电脑突然黑屏,几秒恢复后出现声音好像人的声音,30秒又黑屏后好了,是不是黑客啊?

初步判断是驱动兼容问题 我的电脑也是只要插上麦就黑屏恢复在黑屏在恢复

标签: 30秒黑客

相关文章

怎么养串串狗才健康(养串串狗需要注意什么)

怎么养串串狗才健康(养串串狗需要注意什么)

串串狗大多是是家里饲养时没看好致使狗狗意外怀孕,或流浪狗所生。但是很多有爱心的捡屎官也愿意饲养它们,串串狗基因优良,继承了父母的优点,身体素质很好,那么今天就让毛毛来告诉大家养串串狗需要注意什么吧!...

射手座和什么星座最配(射手座配对排行榜)

第十二名:双鱼座射手大概是十二星座中最无法给予双鱼安全感的星座了,并且在射手心中,双鱼不够坚强,依赖心太重,射手眼里恋爱是一种轻松的事,而不是说在一起就就必须负责另一半的人生。第十一名:巨蟹座和双鱼的...

黑客女主是天才(女主是一个很厉害的黑客)

黑客女主是天才(女主是一个很厉害的黑客)

本文目录一览: 1、求女主是黑客的小说 2、女主是一名黑客特别拽,男主抚养女主长大或者收养女主也可以。有木有?求文!!! 3、女主是黑客的小说,男主也要很强。。。 4、韩国电影女主是天才黑...

总结:To B内容运营三步进阶法

总结:To B内容运营三步进阶法

编辑导语:跟着To B的逐渐火热,如今To B运营也逐渐多了起来,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去做呢?本文作者为我们总结了To B内容运营三步进阶法,但愿可以辅佐你快速熟悉To B行业,产出高品质内容,做出有质量...

房产知识:如何变更户口

相信现在有很多的朋友们对于如何变更户口都想要了解吧,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针对如何变更户口进行一个介绍吧,希望小编介绍的内容能够为大家起到帮助哦 变更身份证号和姓名:需要提供本人二代身份证正面复印件、...

根据AFL对Linux内核模糊不清检测的全过程详细描述

coverage-guided fuzzing是一种强劲的模糊不清检测技术,由于代码覆盖率(Code Coverage)是体现功能测试对被测手机软件遮盖程序流程的关键指标值,自动化技术程序流程将半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