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Instagram ,洞察产品特征

访客4年前黑客资讯899

解析IG的结构,层级和功能后,我们发现它简直可以用单一来形容,但是也不妨碍被全球超十亿的人喜爱,在这十多年的产品迭代过程中,IG经历着各种变与不变,但是以UGC的优质图片为核心始终是没有变。

解析 Instagram ,洞察产品特征

01 自言自语

最开始接触移动互联网,就发现中国的大部分的产品的商业模式发源于国外,【 *** 】对应【Ebay】、【微博】对应【Twitter】、【知乎】对应【Quora】、【滴滴】对应【Uber】等等,由于一些政策限制和本地优势等原因,国内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目前发展得非常好。

虽然一开始可能总体的商业定位和模式和国外是一样的,但是到现在,我们自己的产品已经相当的成熟,即使是成熟的产品还会时不时搞出一些推陈出新的新花样,让人惊叹。

当然国内的公司也再不断探索,这几年也惊奇地发现,中国的产品也开始攻陷海外,比如Tik Tok(抖音短视频国际版),不管是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多国,都有非常多的用户。据我观察,海外和中国一样,抖音也存在两极化评价,沉迷的人和不满的人依然在争论。

*关于抖音:抖音也非原创,最早脱胎于musical/ly,2015年左右M已在美国已经拥有千万用户,但是抖音依然算是中国的产品结晶,是因为M的团队在上海,后来抖音强大了,字节跳动收购了M。

不过以上都不是重点,这个专题的重点在于坚持使用和观察海外产品的特征,发现和国内产品的不同之处,然后偷偷揣测他们设计的思维和想法。

02 Instagram的探索

国内大家喜欢简称为INS,某种简洁的风格也被定义为INS风,但是海外普遍简称为IG,Insta-词根是“即刻”,gram-词根是“写”,包括IG自己的短视频功能也叫做IGTV。

以下将主要针对功能和交互的疑惑和思考展开,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想法,欢迎探讨。

体验版本:Instagram Version123.0(IOS)

03 看似图片社交,但并非社交

IG创建于2010年10月,在这十年中,不管是界面设计还是功能增加,IG变化都似乎违背了移动互联网“快速迭代,快速试错”的规律。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往大而全功能不断叠加做,但是IG有一种始终保持初心的感觉。就这一点而言,国内可能像微信和它类似,微信可能在十年间的UI风格上越来越扁平,但是在大的功能的增加上,少并谨慎。

再比如,现在的微博内容丰富程度远超于想象,最终我还是卸载了过于繁琐的微博,使用上了微博海外版。IG作为社交头部软件,始终坚持以优质的图片分享为初心,IG的定位是社交,但在使用的时候,总有一种似乎并不鼓励社交的感觉。

社交行为中,最重要的是个体之间相互往来,他人的评论点赞的行为对发图人来讲是一种反馈和激励,在评论区相互点赞和评论是浏览者互动的重要方式。按照固有的产品思维一定是放大点赞数量,鼓励用户在评论区互动交流。

但是IG的做法和这个恰好相反,首先首页的关注的Feed流的点赞数量是一个模糊的数字,英文版中使用的是“thousands of others”“millioms of others”等模糊的文案。

另外,在评论区最让我琢磨不透的就是上滑刷新评论,加载出来之后,不能完整看新加载的评论,如果再刷新,又得返回顶部重新点击。查看评论的代价极高,评论内容一般也确实没有什么观看性,一般都是大量的emoji或者是love&peace的短句。在顶部24小时后就会消失的“Story”短视频的可互动性就更加弱了,仅可发送对方可见的消息。

如此的交互设计,我猜想还是和IG最开始的初心有关,始终围绕拍摄发表高质量的图片和视频,评论点赞等互动行为会相对弱化,轻社交。在如今快要多数上网人就是“祖安人”的时代,这样的社区氛围反而让人更加轻松一些,也可以和Twitter等很偏向语言表达的APP拉开差距和定位。

04 几乎淋漓尽致的Stories

Stories上线时间大概是在2016年年初,不管是功能还是交互形式,被国内很多APP借鉴,例如微博/知乎首页的形式,在比如近一年微信推出的“即刻”功能,虽然在一定程度,Story本身也是对Snapchat的借鉴,但是不妨碍我仍然觉得Stories是一个几乎淋漓尽致的功能。

短视频是近些年的趋势,抢占短视频市场是毋庸置疑的,另外IG本来聚焦高质量的图片,Stories反而可以给一些不够优质的视频和图片有了发挥的空间,24小时即焚的设定也不用担心会对帐号有太多的影响,随心所欲分享一些碎片化的东西。

同样,微信也做了24小时“即刻”的功能,就我自己观察而言,这个功能不温不火。虽然微信增加了了很多入口和提醒方式,但朋友圈使用习惯,很难让人想起来这个功能。即使发送了“即刻”视频,观看和互动的人都会大量减少,创作者没有办法产生持续的热情,但我是真的很期望微信能过把这个功能的数据做起来。

最让我感叹的是小小的Stories几乎把主流的交互行为都用上了,其中包括:

相关文章

数据分析师,到底要懂多少业务?

数据分析师,到底要懂多少业务?

编辑导读:毫无疑问,数据阐明师需要懂业务。但所谓“懂“业务,并不是全包全能,而是尽大概全面地相识与数据息息相关的基本业务常识。本文作者梳理总结了数据阐明师需要懂的业务,一起来看看~ 老是听人说:数据...

如何搭建数据归因模型?

如何搭建数据归因模型?

编辑导读:归因阐明,究其本质是对差异渠道的投放举办评估,给出一个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来由。业务模式的差异,所搭建的归因模子也差异,所以数据阐明师需要按照实际的业务环境来构建模子。 本文作者依据事情实践的所...

APP支付模块设计分析

APP支付模块设计分析

智妙手机已经成为人类不行支解的器官,人们在线上处理惩罚糊口的方方面面的习惯已经形成,APP作为线上渠道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已被各行各业遍及利用。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APP付出模块设计中的具体流程和需要留意...

以组件化思维为出海游戏设计商城系统——落地篇

以组件化思维为出海游戏设计商城系统——落地篇

导语:对网游的设计来说,往往需要举办设计商城系统这一步调,在《以组件化思维为出海游戏设计商城系统——筹划篇》中,作者提到了针对公司游戏产物近况举办优化的三个方案。这三个方案并不是盘据的,可以同时举办。...

功能所解决的问题,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功能所解决的问题,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编辑导读:一般来说,任何产物的成果设计都需要按照实际存在的问题来配置,这险些是各人默认的操纵。那么,一个错误的成果背后是否代表着有一个基础不存在的问题?产物司理在设计一个成果之前,需要留意哪些问题?本...

设计思考|谈谈“签到”产品及体验设计

设计思考|谈谈“签到”产品及体验设计

今朝产物中的签到成果表示形式存在较大差别,有的只是点击签到,有的是周期性签到,有的则包装成游戏化产物。那么如何确定产物是否适合增加“签到”成果呢? 最近许多粉丝提问:最近被签到的设计搞得头大,签到该...